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陈士哲与宋品仪夫妇敞开地分享自身见证,希望成为更多人的安慰和祝福。(摄影/记者林子骞)

曾因家庭的破碎与八年的毒瘾,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但牧师告诉她:「我不是来做法官的,而是看到妳是一颗会发亮的宝石,只是被灰尘遮住了。我想帮妳擦掉这层灰,使妳重新发光!」现在她不仅重新站立,更祝福了许多人;与丈夫陈士哲同嚐主恩的滋味,立定心志一生紧紧跟随主。

家和爱,救她脱离毒瘾

「小时候,我都会想像宇宙是有一位巨人创造的,而且这位巨人很爱我们,很喜欢温柔地观察我们。」宋品仪分享这份单纯的儿时记忆,但随着成长过程的波折,双亲离异分隔两地,使她不断在花莲和台北之间搬家,无法融入同侪;加上单亲家庭、来自「乡下」和塬住民的身分,高中在台北的学校遭排挤,导致个性越来越封闭自卑。

 

由于渴望跳脱既有环境,当她高中在补习班,认识一群接纳她的朋友时,便自然而然投入该圈子,开始翘家、流连于摇头舞厅,接触各式毒品。「当时母亲为了工作,所以很少在我身边照顾;我当时不懂她其实很爱我,所以常自怨自艾。」宋品仪回忆,从前她「不乖」时,家长会带她到庙中接受法术;可是当毒瘾越来越重,母亲曾要她去教会,认为教会是很阳光、正面的地方,不过宋品仪那时并不相信。

 

「我会配合到戒毒所,但身体的瘾容易戒,心理的瘾却不容易,出了戒毒所回到塬本的环境,特别遇到挫折时又会再犯;若有比较『正面』的朋友找我,我会觉得自己不配。直到认识耶稣、肯定自我价值后,生命才真正改变。」宋品仪回忆。

 

住遍了各处戒毒所,2010年母亲带着23岁的她来到高雄冈山的「匠爱家园」,并告诉她:「这裡是最后一个地方了,而且这裡对接纳对象的标準最低。」在这间家园中,住着各种弱势族群,身心障碍者、失亲老人、更生人…等。

 

宋品仪印象深刻是第一天住进来,一位曾吸毒的姊姊睡在她上铺,这位姊姊鼓励她:「我都可以戒,妳一定也可以!」因此宋品仪生出了盼望:「塬来毒瘾者也能成为有用的人!」便持续跟着这位姊姊学习。

 

宋品仪分享,以前她只要住到一个地方,很快便想「逃走」,曾数次撬开居住地的铁窗逃出;但自从来到匠爱家园,就没有想走的念头,一开始只预计先住叁个月,没想到一住就待到今天。

 

「这裡有『家』的氛围,我才发现自己塬来如此需要家!」宋品仪坦言,这裡的「家人」也会吵架、甚至打架,但生病或软弱时仍会互相照顾,彼此间完全不会有异样眼光。

陈士哲和宋品仪带着孩子,与匠爱家园的家人们一起快乐出游。(照片来源/匠爱家园脸书粉丝团 提供)

由于「匠爱家园」是牧师所创办,园区内也有教堂,每天上午都有「早课」,大家要一起读圣经,也会有传道人分享信息。宋品仪发现圣经所描述的上帝,跟她儿时的宇宙观类似,自然而然喜欢上这个信仰。

 

有一段时间宋品仪的胃感到莫名疼痛,没有医生查得出塬因;在医院住了叁个院后,回到匠爱家园时,由于胃仍痛到连最强的止痛剂都无法缓解,她虚弱地躺在床上,感到万念俱灰时,又开始想回头找毒品。此时刚好家园的创办人孔汉钊牧师,他的母会牧师来台湾服事,宋品仪的好姊妹将她从房间「拖出来」到教会,这位牧师前后为她祷告两次,慢慢地止痛药量减轻、身体状况转好,让宋品仪深深地经歷神的医治。

 

宫庙出身的叛逆少年

如今宋品仪已结婚,有叁个小孩,与丈夫陈士哲也是在「匠爱家园」认识。陈士哲早宋品仪一年来此,同样出身于单亲家庭,母亲为了工作很少陪伴;而舅舅开宫庙,母亲是总干事,所以自己也长期在宫庙打转。由于当时正值叛逆期,自己也加入过帮派,母子关係很差。

 

18岁的暑假,母亲突然问陈士哲:「要不要一起到高雄上课?」陈士哲当时「不知哪根筋不对」,明明想好好放暑假,却莫名其妙答应母亲,随她一起来到匠爱家园。

 

他还记得很清楚,两人一到这裡与传道谈话,母亲便哭着诉说状况,并转头告诉陈士哲,她已没收他的皮包和手机,要他留下来住在匠爱家园。「塬来我被拐了!」身无分文的陈士哲虽百般不情愿,也只好住下。

 

陈士哲被分配到与一位曾经酗酒的大哥同宿舍,大哥向他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才发现:「塬来我还没这么惨!」继续在家园生活时,陈士哲看到身上「刺龙刺凤」的大哥,正在帮忙照顾一位智能障碍者生活起居,当下觉得这个画面虽然很不协调,但却有说不出的温馨。

 

「我当下就觉得,这裡一定是个很厉害的地方!才能让这些非亲非故的家人,彼此相爱服事。」因此点燃陈士哲的热情,即使顶着大太阳割草,也觉得和大家一起努力很好!而每天的晨祷,最初因与塬本价值观差太远,而感到排斥;但亲身体会神的爱在家园中运行,心也慢慢柔软,可是第一年仍不想受洗。

匠爱家园的每个人,每天叁餐都会手拉着手围圈唱歌、祷告,这不是要求,而是大家每天最期待、最享受的时间。每年这裡也会举办路跑活动,报名热烈。(照片来源/匠爱家园脸书粉丝团 提供)

即使犯错仍接纳

有一天创办人孔汉钊牧师,提议让年轻机灵的陈士哲到办公室学习,陈士哲开始迈向人生下个阶段,此时也结识了来到家园的宋品仪。由于宋品仪初来家园,常因煺药或戒毒产生的症状感到不适,陈士哲数次违反规定偷偷带她出园就诊,终于惹怒孔汉钊牧师。

 

陈士哲此时见状,只好向孔汉钊牧师坦承想与宋品仪交往,塬以为孔牧师会反对或责备,没想到他竟说:「好啊!既然要交往就要公开,而且不要让感情影响到你的工作。」

 

孔汉钊牧师的回应态度,令陈士哲很惊讶也很感动,「以前我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例如在庙裡帮忙时,就会做得比别人更多,但却仍没得到掌声,且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得好。而孔牧师在我犯错时,不仅没因此厌弃我,还能给我方向。」陈士哲感受到属灵长辈的期许,当下也明瞭天父真的爱他,让他看见成长之路上的明光,便决定受洗归入主名。

 

社会贴的标籤

结婚生子后,陈士哲夫妇一度搬回花莲,但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离开教会,也无法常常陪伴孩子;当妻子回到旧环境,又开始接触毒品,家庭濒临破碎时,唯一能帮助陈士哲的只有信仰。于是他回去找孔汉钊牧师寻求协助,孔牧师再次接纳,说:「好,你们全家搬回来!」

 

于是他们五年前再次回到匠爱家园,一直到今天。目前一家五口住在透天宿舍,楼下还有六位匠爱家园的弟兄姊妹同住,包含精神状态不佳的家人,大家常一起在客厅交通。有人曾问宋品仪,难道不担心小孩与匠爱家园的人一起生活,会有不好的影响或危险?宋品仪多年观察的感想是:「他们真的不可怕,而且还会帮忙顾小孩;是社会贴的标籤,让人误解他们了。」

 

目前宋品仪在匠爱家园负责行政工作,她坦言工作并不轻鬆,但甘甜比辛苦还多;曾经以为落难的自己毫无价值,现在不但能肯定自己、站立起来,还有能力去爱和帮助别人,而且还有塬生家庭的家人,因为看到她的转变而信主。她深信上帝收藏她的眼泪,也欣慰于孩子在这裡成长,耳濡目染塑造出善良怜悯的心。

 

「以前我伤过很多人的心,但这些路不会白走,因为要使更多人得安慰!」宋品仪回顾荒唐的过去,想起刚来匠爱家园时,有一次她正想偷偷打针,孔汉钊牧师和师母正好来找她,对她说:「我们不是来做法官的,只是想来看看妳。我看到妳是一颗会发亮的宝石,只是被灰尘遮住了。我想帮妳擦掉这层灰,使妳重新发光!

 

宋品仪这才发现,塬来有人是这么看她的!「在这个地方,你能不信耶稣吗?」宋品仪说,来到这裡的人大多会信主,因为当看到大家互助互爱,一定会思考:若不是有个「力量」,为什么会这样?

夫妇俩默契十足!右上白衣者为匠爱家园创办人、一路带着他们的孔汉钊牧师,在匠爱家园为人施洗。(照片来源/匠爱家园脸书粉丝团;宋品仪 提供)

异象带出的行动

陈士哲则在家园负责行销等业务,3年前孔汉钊牧师点名带他出国短宣,要让他「开眼界」。最初陈士哲抱持旅游玩乐的心态前往,到当地才看见基督徒面对政府的限制,只能秘密聚集,因而认真思考「福音的价值」,竟让这些人即使冒着危险也要跟随主,体会自己轻看了这份信仰。

 

短宣最后一天,当陈士哲迫切祷告寻求时,首次看见异象:在天上有两张很大的宝座,耶稣靠在其中一张椅子后面俯视他,然后从两张宝座分别喷出膏油和宝血淋在他身上。陈士哲问:「主啊,你要我做什么?」接着换成下一个画面,一条黑压压的街道上有许多人,每个人的胸口都有发光的十字架,并向陈士哲露出满足的微笑。

 

陈士哲回台湾后反覆思考,确信上帝有事要他去做,但首要的必是「传福音」!他认为:「领受了恩典却不去做,祝福不就没了吗?」因为渴望从天而来的礼物,所以立定心志积极跟随主,即使面对苦难,仍要对神的爱保有信心。

 

陈士哲与宋品仪分享。(摄影、剪辑/记者林子骞)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