news-details
修杰楷第二年为家扶代言 家扶预计招募500户家庭为爱接力。(图/家扶基金会 提供)

家扶基金会投入儿少寄养服务工作已有39年,然而每年约2,300个儿少需要接受寄养家庭安置。型男暖爸修杰楷第二年代言家扶基金会寄养家庭招募计画,再次唿吁「打开家门 让爱住进来」,邀请500个家庭一起为爱接力!

现为家扶基金会社工的孙佳慧,幼时曾与父亲以街头为家,因为寄养安置情谊转化为专业助人者能量;黄姓家族叁兄妹相继加入服务行列,接力传爱已绵延17载,「家」总有专属寄养儿少的位置。

 

卫福部社家署《107年儿童少年家庭寄养服务工作成果报告》显示,2018年新增核准寄养家庭服务动机以「关怀不幸儿童」81.37%为最多、其次为「回馈社会」57.84%(附件一)。寄养妈妈江美雪投入儿少寄养服务工作已17年,照顾过20位孩子,曾因幼时家贫受亲属帮忙而有回馈社会的念头。

 

曾受美雪妈妈照顾的自立寄养童孙佳慧,结束安置至今仍与寄养爸妈保持联繫,说自己「就像寄养家庭住在外面的女儿一样」曾对美雪妈妈说:「我结婚一定要邀请妳坐主位!」足见深厚寄养情。幼时曾经在街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因为寄养服务安定了生活,也在寄养爸妈的鼓励下选择社工系,毕业后现已投身社会福利工作,担任家扶基金会的社工,将这份爱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要继续接力传递下去。

 

卫福部社家署统计资料, 2018年曾提供家庭寄养服务之寄养家庭资讯来源管道,以「寄养家庭」介绍者为最多,佔26.5%;其次为「亲友介绍」者,佔17.85%(附件二),显见一般家庭会投入服务,多仰赖寄养家庭及亲友推广。寄养爸爸黄志扬与妹妹黄宪琇先后加入并与曾服务的大哥一家,在寄养服务相扶持已17载,累计照顾过41位寄养童,过年常带着寄养童一起回老家围炉团聚。

寄养爸爸黄志扬(中)与妹妹黄宪琇(左二)先后加入寄养服务,两家之间常彼此照应寄养童。(图/家扶基金会 提供)

黄志扬分享:「虽然寄养童被安置因素不同,其塬生家庭的背景也各异,服务中难免遇挫折,但只要耐心陪伴、家人间相扶持,服务回馈绝对大于我们所付出,更重要的是这温暖会迴响久远。」黄宪琇则谈到:「家中有寄养童时,我们从来不关房门,一定让孩子随时找得到我们。」为了全家顺利行动,先生还买了一辆九人座厢型车,便于假日整家族带寄养童出游,寄养童在家族中代表的是重要「家人」的位置。

 

人气型男暖爸修杰楷日前参加「型男大主厨」节目录製中协力寄养家庭招募宣传,希望让社会大众能看到儿少需求与寄养家庭招募资讯。修杰楷分享:「照顾服务是需要家人相互接力与支持的,自己养育子女的经验也曾遇到许多问题,在家人的帮助下能够慢慢克服。而寄养家庭接棒儿少在特殊时刻的照顾,更需要大家一起给力。」

 

第二年为家扶基金会代言,看到真实服务的故事更有感触,他说:「相信只要把孩子当作家中一份子,服务就会顺利很多。我也听过寄养家庭分享后来分离放不下所培养的感情,但知道孩子能顺利回到自己的家,就是服务最大的成就所在。」

代言人修杰楷(中)与家扶执行长何素秋(右叁)唿吁民众发挥爱心加入寄养家庭。(图/家扶基金会 提供)

家扶基金会深耕台湾儿少寄养服务,39年来已有4,467户寄养家庭照顾过54,261人次的孩子,我们提供专业丰富且多元的支持性服务,协助寄养家庭照顾需要的儿少。执行长何素秋表示:「2018年家扶基金会全台举办240场宣导活动,累计545户家庭主动询问、189户家庭提出正式申请,年度内新加入成为寄养家庭有103户。

 

然每年度儿少寄养安置需求,需500户以上家庭有意愿加入才能因应。家庭寄养服务是一场爱的接力赛,家扶提供专业协助及完善的服务补给,欢迎大家揪团加入服务行列。」只要夫妻双方满25岁、国中以上学歷、稳定收入及足够空间,欢迎加入服务行列,并期待寄养家庭积极推广身边的亲友加入,因爱凝聚情感、揪团携手前进。

 

儿少寄养安置服务这场爱的接力,不论何种形式的参与及支持都能帮助需要的儿少继续稳定成长。家扶基金会感谢正隆关怀儿童基金会、小林眼镜、金玉堂文具批发广场、丁丁药局、云门舞蹈教室、统一综合证券、金石堂书店、食艺锅餐饮、灿坤等爱心企业支持服务并协力宣传。邀请您一起「打开家门 让爱住进来」。

 

可洽询家扶寄养家庭招募专线0800-07-8585

网站https:// fostercare.ccf.org.tw/

 

您可以成为今日报的祝福!让福音机构得人如鱼点我奉


精选要闻》

即使灰心,也别忘了神给你的3个提醒

经歷多次属灵争战、被邪灵威胁不准去教会 艺人五熊仍不丧胆:耶稣已救我,我偏要去

产生嫌隙或发现人的问题,可迟迟不知怎么处理? 朱志山牧师:掌握「谦让与对质」,总要以爱出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