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两岸服贸协议在台湾越演越烈,不论赞成或反对签署的各有拥护者,当然也有许多人根本搞不清楚「服贸」是怎么一回事。

反对者主张,无法接受政府的黑箱作业审查作业,谈判不透明、不对等,而且还硬闯关,不但违反程序正义,还让商业利益凌驾国家利益。赞成者则认为,全球化、自由化是世界趋势,台湾不能锁国发展,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是必然趋势,否则会被彻底边缘化,应该理性看待此事。双方似乎都有理,但若细细思考,在双方坚持的主张中,多少都有一些谬误或盲点存在。

例如,赞成者说,全球许多国家彼此都签,也都统包着签,哪有逐条审核的道理,但缺乏仔细省察的是,各国怎么谈、开放底线是甚么,当中涉及国际谈判技巧与对内的行政、立法相关程序,协议内容也各有巧妙不同,实在不能以「齐头式」的比较法说,别国都签了,台湾不签就没竞争力,这样简单一语带过。

当然针对反对方的看法,经济部也在20日晚间推出外界对服贸协议认知的10大谬误懒人包,希望釐清各界疑虑。如服贸协议开放大陆投资移民?影响500多万劳工?经济部解答:服贸协议彼此没有开放就业市场,也不涉及移民的问题。外界举例一家餐厅,爸爸挂名老闆、妈妈是厨师、儿子是会计,就可全家移民到台湾,这是错误认知。

事实上,要申请以主管或专业技术人员身分来台,必须该餐厅在台投资30万美元以上,且最近1年或前3年平均营业额必须达新台币1000万元以上才能申请,且主管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硕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具有专业技术证明且具5年相关工作经验才行,且一旦被解聘即须离台,不能留在本地找别的工作,绝非有20万美元就可以全家移民。

民众对许多议题的认知,多来自于新闻媒体或网路,在越来越讲求「速度」的状况下,甚么都要「速成」,为了让大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也只能推出资讯「懒人包」,在过于「精简、有限」的字句中,导致我们对许多重要且重大的议题了解都太肤浅与片面,缺乏全盘通透的了解。

持平中立来看,两岸服贸协议内容一定是有利也有弊,重点是如何争取到「利多于弊」、「抓大放小」。但是整个服贸协议内容涉及11个服务业领域、64大项,对照国内行业分类实况是开放逾1000项行业,对台影响近400多万人,的确是一个影响之广、之深的协议。

儘管行政院长江宜桦强调,服贸对台利多于弊,但仍然引发部分民众恐慌,觉得有一种权利被剥夺的不安感,如何让民众能了解政府施政的立意、信任政府的带领,考验总统马英九的执政智慧。

程序正义之于民主宪政的重要性

民主宪政是台湾的根本。

此次抗议者(反对者)的最大诉求点之一,就是整个协议不符「程序正义」,认为总统马英九欲强渡关山,更下令立法院在这会期一定要通过服贸。但法学学者主张,服贸属宪法上所称的「条约」,其内容直接涉及国家重要事项或人民权利义务,都须送立法院审议。

因此,合法程序应该是行政院要向立法院提案,等立法院审议通过后,才能与大陆签约;若反过来先签约,再经行政院送立法院审议,就不合「程序正义」,所以签订的《服贸协议》既然程序不合法,就应该煺回,重起谈判,这才是民主宪政的正轨。

何况,若服贸对台真的好,为何不能受社会大众检视,非要急于一时?执政者一天到晚拿韩国的发展来恐吓自己的人民,但冷静看,台湾落后于韩国,绝对不是从今年才开始,或签不签服贸这么简单的归因。

民主宪政是台湾的主体,不论经济、教育、文化…等各层面都是依此而生,民主宪政是台湾的根本,根本一旦破坏,人民将会无所适从,更无从了解政府的政策把关依据为何?

例如美国总统欧巴马,曾极力想推动加强管制枪枝,因为太过自由开放的拥有枪枝,背后潜藏许多隐忧,无形中威胁到美国民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让相关法案通过,他多少次「亲上火线」,对媒体、对大众,甚至对议员们,解说通过此法案的重要性。但参议院的表决结果,相关法案未能过关,他也只能遵照程序正义,再战第二回合。因为,在民主宪政体制下,连总统都必须照着立法程序走。

然而,台湾行政权独大,国会代议制度又出了问题,蓝绿政党间的恶斗,使台湾陷入空转的危机中。但我们更应该思想的是,谁促成了这些现象产生?这些立委或民代也是人民票选而出,他们所做的一切决议多为了选票、讨好选民,但甚么样的政策、决定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才是更重要的。人民本身也该摘下带着蓝绿的「有色眼镜」,勿让政党的决议凌驾国家利益,台湾才真正有希望的未来!

应积极倾听、回应民意

面对台湾公民力量的日益高涨与成熟,积极倾听民意、深化沟通、提升政策的透明度,才是破解僵局的良策。

或许马政府该思想,为什么这次站出来的是一群学生?发动的叫「学运」?若服贸真的有利于台湾长远经济发展,为什么这群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们,看不见对协议通过的期待与兴奋?而是充满被剥夺的恐惧感?

不管抗争的是社会的多数还是少数、是强势团体还是弱势团体,面对台湾公民力量的日益高涨与成熟,积极倾听民意、深化沟通、提升政策的透明度,才是破解僵局的良策!而且关于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本来就可以有正反两方意见充分讨论或论述的空间,才能让真理愈辩愈明,找出政策中的盲点或缺失。

然而,在国家的政策、法案或发生的事件中,政府多选择在第一时间「保持沉默」,甚至面对民众的疑惑、不满、恐惧,不做回应,以致反对的声浪或失準的资讯,漫天乱飞,如野火燎塬。

服贸协议对于许多台湾的主力产业,如金融业、电子商务、医院…等有利,但如何协助台湾业者能顺利通过大陆的层层审批与规定限制,适应当地化的经营与生存,并对可能产生衝击的产业提供相关辅导配套,也是政府该审慎思考规划之事。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