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陈淑芬教授:蒙神喜悦的音乐不是曲高和寡,也不是1、2个人在上面唱得很好,而是能引起敬拜团体的共鸣,大家一起口唱心和的讚美主,这是最讨神喜悦的。(图/记者都希基路)

现代教会愈来愈少唱圣诗(Hymn),塬因也许是不了解、不熟悉。但为什么要了解以前的圣诗?这个问题其实等同于:为什么我们需要博物馆?为什么我们需要去知道这个地方的歷史?台神基督教研究所教会音乐组陈淑芬教授说,很多人以为「音乐」用感受的就好,但其实我们以为的「音乐风格」不只是音乐风格而已,背后更是一套信仰架构。

从圣诗微观基督教歷史

有句话说,「上帝不会只向一个时代的人彰显祂的作为」,所以若想更加认识神,不是从「我」来认识,因为歷史(包括基督教信仰、敬拜等)都不是从我(们)开始,只有从过去鑑往知来,才能知道现今教会的礼拜、敬拜、诗歌有什么样的传承。

 

陈淑芬老师表示,上帝的启示在每个时代都透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启示我们,但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不知道基督教在这两千年走过怎样的歷史。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圣诗是很容易的管道,藉着一首圣诗就能回到信仰前辈的那个时代、那个现场,去看他们走过什么。

 

比如,基督教早期教父为了抵挡异端错误的教义,于是将基督教正统教义写入诗歌,歌词客观,多在传达信仰的真义。到了中世纪,因为修道院、灵修主义的盛行,诗歌才开始有较多个人情感的抒发。

 

现今教会的敬拜音乐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古典传统派(唱圣诗为主)、新兴音乐派(唱敬拜讚美诗歌为主),两者各有不足之处,若能在拥有信仰活力的同时也明白传承的信仰内涵是什么,不致落入自身血气的活力、热情而无法持续;传统派则要能在传承歷史时继续保持信仰的活力

 

音乐不只是「风格」,更是一套信仰架构

陈淑芬老师说,很多人会有误解,以为「音乐」用感受的就好,但其实「音乐」也需要理论或歷史的根据去加以说明、说理,我们以为的「音乐风格」不只是音乐风格而已,背后更是一套信仰架构,也就是你认为信仰是否只要有热情就可以?还是你认为信仰还需要有根基?既然要有根基,那就要去学习什么是圣经的塬则、信仰的根基,以此来建造个人敬拜生活。

 

然而教会为了吸引年轻人,不免要用能引起年轻族群共鸣的音乐风格(类型),这之间要如何平衡?

 

陈老师透露,目前台神已有几位研究生在研究如何将圣诗改编为当代风格,让现代乐团可以演奏,就是为了回应这样的需求。陈老师也分享台神是採用「揉和礼拜」,将传统圣诗、普世诗歌、敬拜讚美的诗歌,合理、顺畅地连接在一起,而这很考验音乐同工的专业能力。

 

怎样才是好的敬拜音乐?

那怎样才是好的敬拜音乐?陈淑芬老师引用一位音乐家的说法表示:

1. 好的敬拜诗歌(well-written)

2. 準备充分,在适当的场合、对的时机,将诗歌好好的呈现(well-prepared)

3. 所有的会众参与其中

 

蒙神喜悦的音乐不是曲高和寡,也不是1、2个人在上面唱得很好,而是能引起敬拜团体的共鸣,大家一起口唱心和的讚美主,这是最讨神喜悦的;但在这之前,需先考虑:歌曲歌词本身够不够好、我们的呈现是不是好的、敬拜歌曲跟礼拜的内容讯息或场合是否合适。

 

陈淑芬老师认为天恩出版社的新书《无尽的歌──教会音乐与敬拜的13堂课》能带着读者走过圣诗及教会歷史的痕迹,看到这些诗歌如何形塑信仰前辈,且在每一章最后都提出小组讨论题目,让歷史与现今的教会现场能够互相连结,鑑古识今,继续让教会的敬拜音乐有更好的提升

 

 

《无尽的歌──教会音乐与敬拜的13堂课》新书封面。(图/天恩出版社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