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花巷堂是福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教堂。      (摄影/记者吴佳玲)

基督教花巷堂座落在福州市最繁华的东街口地段,交通便利之处,是福州市最主要教堂之一,教会的活动中心是福建省及福州市基督教会的重要枢纽。

花巷堂塬名「尚友堂」 属美国卫理公会教堂

花巷堂」塬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      (摄影/记者吴佳玲)

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塬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需要买下此地建堂,所以命名为「尚友堂」,当时建筑气派典雅,堂内有花厅、鱼池等,同时为了扩大基督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开办进德学校,大力从事近代文化教育,作为「鹤岭英华书院」的预备班,后来改为「进德女中」,并办立幼稚园,直到抗日战争才停止办学 。

此处在清朝时期,曾是满清官僚琉球王「兆新」的王府。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福州革命党人筹画起义,当时的革命军总司令部也在此,当时革命志士、基督教徒黄乃裳在此门口举出十八星旗,打响光復福州的第一枪。

文革时间遭佔用 改革开放后福州最先復堂的教会

花巷堂内的椅子,非常具有歷史意义。      (摄影/记者吴佳玲)

直到1938年才将塬建筑拆除,改建为福州市仅有的花岗石墙体的礼拜堂。1949年起,中国大陆基督教会与外国教会断绝关係;文革期间,教会被佔作为仓库使用,于是会堂内的椅子全数被搬光,副堂也被佔作幼稚园使用。直至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同年10月28日,花巷堂成为福州市第一个重新开启的教会,恢復基督教的正常宗教活动,并暂时作为各教派共用的崇拜聚会场所,并以所在地名正式更名为「花巷堂」。

花巷堂现任主任牧师陈立福说,重新復堂时,教会内空荡荡,一张椅子也没有,会众们只能铺上草蓆席地而坐,即使如此克难,教堂内仍是「满座」。很多会众感动痛哭说道:「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教堂重新开堂。」因为如此,牧长们信心大增,自1981年起开办培训班,当时牧师手上一本《圣经》也没有,只能凭藉过去对《圣经》内容的记忆,进行造就与培养,接着开办全国最早的神学院。

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被搬空的椅子,在教会会众们的齐心祷告下,居然一一被寻回,目前只缺最后一张,这对教会来说是「不可能的奇蹟」。

会众万人 靠圣灵领人信主

花巷堂每週主日有叁场聚会,人数达7000人。      (摄影/记者吴佳玲)

花巷堂于1982年、1985年两次共按立牧师43名。1979年至今,接待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和同道超过3000人次,成为福建省基督教界与国内外人士友好交往的中心。陈立福牧师于1995年到任,牧会至今已18年。

陈立福牧师指出,花巷堂位于福州市中心,因此有很多传福音的机会。平安夜晚上约有5~6万人会进到教会,因为教堂座位有限,通常只将机会开放给慕道友,藉此传福音,平均会有7、8百人信主。每週主日有叁场聚会,各堂点人数总和达7000人,每週六晚上的大型敬拜讚美聚会吸引近2000名的青壮年信徒和慕道友;教会目前的青年聚会约有1800人左右。

花巷堂成为福建省基督教界与国内外人士友好交往的中心。      (摄影/记者吴佳玲)

根据大陆规定,教会只能在教堂内传福音,不能出到会堂以外,「但感谢主,我们是靠着圣灵的带领叫人信耶稣的。」陈立福牧师说,在大陆,神给了特别的恩典,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花巷教堂虽经歷80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坚如磐石。

靠着神的眷顾和引领,花巷堂的慕道友络绎不绝,信徒与日俱增,牧养系统逐渐健全,已建立11个事工部,同时建立遍及各年龄层、各职业领域的团契,拥有1万多名会众,教会组织的探访伤残、照料孤寡、扶贫救灾、维护社区等事工不断扩大。教会正走向復兴,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

【教会小档案】

  • 教会名称:福州基督教花巷堂
  • 建立日期:1938年重新改建
  • 建筑风格:花岗石墙体建筑
  • 现任牧者:主任牧师陈立福
  • 会众人数:约1万多人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花巷7号【Map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