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我使命动员协会1日于高雄BCC双语社区教会举行「接待家门前万族(为了福音,向家门口异文化邻舍伸出友谊之手)」装备课程。(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是否还在烦恼海外跨文化宣教所需的旅费、经费?

 

其实,宣教未必得至海外,本国已有许多宣教机会,你是否睁眼看到了?

 

公园、邻居、校园、医院、职场、教会,那些来自异乡的熟悉身影,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用实际行动接待他们吧!

 

今天开始,制定属于你的「接待计画」!

「看见」一位移工姊姊的故事

大我使命动员协会1日于高雄BCC双语社区教会举行「接待家门前万族(为了福音,向家门口异文化邻舍伸出友谊之手)」装备课程。

 

你曾有梦想,想踏上跨文化宣教的道路吗?却因着种种因素而无法跨越?大我使命协会理事长彭书睿表示,其实宣教事工就在「家门口」这些异乡人,你我有睁眼看到「他们」吗?

  • news-details
  • 大我使命协会理事长彭书睿。(图/张光信传道 提供)

耶稣爱你我很确定,但我很爱你,那不一定,」彭书睿表示,这句话是一次听某牧者讲道时,最震撼与真实的分享

 

当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说:「耶稣爱你,我也爱你」时,真的有想要爱对方吗?真的有想陪对方多走一里路吗?

 

彭书睿提到,自己教会过去十多年时常看到的一位印尼籍看护有一颗温暖、温柔的心,总默默在教会照顾许多独居长辈,陪伴很多长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 news-details
  • 课程进行中。(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这位印尼看护,后来也因着弟兄姊妹的关爱,接受了基督信仰。返回印尼后的她,因癌症不久于人世,但因着一份来自天上的爱,台湾与印尼的教会,得以陪她多走人生最后一哩路

 

彭书睿感叹:「不是要说,我们(基督徒)做的好不好,今天我是要说『我们(基督徒)可以做得更好些!』」

 

你今天关心身旁的人没有?如果耶稣爱我,那么我们要问自己:「我能够去爱吗?我能睁开双眼,看到我的邻舍吗?

  • news-details
  • 我能睁开双眼,看到我的邻舍吗?(图 / shutterstock)


高雄BCC双语社区教会江慕理牧师表示,看到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国际移工、国际学生,当中不少是来自穆斯林国家,他们对福音感到陌生,现在,他们来到台湾,若基督徒能把福音带给他们,就是回应耶稣的大使命

 

这样的宣教形式,是任何一位基督徒都能参与的!已非以往短宣、中宣的方式,仅有少部分人能参与。而这个课程,更是帮助我们知道如何跨出第一步,投入接待来自异乡的移工、国际生们盼望更多弟兄姊妹一起参与其中

  • news-details
  • 高雄BCC双语社区教会江慕理牧师。(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神建立的是一个「接待人」的国度

其实圣经中就有提到,异乡人的四种类型

 

一、睁开你的眼,看见「外籍移民(含移工)」(全球约有两亿叁千两百万人符合此类别)

外籍移民盼望可长期定居在一个国家,自愿离乡背井。(虽大部分外籍移工待在异地时间有限,但此处也将他们包含在该定义中)。无论移民或移工,通常是勤奋的劳动力,因盼望更好生活和更高收入而被吸引来到异乡。

*圣经提到的外籍移民*

亚伯拉罕与撒拉/利百加/出埃及记逃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约书亚/喇合/拿俄米/路德/约拿/保罗

  • news-details
  • 无论移民或移工,通常是勤奋的劳动力,因盼望更好生活和更高收入而被吸引来到异乡。(图 / shutterstock)

二、睁开你的眼,看见「专业(白领)移民」(全世界六千六百万外籍人士)

身为专业人员移民,由于学术或职业追求,通常生活在较发达国家,当中,四千六百万是技术人员,五百五十万是国际学生,这个群体包含他们本国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一群人;通常与其家人一同迁移。

*圣经提到的专业移民*

示巴女王/所罗门王时代来朝的王/乃缦大将军/哥尼流及其亲友/衣索比亚的太监/吕底亚

  • news-details
  • 大我使命协会理事长彭书睿分享「谁是我接待对象」课程。(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叁、睁开你的眼,看见「近邻」

在一个国家生活很长时间,仍被视为「外来者」的少数民族。他们一直保持自身民族身份,通常会几种语言,只有在必要时才会与其他文化互动,永远觉得自己是「异乡人」。

*圣经提到的近邻*

撒勒法的寡妇(接待以利亚)/亚兰人大军/撒玛利亚痲疯病人/跟随耶稣的千人群众/罗马百夫长/叙利非尼基族的妇女(女儿被鬼附)/希利尼人访客/撒玛利亚妇人/格拉森被鬼附的人/被主医治的聋人/被餵饱的四千人、妇女与孩子们

  • news-details
  • 近邻乃在一个国家生活很长时间,仍被视为「外来者」的少数民族,他们一直保持自身民族身份。(图 / shutterstock)

四、睁开你的眼,看见「难民」(全球约有七千一百万人)

指为逃避战争、迫害或自然灾害,而被迫离开自己国家的人们。这群人无法返回祖国,完全依赖东道国提供建立新生活的机会。

*圣经提到的难民*

亚伯拉罕与撒拉/以撒与利百加/约瑟/雅各和族人/摩西/大卫/乃缦的女僕/整个犹大王国/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但以理叁友)/但以理/以西结/第一世纪四散的犹太人/约瑟,玛利亚与耶稣/初代教会

彭书睿表示,自神唿召亚伯兰离开本乡、本族,在新土地上建立国家,亚伯兰就成为了一名「寄居者」。

 

而以撒、雅各和其他后代,都是具有「移民、难民和奴隶身份」,甚至在出埃及记中,神使用摩西(一位难民、寄居者),将以色列民从埃及中拯救出来。

  • news-details
  • 战争让许多人成为难民。(图 / shutterstock)

寄居者经常被视为局外人,受到不公平对待和利用但,神明确命令属祂的子民要对「寄居者」採取不同行动,因为从一开始,以色列就被称作「接待人的国度」。

 

因此,神建立的,是一个「接待人的国度」!

  • news-details
  • 课程现场,分享跨文化特色-印尼食物Tumpeng Nasi Kuninh。(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 news-details
  • 印尼食物Tumpeng Nasi Kuninh,是由米、椰浆、姜黄组成和其他香料製成尖塔形状,吃起来会有椰浆香气,旁边通常会摆放一些辣味或咖哩小菜,当地人会于生日、婚宴等宴请亲友。製作店家:Blessings Indonesia。(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如何预备做一名「接待者」?

看到这裡,有心动想做一名「接待者」吗?

 

大我使命协会外籍生接待事工同工张光信传道表示,首先你我要清楚接待者的任务:「祷告、关心、分享」。

 

接待者并非属灵的超级英雄,只是热爱耶稣,并想跟随祂的人。接待者与来自异乡的人一起祷告,并为他们祷告。通过满足人们真正的需要,以实际行动予以关心接待者分享耶稣是谁,以及祂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

  • news-details
  • 大我使命协会外籍生接待事工同工张光信传道。(图/张光信传道 提供)

*祷告:开始操练接待服事的祷告*

  • 求神改变他们的环境和种种挑战。
  • 祈求医治、归属感、尊严感和一个可称为「家」的落脚处。
  • 为他们的身体、情感和精神安稳来祈祷。
  • 为了他们那些还不太清楚状况的孩子们祷告。
  • 求神向他们显明主自己是供应他们一切需要的来源。
  • 求主耶稣透过异梦向他们显现。
  • 求主消除障碍,让他们获得合法身份,在需要时获得援助、政府服务,及可行的就业、教育、语言、社区,并融入新文化。
  • 祈求神将他们带入你我的生活,并赐给自己明亮眼睛来观察祂的安排。
  • 为了你们的友谊关係祷告。
  • 求主让你我成为他们的祝福。
  • 引用列王纪上8:41-43节为他们祷告,列出经文并且委身为他们代祷。
  • news-details
  • 现场有许多跨文化体验活动。(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关心:关心外来朋友*

  • 去,与他们同在走出舒适圈,寻求通过简单与人相处,来展示耶稣真实的爱。若已有了与外国人打交道、并为其服务的机构和组织,请加入他们)
  • 找到可与他们良好沟通的实际方式当与他们交谈时,请好好倾听,这会带来关心他们的机会)
  • 展现出好客之道可邀请他们来家裡,或外出吃一顿饭。你可以向他们解释在你的文化中,「好客」是什么样子)
  • 建立起真诚关係要对他们、他们的家庭和其状况真正感兴趣。并邀请他们向你介绍他们的文化。邀请他们一起参与你平时做的一些活动,如一起看电视、电影、购物、陪伴他们的孩子公园玩耍、庆祝一个节日、下午茶、和朋友一起吃饭等。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并创造环境让彼此能进行对话,才是最重要的)
  • 为他们祷告(不要忘记询问他们,你是否可以为他们祷告?如果可能的话,当下就勇敢提出与他们一起祷告的邀请)

  • news-details
  • 跨文化体验活动,让每个人体验到,塬来不同文化的人要如何被友善理解与尊重。(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分享:与异乡人分享福音*

  • 一起阅读使徒行传1:8、彼得前书3:15观察这些经文对外来者分享主耶稣,有何建议?)
  •  瞭解他们的信仰(主动询问他们的信仰、或所相信的世界观,认真倾听。寻求理解并澄清他们的意思,不要纠正或挑战他们目前的信仰,但须对他们这个人表现出真正的兴趣。当主打开门时,他们可能会问你关于你的信仰,这就是你分享信仰的机会)
  •  你与主耶稣之间的关係,会成为他们的榜样(与对方谈论主耶稣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带来改变)
  • news-details
  • 跨文化体验活动,透过游戏,使大家更能理解跨文化生活中的不容易。(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 news-details
  • 彼此讨论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衝击。(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避免事项**

一、不要试图一下子倾倒所有福音内容

应做好事先安排,好使彼此有机会接续对话、并定期见面。

 

二、不要试图为基督教会的传统或教会歷代行为争辩

也许更适合为教会或基督徒歷史上曾发生的错误道歉,并指出耶稣绝不会这样对待他们。

 

叁、不要争论

神儿女被唿召作为主耶稣的见证,使人归信和属灵復兴是圣灵的工作。

 

四、不要觉得你必须知道所有的答案

愿意承认你有不瞭解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以后再去找答案,要知道有些事情是凭信心做的。

 

五、不要在友谊中等待过久才开始这些对话

  • news-details
  • 跨文化游戏中,大家的讨论。(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 news-details
  • 游戏最后,大家学习如何跨文化彼此相爱。(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从今天开始,制定一个接待计画!

有着接待校园国际生经歷的张光信表示,自己时常会为他们列名祷告,并于互动过程中建立关係,而这些皆要付上代价

 

就其自身经验,他没有住在学校附近,如果学生半夜致电给他说,没有钥匙可进宿舍,他还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亦曾陪伴印尼来的一贯道学生,去充满宗教仪式感的餐厅,吃一顿素食;也曾陪伴印尼穆斯林,于斋戒月结束后一起吃一顿大餐。

 

张光信:「爱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行动,是一个实际关心你不主动走进他们当中,他们怎么知道要来(教会)?(基督徒)不是直接跳进信主模式去接待异乡人,应先从关心、爱心开始!

*让你我今天开始制定一个接待计画*

  • 接待对象姓名:
  • 我对他们的认识:
  • 我可以如何为他们代祷:
  • 我可以透过什么祝福、关心、服事他们:
  • 我们曾有的信仰对话:
  • 可以透过什么方式分享神的爱?
  • 我有什么具体目标,相信神会开门?
  • 应该怎样邀请我的家人一起参与接待服事?
  • 谁能加入我?或是我可以带谁加入?一起经歷接待服事?

(以上内容出自《接待家门前万族》培训手册,由美国 VIA 出版,繁体中文版由台湾大我使命动员协会授权代理。)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