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来源/庄明立牧师提供)

2016武昌宣教年会「敞开的门宣教的心」,主讲员庄明立牧师以「圣徒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极穷当中格外显出的厚恩」及「耶稣塑造合乎主用的器皿」叁个讲题信息,说明上帝为何允许基督徒受逼迫。

许多国家的基督徒受逼迫,但你知道为何会受到逼迫吗?

「敞开的门」每年都研究世界各地基督徒,针对其受宗教逼迫的全方位实况进行追踪调研,并依状况分出「极重逼迫」、「重度逼迫」、「较重逼迫」等级,列出全球守望名单。

 

近20年来透过「敞开的门(Open Doors)」服事全球受逼迫基督徒的庄明立提到,一般基督徒都知道「很多国家基督徒受逼迫」,但不一定知道为何受逼迫,而透过「敞开的门–全球逼迫代祷手册」,可清楚知道名列前50名受逼迫国家的正确代祷事项。

※敞开的门–全球逼迫代祷事项【点我阅读】

 

宣教不是「事工」,而是神所嘱咐的「大使命」

耶稣献上自己的生命,被钉十字架,成就了全人类的救赎计划,圣经中明明记载着—耶稣不是被人杀了而死亡,是他将灵魂交给父神,而结束其生命。庄明立指出,接受福音的人,不应先做「基督徒」,而是应先做「主门徒」,而每个门徒都应有「宣教的心」,因为宣教不是「事工」,而是神所嘱咐的「大使命」。

 

很多人不明白,若如同圣经所记载:「耶稣钉十字架,一切救赎计划都完成了!」那基督徒应当安稳到天堂就可以了,为何还需要跟随耶稣被钉十字架,牺牲自己的生命?

 

庄明立说明:「基督说成了,是救赎的工作完成了。可是,这个好消息不是每一个人都已经得到,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根本没有听见过福音。」

 

基督徒得永生不是为了「自己」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裡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马太福音9:35-38

 

耶稣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随着耶稣再来的时间不断迫近,基督徒若能多关心这些收割的国家,多听其见证,就可被这些已发生的状况提醒—「单单爱主、侍奉主是不够的」,因为上帝真正的心意,是使万民都能得到福音的救恩。

 

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救恩是「免费」得来的;可是跟随主是「要付出生命代价」,这观点多数基督徒可能不一定明白,或不一定愿意。很多基督徒「信耶稣」但是「不传福音」,以致白白使未得之民直接「保送」到地狱。

 

信耶稣得永生,受洗成为基督徒已经是得永生的确据,已得到「进天国的护照」。但在神的救赎计画中,基督徒得永生不是为了「自己」,得天国护照不是为了等死,得永生是为了「随时可以为传福音给未得之民而死」。

 

圣经中使徒为传福音,包括保罗遭逼迫,被犹太人鞭打五次,被棍打叁次,被石头打了一次,第二次被囚时殉道;彼得最后被倒钉十字架、为主殉道;巴多罗买被重重拷打,又遭剥皮,最后斩首而死⋯

 

庄明立强调,「宣教的配合」不是安稳的生活,而是迫切为未得之民代祷哭求神的怜悯,将每滴眼泪都献给主;真实的愿意摆上自身生命,成为「不怕死的宣教士」与主配合,而达到传福音、宣教的目的。

「宣教」不是事工,是「大使命」! (摄影/记者陈衿妮)

 

圣徒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歌罗西书1:24

 

圣经中记载保罗说:「用我肉身补满基督受患难的缺欠。」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出-耶稣己经完成父神计画中的救赎大工,不过还需要基督徒愿意献身,肯付上生命代价的摆上,才能完成宣教大使命。

 

虽然神已兴起很多宣教士,在世界各国传递福音,但其他宗教人士多拒绝听福音,难以邀请他们来教会,其多是抵挡福音。

 

若要这些人「听见福音」,就要如同保罗一般,首先必须透过祷告去接触他们,有时甚至会经歷生命危险的境遇,就算被石头打,仍然不能停止。直到为主殉道,当牺牲生命后,才能刺激他们思考:「到底我所信的伊斯兰教是真的?还是我所逼迫的基督徒的神才是真神?」

 

当基督徒愿意付出「生命代价」,这样的震撼,会使其他宗教徒重新去思考信仰,进而扭转其信仰价值与世界观。

 

基督徒应对齐神的心意,站立在回应神的「宣教唿召」上。 (摄影/记者陈衿妮)

 

现在神要得到「硬土」的庄稼收成

耶稣基督福音广传约2000年,比较容易听闻信主的国家人民,大部分已听闻福音好消息,但随着耶稣再来的时间迫近,现在是神要得到「硬土」的庄稼将收成。如同「葡萄」剥皮是容易的,但「核桃」去壳却需要敲敲打打。

 

现在上帝要收成「硬土」的庄稼,这个工作必须透过「逼迫」,让基督徒裡面的「基督」彰显出来,才能让很多未信者归主。要使逼迫基督徒的他们信主,必须要补满「基督受患难的缺欠」,有别于过去普遍谈到的宣教作法,这点值得基督徒思考。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