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撰写《臺湾基督教史》的李政隆牧师是学者,也是知名建筑师。(图/基督教恩友中心)

……因为有中塬大学信仰薰陶的关係,我还是会跟李老师谈信仰传福音,他也会将佛教文化杂誌送给我,希望有空阅读。我们唯一的交集是──吃便当时,会一起祷告。而我,从不认为李政隆夫妇会信主。直到有一天……

认识李政隆教授(以下简李老师)时,他还在淡江大学任教,是国内古蹟修护最具权威的四大建筑师之一。对国内古蹟与歷史建筑鑑定争辩中,常成为最关键的保存者;他也是淡江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教学严格,却又受学生爱戴,还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师铎奖。这些是属于公领域,众所皆知备受爱戴的知名建筑师。

 

初识李政隆夫妇

民国七十五年,我任职「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后来更名为「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伊甸」)创办人刘侠杏林子(以下简称刘姐)的机要秘书,常要跟着刘姐到各地开会,最常遇见的交通与环境障碍,是刘姐外出的最大为难,所以刘姐期望伊甸要倡议与推展无障碍交通,及环境的便利。

 

在将近四十年前的台湾,台湾的公共建设少有无障碍交通与环境的设施,纵使有标示「无障碍」设施,却都是做了半套。至于无障碍环境的概念,更少见诸于媒体,所以对无障碍环境的概念总是一知半解。

 

偶然,得知在无障碍交通的专业领域,有交通大学蓝武王教授;在无障碍环境推动规範的专家,有淡江大学的李政隆教授。当时伊甸基金会成立才四年,刘姐的知名度远大于伊甸知名度。而我,顶着刘姐的秘书头衔一一拜访,竟顺利邀请两位教授成为伊甸的顾问。就这样,开始有了和李老师密切的互动,也认识李老师的夫人,儿童文学作家—李雀美。

 

我和李老师为了长者与障碍者面对环境障碍的无力,多次讨论对策而成为好伙伴。我就来说说大家较不熟悉的李政隆牧师,其他在董事长、社长、作家、环保斗士……身分,以及关于他在非营利组织与关怀弱势者的起心动念和感动故事。

 

不畏恶势力挑战不当建筑

民国七十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起飞,百行业欣欣向荣,特别是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兴建。相对的新建房屋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买房受骗,不知道如何申诉,加上个人面对财团有庞大律师为后盾,几百万买到住不下去的房子,心裡的苦难以言喻。

 

那时候,李政隆就勇敢站出来,挑战所有的不肖建筑业,要重视消费者权益,结果换来黑道与建筑业黑势力排山倒海恐吓、扬言不利等「实质举动」。如果一般人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可能很快的要保全自己、迴避危险,就明哲保身、打煺堂鼓。

 

我问李政隆怕不怕恶势力,李老师看着我回一句,「进厨房就不要怕热!」我说,「这不是进不进厨房那样单纯……!」李政隆认为自己出钱出力,不为自身利益着想,不需要惧怕,自有神明保护……。我看到李政隆的那种正义感,心裡由不得佩服,我就跟李老师说,「我会为你祷告!」

 

不务正业的建筑师

在民国74年,李老师是学者,也是知名建筑师,当时桃园县政府拟拆除神社,兴建忠烈祠;当进行竞图后,李老师获得青睐得标。但李老师经过现勘时发现,神社的环境优雅肃穆,建筑形制完整精緻,决定倡议保存。这样的举动,引发日治时期建筑是否应被指定成为古蹟的争辩。也因为这议题的倡议,成为日本时代的建设成为文化资产的议题,是以桃园神社的保存事件作为开端。

 

那期间,我经常出入李老师位在忠孝东路叁段巷内的建筑师事务所,勐然发现这建筑师事务所非常不务正业,办公室内不只从事建筑设计,还有从事环境保护与权益倡议的「生活品质文教基金会」;还办一份鼓吹台湾要永续生存,就必须做好爱地球顾环境的杂誌。另外,还创办一份「佛教文化」杂誌,承继李政隆夫妇当初是慈济重要核心志业──教育文化侧翼的推动。

 

创办基金会、出版社和杂誌,要人要钱,完全由李政隆夫妇「同心协力」承担一切。至于无障碍环境的推动,主要是李老师留学日本学习建筑专业,对日本在无障碍环境从生老病死,有完整的规划,就把这观念自力出书带入台湾,是当代台湾对无障碍环境规画最完整的出版。

 

为爱除碍共识

伊甸基金会与李政隆的合作,即是从有相同的理念开始。在伊甸基金会办理五周年的活动时,以台湾残障福利的昨日、今日、明日为题,规划出将近180坪的展区。其中更计画以30坪的空间,探讨国父纪念馆园区、新公园的博物馆周边为基地,进行公共环境改造的规划,以及模拟居家环境应无障碍建筑的建议作法,也製作五层楼居家,环境可以无障碍的规划。

 

台湾当时并无整体无障碍建筑、公共环境无障碍规划的先例,李政隆当时还是淡江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就找出李清志、黄华敦、黄宏辉……等十二名学生,全力支援伊甸的五周年活动。为了赶图和製作模型,学生们常常窝居在伊甸小小的工作区内「日以继夜」工作,累了就睡,睡醒了继续赶模型,终于完成创举。

 

这些完成的成果和模型,跟着伊甸在北──台北中央图书馆,中──台中文化中心演艺厅,南──高雄文化中心立德厅迴廊,进行一个月的展期。展期过程,吸引各地区中小学、大学,都发动学生参观,开启社会大众理解到,无障碍环境在公共场所与居家通用建筑的重要性。当时政府与公部门,相对地将无障碍校园纳入最优先推广,完全开启了台湾对无障碍环境与无障碍交通的重视。

 

之后,伊甸趁热,连续在忠孝东路叁段办理街头「碍的路上加点爱」体验活动,一一点评肢体障碍者、视力障碍者、长者、孕妇……等等,行路有碍;在台铁大厅新建完成,公部门庆贺最现代化的候车大厅,又被伊甸来一次「碍的路上你我他」,向有障碍的台铁大厅踢馆,是台湾第一次由身心障碍者,直接检验环境有障碍的活动。经过多次倡议,终使政府决心重视整体公共设施无障碍化,使得后来的捷运与高铁建设,对无障碍设施纳入最完整的规划,李政隆老师正是当中关键的顾问角色。

 

怎么可能会信主

李政隆老师在大学时,就读中塬大学建筑系,我读的是心理系,李老师算是我的学长。所以明知道李政隆夫妇和我的信仰完全不同,因为有中塬大学信仰薰陶的关係,我还是会跟李老师谈信仰传福音,他也会将佛教文化杂誌送给我,希望有空阅读。我们唯一的交集是──吃便当时,会一起祷告。而我,从不认为李政隆夫妇会信主……。

 

直到有一天,李政隆因为过度专心写书,以为是可以穿越的落地玻璃门,虽没有撞得头破血流,却伤得不轻,还是要住院诊疗。我们夫妇去医院探望李老师,只见到他盘坐在病床上,扶着床餐桌写文稿,我好奇地问李老师,「写甚么题材!」李老师回答说,「我正在写《臺湾基督教史》,出版后送你……。」

 

我以为听错了,再问之下,真的让我讶异许久,说不话来──塬来李政隆夫妇信主了。(李政隆夫妇信主的经歷,详见可名、庆临佳音电台访问《悲天悯人的才子佳人》一文)

 

李老师从小即立志,要行善助人、帮助穷人。信主前,他真的身体力行,没有忘记起初的立志,也靠着建筑专业,累积许多财富,成立贸易公司进口汽车、木材,蒐集东南亚地区名画;甚至出钱出力出专业,帮助寮国政府盖医院、学校,成立社会福利机构等等公众事务,一度还是寮国总统最信赖的台湾友人,这背后的理念,都是要帮助更多人「脱贫」为出发。

 

同受患难是美事

后来,李政隆在寮国染上阿米巴痢疾,病得几乎要死。感谢主,也许真的在「人的尽头,是神的起头」。先信耶稣的妻子李雀美,邀请贵格会郑新教牧师来关心李老师,并向他传福音。

 

信主后的李政隆,不变的是继续关怀穷人艰困的需要,也要帮助穷人「脱贫」,更受郑新教牧师影响,以信仰为实践爱,关怀街友。

 

SARS期间,很多街友涌进郑牧师新开拓的「贵格会海山教会」。李老师知道后,就为此祷告。李老师有天与上帝对话,上帝问他:「你爱我的羊吗?」「要爱就去爱那最小的」。李老师就将此异象向郑牧师说:「上帝叁次对我说话,要我来做……。」

 

郑新教牧师就结合板桥联合拓殖小组,差派李老师以教会执事的身分带职事奉,让他带领恩友中心,后来成为第一任执行牧师。李老师投入恩友事奉,不管酸甜苦辣,总是以一贯笑容面对,或饱足,或飢饿;或有余,或缺乏;或被误解、被伤害,都在福音上与恩友、与同工一同劳苦,认为同受患难是美事。

李政隆牧师以教会执事身分,带领基督教恩友中心,成为第一任的执行牧师。(图/李政隆牧师 FB)

 

还欠李老师一块钱

我与李老师夫妇交往相识甚深,深受李老师夫妇信赖,无话不谈。当李老师知道我和庆临即将结婚,就说,刚刚进口一辆瑞典国宝车,可以提供给我们当礼车,我很坚持不受惠,李师母就说「就用一块钱租给你们!」

 

婚礼后,我很认真要将一块钱给李老师,师母帮腔说,「那么多钱都投入了社会关怀,不差这一块钱……。」事隔多年,有时候会因各有忙碌,少有见面。但这几年来,只要有时间,就会打电话问候李老师、牧师夫妇,或跑到忠孝东路办公室,偶也到各地恩友探望与一起服事恩友,聊聊也好、分享也好、交换对弱势者的关怀也好,那种知己好友不在话多少,乃在情谊的深厚。

 

我清楚,李老师将尊贵的教授、老闆、董事长、社长、作家、专家、顾问等等世俗头衔,都抛诸脑后;反以谦卑态度,衣着简朴、身体力行融入恩友,以「福音为福利」(双福)济世。真的如李老师所说「进厨房就不怕热」,勇于为主效力。

 

李老师夫妇,都是牧师,都学神样式,爱神爱人(双爱),荣神益人。而我,永远记得──还欠两位李牧师一块钱,那是永远双福的延续,是双爱的情谊。

 

相关阅读》

「陪他走最后一哩路」恩友中心李政隆牧师生前与神同行的最后时光 妻李雀美牧师伴行左右

 

精选要闻》

难以顺服世上领袖和政权制度? 朱志山牧师从圣经中提出「基督徒的四大职责」

国片《复身犯》幕后更大推手—神赐的异象和唿召 基督徒监製:在你裡面的比在世界上的更大
「陪他走最后一哩路」恩友中心李政隆牧师生前与神同行的最后时光
妻李雀美牧师伴行左右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HIS宠爱她福音保温瓶》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