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3位乡福宝宝联合献诗,见证乡福双语营近20年、结出美好初熟的果子。左下图为乡福总干事暨嘉义东石教会陈文逸牧师,右下图为黄明俊弟兄分享见证。(图/记者辛毓珊)

3月27日,乡村福音佈道团(以下简称乡福)在台南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举行同工培灵会,聚集了从彰化到屏东共16个由乡福同工开拓之教会,现场牧者、同工一共217人参加;由前鹿满教会林寿阳牧师、校园福音团契王文衍牧师及乡福牧者分享信息,并有乡福宝宝联合献诗〈爱,我愿意〉,见证乡福双语营近20年耕耘,结出美好初熟的果子。

1971年,乡村福音佈道团成立。是由美籍宣教士魏德凯((Rev. Richard Webster)夫妇所开展的;1981年,第一个乡福工作区于屏东满州成立,1986年麟洛、1987年至2002年嘉义东石、彰化田尾、大村、芬园、云林大埤、台南七股…牧者同工们不断地披荆斩棘、在没有教会的乡村建立教会。

 

2002年,乡福开始推动暑期「双语营」事工,透过营会进入乡村国中小学,发展至今,每年聚集上百位海内外基督徒青年一起同工。近20年来的耕耘,也逐渐有从营队进入教会、长大回馈的「乡福宝宝」。「乡福中埔福音中心」郑铭章牧师说:「乡福几十年前走到今天,真的开始看见果效出来了。」

培灵会讲员,左上至右为前鹿满教会林寿阳牧师、校园福音团契王文衍牧师,左下至右为乡福屏东满州教会陈雅铃传道、乡福嘉义东石教会暨总干事陈文逸牧师。(图/乡福东石教会同工陈鹤瑞 提供 )

与会者来多自乡福彰化至屏东共16个工作区的教会牧者、同工,总计217人参加。(图/记者辛毓珊)

18年前,乡福七股教会、那一位信耶稣的孩子

「很幸运,我是当初七股教会成立时、被找着的第一群孩子之一。」黄明俊在2003年进入乡福七股教会,从国小聚会至今,并在2019年受洗。他分享受洗的歷程,见证在神没有难成的事;「我在国高中时,开始火热地追求主,但父母总要求我,必须逢年过节同去鹿耳门拜拜。」

 

「当时我非常抗拒,会又哭又闹地想摆脱这件事。」但黄明俊往往没有成功,不时和家庭起剧烈衝突,后来上帝感动他、让他明白父母想被陪伴的心愿而顺从;「但我始终相信我所拜的,不是眼前人手雕刻的偶像,而是那位创造天地并深爱我的上帝。」

 

后来,黄明俊考上了国立嘉义大学,便到了乡福中埔教会聚会。有一天,嘉义中埔的牧者邀请黄明俊参加受洗课程,让他开始重新思考、面对这最深的软弱;「很感谢七股教会的大俊师母,她一路陪着我面对父母、谈论受洗的问题。」平平安安地,家人同意了。

 

「没想到,我受洗后、改变最大的是我的父母!」塬来黄明俊的父母开始转而维护儿子的信仰,不仅帮他推却亲友丧仪上的祭拜,也不再勉强他必须一同拜拜;「在乡村,信耶稣很难、受洗很难,但上帝比这一切的难更大!」如今黄明俊身为乡福七股教会、中埔教会重要的青年同工,并委身在乡福营会筹备的团队中,参与在福音预工的双语营,和信仰造就的儿冬营、青少营。

 

黄明俊分享,乡福营队也是自己建立信仰的关键,「从小,我就看着这群愿意花时间、金钱与体力陪伴我们、努力传讲耶稣的大学生们,很期盼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黄明俊比喻自己就像撒该,听到耶稣要来就开心地爬上树去,「我觉得这种喜悦,就和我要参加营会的喜悦是一样的。」

右:黄明俊自乡福七股教会信主,因至嘉义读大学,也稳定在中埔福音中心聚会,为两地乡福教会重要的青年同工;左上图翻拍照片,为中埔福音中心同工合影,左下图为七股教会青年合影。(图/记者辛毓珊)

乡福宝宝施嘉慧(右图)现为乡福鹿草教会青年辅导,本次培灵会喜乐地上台、为主作见证,分享今年年初时,于严重的车祸意外中,如何经歷到神大能的保守,和教会肢体深刻的彼此相爱。(图/记者辛毓珊)

18年前,乡福七股教会、那一位来短宣的大学生

乡福田尾教会会友、暨营会筹备团队同工潘孝齐分享:「我是大二参与了所属教会(高雄凤山循理会)前往七股的福音队,第一次『遇见偏乡』。」出身都市的潘孝齐在短宣过程中深受衝击,对乡村家庭和孩子的心疼,从此留在心底。

 

后来,潘孝齐因公费分发,来到了彰化竹塘国小,「我是直到抵达了学校,才发觉自己即将作为一名偏乡教师。」2009年,潘孝齐也在乡福同工的邀请下,参加了青少营、担任辅导,之后也进入了营会筹备团队。

 

2013年,潘孝齐开始接任双语营执行长、青少营营长;18年来,他看着「乡福宝宝」们渐渐地长大,说道:「他们是过去从双语营预工、儿少营事工结出来的果子,慢慢地也在成熟、学习和我们一起同工。」

 

目前,由全台各地教会组成的「乡福营会筹备团队」共67位同工,其中有11位是乡福宝宝。潘孝齐说:「真的很开心!我们刚筹备时,团队几乎都是外部同工,现在他们(乡福宝宝)也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角色越来越重要。」去年,筹备团队开始在乡福工作区推动「青少事工开拓与研发」,希望如双语营般,同工们一起摸索、建立一套成熟的事工模式,帮助乡村教会建立青少团契。

 

长久作为乡福教会和在地桥樑的「双语营」,是许多乡村孩子得以进入教会的塬因。这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没有国外短宣队配搭,彰化到屏东共16梯次的营队,每梯需多招募6位英文同工,总估计需有300位基督徒参与

乡福田尾教会会友、暨营会筹备团队重要同工潘孝齐,上台分享儿少事工与展望,言语中充满了感恩;左上图为潘孝齐会前指导乡福宝宝献诗练习,左下图为乡福田尾教会会友合影(中间深蓝外套为教会蔡明珠师母),潘孝齐一家四口如今都一起在乡村生活、服事。(组图/潘孝齐 提供、记者辛毓珊)

一棒接一棒,乡村福音如接力赛的服事

2014年,郑铭章夫妇自中央大学教授职煺休、正式投入乡福事奉。他们于2006年、乡福营会同工到中大团契(中央大学校园团契)传递负担时,便深受激励;2007年,中大团契首次双语营包梯,并从2009年至今,每年均前往台南七股工作区、带领昭明国中双语营。身为团契辅导的郑铭章教授夫妇,对乡福的负担日渐深厚。

 

「乡福宝宝,是各乡福教会至少耕耘二十年左右的成果。」郑铭章牧师也分享,嘉义中埔自去年开始,有一位民雄传爱教会姊妹,因参与双语营事奉、进而委身,主动连结其他两位营会辅导、共同筹划跟进聚会,其中乡福七股黄明俊弟兄参与在其中;这位姊妹也在每次聚会时,自所属教会带来6-8位弟兄姊妹一起服事。

 

「看见比较大的教会,愿意把资源分享给较小的偏乡教会,不分你我、一起陪伴乡村的孩子,我就非常地感恩。」除了民雄传爱教会,信义会兰潭教会也曾支援中埔主日崇拜的司琴服事;郑铭章牧师分享:「当有一位(司琴同工)没办法继续,他就会说:『我再帮你介绍另一位』一棒接一棒中,我们的司琴同工没有缺乏过。」

 

而现在的司琴同工是一位音乐老师,她从去年开始,因看见中埔「婆婆妈妈」的需要,成立了「美女欢唱」成人团契,让孩子的家长们也有福音的接触点。郑牧师说:「有些阿嬷因贫穷没有读书、不识字,师母和姊妹们就会帮她翻译、解释,让上帝的爱更深地传递到她们心中。」

 

郑牧师分享:「中埔的核心同工都是爷爷奶奶级了,可说是以煺休同工为主,但感恩的是,这些同工和年轻人,视这裡为属灵的家、并愿意配搭在其中。」郑牧师也说:「我们收割这前人的洒种,也更有信心的确据、知道我们现在流泪所撒的,未来的人也要欢唿收割!」

右图为中埔福音中心郑铭章牧师,左上图为其师母何秀慧,于会中分享工作区事工;乡福牧者同工长久以课辅的方式,陪伴与协助乡村的孩子。(图/记者辛毓珊)

信心看得见,就会走到那里

乡福总干事暨东石教会陈文逸牧师,最后分享道:「1995年我到乡村服事,这么长的时间,一切看下去,每天都不是令人兴奋的时刻,甚至是平淡中带着挫折的,但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真的就看到上帝的工作──本来没有福音的地方,现在一间间教会刚强地站立在那里。」

 

陈文逸牧师说:「这么多年来,支持我服事的有两个图画,一个是主耶稣对神国的比喻,像一粒芥菜种,不要看它小,长大成了大树,还有飞鸟前来栖息,或是人在夜间洒种、晚上睡觉,隔天起来就看到它发了芽;神的国都是从很小、很不起眼开始的,我们要有这份信心。」

 

「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路加福音12:32〉

 

另一个是摩西与亚玛力人打仗,派了约书亚去、自己在山上举起神的杖祷告。圣经〈出埃及记17:11〉记载「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陈文逸牧师藉此勉励各乡福教会同工:「不管我们的教会多少人,只要我们信心的手没有垂下来,神的得胜就在那裡!」

 

「弟兄姊妹,让我们裡面没有灰心、没有放弃、没有小看自己。」陈文逸牧师提醒,神是宣教的上帝,祂比我们更关心自己的教会,与神同工必可在祂裡面安息、继续奔跑。

 

陈牧师也劝勉众弟兄姊妹,要持续地与牧者同心事奉,更要自勉「教会是我的教会」,若一天教会有领导的需要,也能兴起、承担;盼望在共同的异象中,同心前进,「只要我们信心看得见,我们就会走到那里!」

培灵会最后为祷告会,众人同心为各工作区代祷,彼此勉励也用信心仰望神,深信神必要在乡村显大、得胜。(图/记者辛毓珊)

聚会现场。(摄影、剪辑/记者辛毓珊)

 

精选要闻》

撒但运作在「思潮」裡,教会正面临生死存亡时刻—超越个人性问题,进入国度型争战(上)

遇公司危机苦恼到无法安睡 捷安特创办人罗祥安的救命解药:把重担交给上帝

「大胆作一个内向人!」无收入却赠出汽车笔电 邵圣光超自然日常:用膝盖读属灵博士班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今日报邀请您一起同工》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