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电影《宾汉》的剧情最后,宾汉(右)与马萨拉(左)以一场赛马,决一死战。 (图片来源/派拉蒙)

电影《宾汉》的剧情或许让大家看见饶恕之爱与基督救恩,但从电影中两位主角从「復仇」到「和好」的故事,也能省思饶恕背后,我们所在意的是活出罗马的荣耀,还是活出生命的价值?

15年前,有部英国、义大利及美国合资拍摄的歷史剧影集《罗马的荣耀》,在2年内播映了2季,描述了古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的过程。自凯撒入侵高卢,截至马克‧安东尼之死以及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的崛起,戏剧化的表现,渲染了罗马共和国返回罗马的凯撒,在征服高卢八年期间累积的军力、声望与财富,以及后续的政治、爱情与权力的明争暗斗,但罗马共和国在凯萨遭元老院议员刺杀身亡后,也变得更加纷乱。

 

动盪社会中 身分迥异的两兄弟

马萨拉。 (图片来源/派拉蒙)

电影描述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当时的社会与政治气氛动盪不安,而耶稣正在此时来到世上。虽在电影《宾汉》中,耶稣并非主角,却彷彿不断透过影像,以「老师」的角色穿插在宾汉与马萨拉之间,显明「唯有耶稣十字架的救赎,才能饶恕」的电影意义。

电影一开始以倒叙手法铺陈,从两兄弟在赛马场上一决生死前、互别苗头的片段,顿时拉回两人从前和睦地在荒郊野外赛马的画面,没想到互相较劲到最后,宾汉一个闪神坠马受伤;马萨拉背着宾汉回到家中,母亲却不问事情塬委,噼头就是对马萨拉一阵责骂。

身为犹太贵族的宾汉母亲,在责怪中便能听出两兄弟之间的身分差异,因为宾汉是犹太人中的贵族,而马萨拉却因为父亲对抗罗马政府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从小就遭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就算他被犹太贵族收养为义子,仍改变不了身分的差异。

 

面对社会斗争 兄弟追求不同的「和平目标」

宾汉(右)与非洲商人依尔德林酋长(左)。 (图片来源/派拉蒙)

尤其宾汉的妹妹蒂尔札随后去安慰马萨拉时,母亲看出他们间的暧昧关係,便当场劝告蒂尔札不要与马萨拉太亲密,此举更刺激马萨拉内心积压许久的自卑感。

身为罗马人的马萨拉因着自卑,脱口对宾汉说出:「我们信仰的神不同。」而后,为了寻找受人尊重的地位,不顾宾汉劝勉,一心踏上从军之路。当时罗马政权动盪不安,仍四处与其他强权国家对抗,使兄弟俩虽然都拥有「和平」的目标,却因身分差异而分道扬镳。

于是,马萨拉加入罗马军队,透过征战实践他对和平的想像。

叁年后,马萨拉顶着军官身分凯旋回到耶路撒冷与宾汉重逢,两人多年的兄弟情谊不变,但对「和平」与「权力」的观念,却已不復往日。

马萨拉初尝权力滋味 兄弟情谊产生对立

马萨拉嚐到地位带来的滋味,甚至足能与宾汉一家平起平坐,身分的转变,不论是拥有凯萨象徵的金鹰军徽,还是率领手拿兵器的人马进入宾汉家门,举手投足间都能感受到两人身分的相似,马萨拉彷彿不再拥有低贱的身分,而是能与之相处。

但在一次的言谈衝突中,仍看见他们对当时「罗马政权」有不同见解,兄弟的矛盾与对立就此展开。

由于当时反罗马政权的奋锐党左派激进人士,不断反抗政府占领犹太人坟场,用以打造罗马竞技场,在一次反抗过程中,宾汉私下收留了一名受伤的奋锐党反抗军成员。不料,这名反抗军却在罗马总督丢本.彼拉多与马萨拉行军进城巡视,经过宾汉家门时,暗中射箭袭击彼拉多。

彼拉多虽未受伤,但因宾汉在袭击事件中,为了不希望政府与反抗军持续以牙还牙的对待,不但放走了这名反抗军,还不愿供出其名,最后自己承担了叛乱罪名。

虽然宾汉的太太以斯帖顺利趁乱逃跑,但他塬以为马萨拉能放走他的母亲与妹妹,没想到马萨拉不顾其求情,仍逮捕一家叁口,并将宾汉下放为奴,流放到恶劣的战船底舱内,担任划桨手做苦力。

仇恨使宾汉形象转变 以为唯有胜利才能找回失去的一切

宾汉在战船的五年期间,其形象顿时从一个温文儒雅的天之骄子,转变为一个受尽苦楚、满身鞭伤的復仇之子,一心只求活下去,只为将所有失去的都夺回。他已成为一位即便其他奴隶被活活杀死,也不看一眼的人,与过去他用怜悯之心对待受伤的反抗军,大相迳庭。

在一场罗马与希腊的海战中,遇船身解体,宾汉用尽力气,终于活了下来,直到漂流到一座岛上,被非洲商人依尔德林酋长(摩根费里曼饰)救起后,以自身饲养马匹的经验,开始受到重用,进而找到脱离奴隶身分的方法,就是-「赛马」。

训练过程中,宾汉虽与妻子重逢,但復仇之心却没有因为妻子的爱而改变,反而在见到母亲与妹妹因罹患大麻疯病,被隔离在不见天日的房间之后,更找到刺杀马萨拉的理由。后来,两人在竞技场上互相残杀,因为宾汉认为,唯有「胜利」才能换回失去的一切。

最后,他千钧一髮赢得了胜利,马萨拉坠马重伤,失去了一条腿;但似乎什么都没改变,他虽赢得所有犹太人的爱戴,恢復了身分,但彼此相残的结果却没有让他卸下仇恨的重担,反而唤不回曾经珍贵的兄弟情谊。

 

耶稣呢? 化解衝突、放下仇恨的关键人士

剧情最后,导演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搬上大萤幕。 (图片来源/派拉蒙)

耶稣呢?耶稣在他们中间又做了什么?又与活出「生命的价值」或「罗马的荣耀」有何关係?

宾汉最后的胜利,让竞技场上所有犹太人为之疯狂,宛如一夕间犹太人将仇视罗马人的怒气发洩出来,族群的对立形成强烈对比。但身为犹太人的宾汉与身为罗马人的马萨拉,若没有耶稣,仍活在「彼此憎恨」的光影之下,而他们各自追求的「和平」,也没有任何结果。

耶稣在电影中,早在马萨拉归国前,在一次宾汉与妻子看见奋锐党人士遭罗马军人刑求时,以「木匠」的身分出现在他们面前,虽然当时两人面面相觑,不懂耶稣所教导的「爱你的仇敌」,要如何面对罗马人的迫害?总以一种关爱悲悯的眼神,劝勉犹太人放下仇恨、化解衝突。

甚至在宾汉被压解为奴、前往战船的路途上,一度体力不支倒地的他,却在朦胧的视线中,看见耶稣端了一碗水给他补充水分,使其重新站起、行走人生最艰难的道路。

不仅如此,电影更上演,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与犹大亲嘴被捕时,一名跟随耶稣的门徒拿起刀来砍下大祭司的耳朵,但耶稣却对门徒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什么是「胜利后的虚空」

当耶稣毫不煺缩的为自己的信念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时,宾汉或许开始看见心爱的骏马用尽全力而丧身,更惊觉身负重伤的马萨拉在赛场上成了众人的玩偶,甚至所有罗马军人都因他失去了荣耀,不再高举他。这才使得宾汉终于明白-「什么是胜利后的空虚」。

所以,当耶稣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终于明白真理的宾汉选择走向耶稣,拿起了一碗水,给体力不支而倒地的耶稣喝时,正是他行出「饶恕之道」的时刻。

电影画面巧妙地穿插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前,说出「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最后,在耶稣嚥下最后一口气的霎那,天空降下一场大雨,不只洗净了罹患大麻疯病的家人,更在大雨中,宾汉选择主动与马萨拉拥抱和好。

故事的终了,我们可以看见两兄弟与家人相逢、完好如初的画面,但或许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宾汉与马萨拉在彼此饶恕的背后,因身分差异所追求的「罗马荣耀」,其荣耀不论是名利、权力,还是社会认同,其实真正该思考的是,如何追求永恆的生命至宝。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