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经过一次信心的高考,让约伯学会了思考。(相片提供/撒露)

(读经:约伯记11~14章)

 

朋友们总想说服他,让他乖乖认罪,跪地求饶。约伯偏不听劝,而且理直气壮。这时,轮到拿玛人琐法出场了。

 

很显然,他说话的态度比前两位差多了。当然,说话的水平也差很多。他不仅责备约伯的话太多,更说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竟然敢自称无罪,敢要求跟神辩论。他提醒约伯要有自知之明,神要认真追讨他的罪,那受的苦比现在更重。至此,话已挑明,你约伯就是因为犯罪而受苦,要想重新蒙神赐福,只有将心归正,向神祷告。倘若执迷不悟,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听完琐法对自己指控,约伯若不是浑身疼痛,能气的笑出来。不过,他的确是被激怒了,也不客气了,直接开撕了。

 

约伯嘲笑他们水平太差,自以为有智慧,知道的却都是小儿科。叁个人都无病无灾,而约伯却是身遭大难,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批评他呢?更何况,他们说的话都是罔顾事实,只是在自说自话。现实生活中,明明有义人受苦,恶人昌盛的事,明明有既不公平,也不公义的事发生,并且这都是神的作为,他们却竭力说神不会这样行,这不是徇私舞弊,瞪着眼说瞎话吗?

 

叁个朋友的观点都是简单的「报应神学」,就是行善者在世亨通,作恶者今生遭难。他们仅用这一个法则来指导复杂的人生,必定是太肤浅了。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他们的人生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平安顺利,没经过什么大风大浪,这样的人很难瞭解他人的疾苦。我想,遭难之前的约伯,跟他们的观点也是差不多的,否则怎么能是好朋友呢?平时哥几个聚在一起时,定然是高谈阔论,惺惺相惜,互相给对方以讚赏的眼光。

 

现在的约伯不一样了,经过了「信心的高考」,瞬间成长了不少。因此,他觉得这叁个朋友想问题都太幼稚了。他们总想着自己只要敬虔爱主,在地上快快乐乐的过一辈子就好了,从没想过神行事会出其不意,更没想过义人也会受苦。当然,他们也就不会真正的体谅他人,也就不能对神有更深的认识。

 

然而,在苦难中的约伯不一样了,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不管思考的是否完全,至少开始思考了。同样是基督徒,但相互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差距有时候是信主时间的长短,圣经的熟悉程度等。但是,也有时候,大家同时信主,圣经都读了很多遍,但彼此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塬因就是有的人思考,有的人不思考。

 

约伯的思考不仅没有让神发笑,反而瞬间将他的朋友们便甩在了身后,同他们不再是同一个级别的智慧人。因此,诗篇教导人要对神的话昼夜思想,保罗教导提摩太要思考他所说的话。

 

约伯思考人生,首先得出的结论便是人生苦短,这跟他之前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那时,他认为岁月静好,生活美满。现在,他开始感慨人生苦短。然后,他进一步的想,短暂固然令人遗憾,但对苦痛的人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祝福。若人生既苦且长,岂不是更糟糕?

 

既然想到死亡,约伯也想到了死后的事。树木被砍后,塬木桩上可再生新的枝条,人生却是只有一次机会,死后即意味着无法再重新来过。想到这裡,约伯开始思考復活的问题。虽然还是有些怀疑或者不懂復活的真理,但至少开始思考,他也希望在死后不久神便叫他醒来。

 

復活的问题还没想太多,约伯更关注的是当下的人生。生命只有一次,从年轻到年迈,容颜变老,身体衰残,苦难重重,人生真是苦啊!

 

经过一次信心的高考,让约伯学会了思考。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平安稳妥时,人们总是会忘情欢唿,缺乏反思。只有遭遇难题时,我们才跪下来认真的向神求,才会思考人生,才会争分夺秒关爱他人。

 

当你遭遇一些难题,肯定都有神的美意。你是在心生闷气,大发怨言,还是在低头思考呢?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