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研讨会开始前,主持梁大辉老师先带领参加者为轻生学生默哀。

在研讨会开始前,主持梁大辉老师先带领参加者为轻生学生默哀。 (摄影/记者洪敬义)

从2015年新学年开学日(2015年9月1日)起,在香港就读小学、中学及大专院校的学生,接二连叁发生自杀事件,至2017年4月7日,已有65名学生选择轻生,打破香港歷年学生自杀人数的纪录,亦引起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

基督徒关怀香港学会于6日晚举行了「和平之子及坐言起行计划之『自杀还是他杀?!』」研讨会——从神学、教育、社区连结多角度,期待拆解香港学生的绝望唿喊。

与会者及讲员专心聆听女高中生的自白。

与会者及讲员专心聆听女高中生的自白。 (摄影/记者洪敬义)

与父母意见相左、同侪间的比较 令香港女高中生倍感压力

研讨会开始,由一位女高中学生诉说自身情况,与会者及讲员均专心聆听她的自白。

女学生以录音声带向大家先讲述来自家停的压力:父母均希望她读商科,因见许多商科出身的人,至少能月入4万港币(约新台币16万元)。但她仍以自己的兴趣为先,选择就读文科。双方均不愿在学业取向上作让步。她多次形容「家是避风港」,不懂为何在家仍要承受压力?

父母拿孩子作比较,同学与同学之间也常存在着争竞,她除了倍感压力,更觉得无所适从与不满。跟朋友之间的话题亦从「憧憬理想」,变成「想办法生存」。对于香港教育,她认为既忽略了学生的创意,亦缺乏了对学生的品格教育。

张锐辉先生引用不同报告、意见书及资源手册,带出香港现今教育状况。

张锐辉先生引用不同报告、意见书及资源手册,带出香港现今教育状况。 (摄影/记者洪敬义)

教育制度是否造成学生轻生的塬因?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副会长张锐辉先生教书超过廿载,他自言初执教鞭时,有较多时间能够与学生踢足球,或者学生较常到教师办公室与他聊天。不过,廿年后因忙于工作,以上的情况已不復见。

他认为,在廿一世纪的教育环境,香港教育制度仍沿用7、80年代的旧模式,牺牲了教学质素与学生,亦因为行政工作量与日俱增,与学生相处时间更少。

张锐辉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预防自杀的支援模式,由老师识别出学校中较有危机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再由社工、临床心理学家作个别支援。

但实际上,老师的教学及辅导工作已佔4成工作量。编制上中、小学至少7年未有检讨,教师看顾学生人数增多、每周授课节数有26节;加上资源提供每年都不稳定,导致教师团队长期难以留任外,亦难以建立长期的师生关係。

香港驻校社工亦长达16年未有检讨相关情况:中学驻校社工每周只有四天留校,每天只能面见叁名学生,个案学生每周最多只能会面一次。小学甚至没有驻校社工。

而香港教育心理支援不是每间都有,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却得负责多至10间学校,平均两星期只能有一天到校。

这样看似理想的香港学校环境中,张锐辉问,香港的教育支援制度,什么时候才能够从资源紧拙中的困境中出现转机,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龚立人教授以神学角度如何协助学生走出困境。

龚立人教授以神学角度如何协助学生走出困境。 (摄影/记者洪敬义)

生命是旅程

龚立人教授认为圣经的教导,是以如何将生命圣化,从而如何活出潜能,及如何享受人生。

「我们并非去追究责任,如何阻止他们自杀也不是重点。」龚教授想转换角度去看这不幸事情,从而带出叁个问题:

去了解为什么他们会活得不快乐?活得不充实?

如何藉着基督信仰,去了解、体会学生内心的艰难处?如何以基督的盼望、创造力去支持他们活下去的力量?又如何活得丰盛?

如何活出学生多元丰富的可能性?

龚教授从这些问题带出叁种答案:从生活技能上去应对问题。当中包含评估问题所在、如何控制他们的情绪、如何解决当中问题。他提到,生命教育不是「生涯规划」。要回到学生自己的主体性,协助他们如何思考与分析。

至于第叁个问题,他以跟一所学校的交流作例子。校长有见校内学生自知没有升上大学的能力与成绩,想为他们注入一股衝劲。但龚教授提出反建议,除了部份较有资质的学生,可推荐较好的高中升学外,对在校学生应培养他们多元智能,从而找出他们兴趣、及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他感到现今香港的学校就像自建一道防火墙,自顾着吸引学生入读而着重一些校内学生成绩、成功升上大学比率的数据,而非真正关怀学生的需要,忽略了对学生的多元发展。

伍桂麟先生在发言前,会上亦安排了一位母亲以家书读白。这位母亲因女儿自杀,重新去看自己以往跟女儿的关係,继而正面去看待女儿的离去。现今以自身经歷,去帮助同样因儿女自杀的家长,一起同行。

伍桂麟先生在发言前,会上亦安排了一位母亲以家书读白。这位母亲因女儿自杀,重新去看自己以往跟女儿的关係,继而正面去看待女儿的离去。现今以自身经歷,去帮助同样因儿女自杀的家长,一起同行。 (摄影/记者洪敬义)

对生死、冷漠 有更好的回应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遗体防腐师、小白花行动发起人伍桂麟先生说,一次唸医学系的女学生跳楼自杀,引起医学系的同学不断的猜疑,继而互相指责。

他发现医学系的学生与社区、同学、家人的连结都很薄弱,虽然大多是高材生、被视为「成功的例子」,但他们一路以来的情绪与不快,却鲜为人所知。

自杀事件后两天,他带来一块留言板,让同学与职员为逝去同学留言,并带走在场提供的小白花。渐渐地,这留言板变成一个打气的园地,能从中留意到同学们的情绪,同学间有时也会针对不快的事写上心意与意见,让系内的同学就算素不相识,都藉着留言板的一张张小纸张,能彼此关心。

「为何硬要鱼去学爬树?」主持人张大辉老师引用研讨会开始时那位女同学的一句话作总结。盼能对学校的定位问题(是与学生同行?还是忙于补课、做行政或办活动工作?)、成功的定义(追求成绩?在多元智能发展都要争先?有某种卓越便是成功?)、父母的真正期望(口中说没期望是心底话吗?)作出深切的反思。

主持梁大辉老师。

主持梁大辉老师。 (摄影/记者洪敬义)

 ▌HOT!!! 本周超热门 ▌

福音动画引发千万人回响》你可能倾尽所有追求想要的 却错过神更美好的礼物

今入狱服刑 康希牧师:我接受未来的日子将会如何,并且心有平安

如何听见神声音 五步骤明白上帝心意

最平凡却最美丽的低调婚礼 在众人和上帝祝福裡完婚 Rain:她是我最棒的礼物

不要轻忽你的梦 梦境带来的四种意义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