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透过拾荒捐出上百万,谢瑞立能做到,人人都能。

透过拾荒捐出上百万,谢瑞立能做到,人人都能。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医院)

一个人捐款百万不足为奇,但如果是用「拾荒」赚的钱,可能吗?彰化县鹿港镇就有一名活生生的例子。

来到鹿港镇新厝小巷中,一位68岁、身形清瘦黝黑、脸上爬满皱纹的谢瑞立伯伯,几十年来,和母亲没有花过一毛钱为自己添购甚么,家中四目所及的锅碗瓢盆、傢俱、衣物等,全由拾荒捡回。

听到这裡,可能会以为家中的这位老伯伯非常急需社会帮忙纾困,但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将完全跌破大家的眼镜。

30多年来,靠拾荒维生的谢瑞立伯伯,捐出上百万元助贫,还长期认养4名受助童。这份「能力」到底从何而来?谢瑞立说:「有人比我更需要!」

自幼贫困 立志有能力一定要助人

谢瑞立自幼家境贫困,家中共有九个孩子,生活压力沉重;家中排行老五的他,在读完小学后,便辍学随着父亲在村庄中叫卖维生。

谢瑞立的父母于结婚之初在鹿港教会信主,因此从小就接触教会。不过上帝并没有让家中变得大富大贵,接二连叁的苦难接踵而来。13岁时谢瑞立因盲肠炎开刀,全家陷入无钱就医的困境,接着幺弟感冒引发成肺炎,造成严重肺积水,雪上加霜。直到现在谢瑞立都清楚记得,双亲为了救活两兄弟的命,在小村庄裡沿街乞贷,却哭诉无门的景况。后来命救回了,家中因为积欠庞大医药费,陷入更加绝望的悲惨中。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医院)

病癒后,儘管还是个孩子的谢瑞立,因此立下志愿:「将来只要有能力,一定尽力帮助需要的人走过不幸!」

谢瑞立书读得不多,识字能力有限,始终能做的都是一些出卖劳力的工作,一次邻居见他工作漂浮不定,提供一些不要的废纸、铁罐给他,从此开启了他的拾荒生活。

30年前母亲生病住院,为了3千元的住院保证金,心急如焚的谢瑞立借了好久才凑齐,更加坚定了助人想法。

然而就在这期间,谢瑞立陆续歷经妻子离去、父亲辞世及贫病交加的过程,可是他与母亲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将这些苦难视为上帝的磨练,以致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回馈社会。1983年左右,谢瑞立还完了人生最后一笔医药债,开始了他救人善行的工作。

30余年捐款百万 不惜举债资助国内外贫童

最初,谢瑞立从报纸上找寻急难者,寄出3、5百元,虽然钱不多,但都是他拾起一个酒瓶、一叠废纸,从几毛钱累积攒得,粗估五年内也捐出了20多万元。

后来,他从教会得知二林保育院在徵求永久助养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好有意义,只是10多万元的赞助金额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登门拜访院方,对方也破天荒让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付完。后来有一段时间在养鳗场工作,他又向老闆借贷,陆续资助了好几位国内外贫童,再努力工作与日偿还。

谢瑞立说,捐出的款项光是一万元以上的金额、有开收据的就有1百多万,还不包括一万元以下的小额捐献。

就连当时高龄80多岁、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谢郭秀莺,也坚持每日做代工,以一天几十块的收入和儿子一起从事这份慈善事业。

享受有两种 谢瑞立更喜欢「精神享受」

谢瑞立曾于78年当选彰化县府社会福利有功人士、83年当选彰化区模範居民、84年当选全国好人好事代表等。

谢瑞立曾于78年当选彰化县府社会福利有功人士、83年当选彰化区模範居民、84年当选全国好人好事代表等。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医院)

「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不必这样。」这些行为看在旁人眼裡难以理解,亲人、邻友数落他傻、不懂得过生活,谢瑞立却反过来说:「享受有两种!」

「如果我拿这些钱去泡在娱乐场所,不过是『肉体上的享受』,但今天我把钱用在帮助需要的人身上,这是『精神上的享受!』」谢瑞立认为,200元或2000元都可以过一天,不如把钱拿去帮助更需要的人。

也有人会想,等稍有成就时再说,「可是人总是不会满足于现况,帮助人并没有门槛,当下就可以做!」他说,有一次,受助的孩童考上名校大学,捎来一封感谢信,让谢瑞立感动良久。

「施比受更为有福!」谢瑞立彻底将《圣经》中的名言,实践在一生中。

叁年前罹癌 最想遗爱人间

出身贫困家庭,让谢瑞立大半辈子的人生看透了人情冷暖,现在的他享受到从社会而来的许多关爱。

出身贫困家庭,让谢瑞立大半辈子的人生看透了人情冷暖,现在的他享受到从社会而来的许多关爱。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医院)

3年前,彰基鹿基分院检查出谢瑞立罹患胆囊癌,去年转移到胰臟,罹癌后谢瑞立无法工作,家中经济全倚靠妻子工作和老人年金过活。

即或生病,谢瑞立仍正面看待每一天生活,并没有让疾病吞噬人生的快乐。他说,内心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捐出自己的大体,遗爱人间,他已经签过器官捐赠卡,希望大家为他祷告,让太太能放下不捨,成全美事。

以前的付出,也让谢瑞立现在获得很多人的关心。除了教会朋友外,彰基鹿基分院于今年年初时发动一人一信写鼓励信给他,并安排围炉团聚,带给谢瑞立心中满满温暖。

彰基表示,发动一人一信,同时也是希望谢瑞立的9岁小女儿能知道爸爸的「伟大」。

彰基表示,发动一人一信,同时也是希望谢瑞立的9岁小女儿能知道爸爸的「伟大」。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医院)

最近,他也将自己几十年来拾荒所得的古柜子、各式杯盘、竹篓等上千件4、50年代的古文物捐赠出去,做为失智老人辅助用品;并打算以父亲的名字「再捐一笔」,让逝世19年的父亲也能成为一位永久助养人,尽为人子的孝道。即使不能再赚钱,他仍延续「天国有钱人」的身份使命!

回顾数十年的善举岁月,谢瑞立说,赚的都是上帝的钱,就要捐给需要的人;现在他在国内还有3名分别念国小及国中的资助儿童。行善的动力不在于成就如何,而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做得到。期盼谢瑞立的故事能带给所有读者生命的激盪与感动,为所处的社会付出一己之力。

《圣经》马可福音12章42~44节

有一个穷寡妇来,往裡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裡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裡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