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如果因为「犯罪」,而遭社会视为最底层的人们,他们的生命该如何解套?

「每个人都有瞧不起的对象,但我们没有,因为我们正是最底层、被瞧不起的人。没有一位妈妈会对女儿说:『女儿,我希望妳将来成为最棒的妓女!』」一位保加利亚籍的妓女,在一场妓女事工联合聚会前,用很破的英文,这么告诉知名基督徒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cey),当下时间顿时凝结。

知名基督徒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cey)分享,社会中最底层的人,常是最能「领受恩典」的人。

知名基督徒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cey)分享,社会中最底层的人,常是最能「领受恩典」的人。 (照片提供/校园书房出版社)

身为记者的他,花了3小时,一对一倾听40名不同国家妓女生命中充满羞耻、践踏与暴力的故事。他告诉全场所有妓女,「你们知道,耶稣曾谈论过你们吗?耶稣说过,娼妓和税吏,比虔诚人先进入神的国。」

《约翰福音》记载,空有敬虔外貌的「法利赛人」,抓住正行淫的妇人,讨论要用石头打死她。杨腓力说明,在这群法利赛人眼裡,把人们分为「好人」与「坏人」,即为法利赛人和妓女。但在耶稣眼中,妓女等社会底层者是「需要恩典」的人,而法利赛人则是一群「否认恩典」的人。

恩典,是一份免费的礼物,是你绝对无法「赢取」的。领受恩典,只需要把手张开。

需要小心的是,我们也常落入「自以为义」的罪中,也就是陷入一种「我比别人好」的「优越感」裡。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走进「最虔诚的人」(宗教人士)之中;正如他来,不是找寻「义人」,乃是寻找「罪人」。

保罗在《罗马书》中将人们分为3类:1)坏人、2)比较好的人、3)虔诚的人。

坏人,都是罪人。比较好的人,常常自以为「义」。虔诚的人,常是宗教人士。后两者,有时会不小心议论他人,但其实也没有比别人好。例如,社会传出「杀人」事件时,我们是否曾说过「生气」的话?虽未曾犯过「性关係」的罪,但是否曾动念过?

杨腓力提到,美国基督徒同样关注「堕胎」和「同性恋」的罪,却无意间产生「道德优越感」,把这些人归为「坏人」。我们同样也犯了:「不相信上帝在罪人身上,有美好旨意」的罪。

「比较好」和「虔诚」的人,总试图想办法脱离「罪」。《罗马书》提到,从头到脚都充满污秽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因为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如同生病时,就该找医生。而耶稣,就是最好的「医生」。但前提是,除非我们知道自己病得有多严重,否则不会想要找寻治癒的良方。

「坏人」,因经歷最底层的生命处境,才懂得「喊救命」,总最能「领受恩典」。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