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马偕博士来台140週年佳美脚踪之旅。

淡水是北台湾着名的观光景点之一,充满浓厚的艺术与人文气息,这一切可追溯回140年前,一位从加拿大远渡重洋的宣教士来到这裡。自此之后,不论在宣教、医疗、教育各方面,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第一站:马偕博士登陆处—淡水河口

马偕博士淡水登陆处。

马偕博士淡水登陆处。 (摄影/记者吴佳玲)

1872年3月9日,马偕博士(偕叡理牧师)从沪尾,也就是今日的淡水河口登陆。当时,他举目向北向南观看,然后遥望内陆,内心非常满足、心神宁静,并且听见有一个声音清楚的对他说:「这地方就是了!」(This is the land!)他就此选择落脚淡水,展开他的医疗宣教服事。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如此写道(1872年4月7日):

「我再一次与祢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此地被祢差用,愿上帝帮助我。」

(上图)淡水基督长老教会;(下图)马偕租屋发迹处。

(上图)淡水基督长老教会;(下图)马偕租屋发迹处。 (摄影/记者吴佳玲)

第二站:淡水基督长老教会

同年4月,他设立第一间淡水教会,也是今日淡水基督长老教会的前身,现在的礼拜堂建于1933年,哥德式的教堂,一直是淡水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第叁站:马偕租屋发迹地

接着,马偕开始在租屋处为民众诊疗,当时的租屋处位于淡水教会旁,现今的马偕街24号后方的斜坡上。现址为一般民房,目前无人居住,内部显得残破、凌乱不堪。

第四站:马偕故居—小白宫

直到1875年,马偕博士于真理街兴建寓所,俗称「小白宫」,直到他病逝前都居住在此,至今寓所仍被完整保存于真理大学校园内。

马偕故居是一间叁面迴廊的西班牙式白垩建筑,由马偕亲自设计监工,建材由厦门购入,优美的建筑造型伫立于淡水埔顶,远眺淡水河及观音山,拥有极佳视野,环境相当素净清幽。

沪尾偕医馆。

沪尾偕医馆。 (摄影/记者吴佳玲)

第五站:沪尾偕医馆

1879年,马偕从一位英籍医师购买医馆,于3月15日开工,同年9月14日偕医馆正式落成。中法战争时期,马偕博士在此救治伤患士兵达数百人。如今偕医馆部分已改为咖啡厅。

第六站:牛津学堂

1882年,马偕在现今的真理大学校区内,创设北台湾第一所西式学校牛津学堂,作育英才无数。

第七站:淡水女学堂及妇学堂

两年后陆续开办淡水女学堂,首开台湾女子教育风气之先,直到1907年才改制为女子中学。为顾及改制后的失学妇女及训练教会女宣道妇,于1910年由吴威廉牧师设计建造妇学堂,如今已成为淡江中学校史馆。

牛津学堂。

牛津学堂。 (摄影/记者吴佳玲)

淡水女学堂。

淡水女学堂。 (摄影/记者吴佳玲)

第八站:淡江中学八角塔

马偕之子偕叡廉牧师,承袭父亲遗志,成立淡江中学并担任首届校长,并于1925年6月落成校内代表性建筑「八角塔」,又称「信望爱塔」。

第九站:马偕墓园

1901年6月2日,马偕博士因为喉癌逝世安息主怀,最后埋葬于马偕墓园,就此长眠于淡江中学校园内。 马偕在台的30年,身处伤寒、霍乱、疟疾流行的时代,自身也曾为疟疾、麻疹、水痘所苦,差点丧失性命,更被居民冠以「鬍鬚番」的称号,在路上不时遭受粪便或异物攻击。即使有许多的困难与拦阻,他却从未因此而放弃,只有感谢上帝: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篇121:1-2

第十站:马偕大雕像

马偕雕像。

马偕雕像。 (摄影/记者吴佳玲)

为感念马偕博士对于台湾的付出,淡水区公所于2001年,马偕逝世100週年之际,设立马偕大雕像,并订立每年6月2日为淡水区「马偕日」。

马偕博士不只传扬基督信仰,建立北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他所建立的医院和学校,更成为台湾现代化的里程碑,将医疗、宣教与教育的发展,做了最完美的结合与体现,不但转化北台湾的属灵空气,对启迪民智、开通社会思想,都有深远贡献。 下次来到淡水,除了吃喝玩乐之外,不妨循着马偕博士的佳美脚踪,来一趟别具意义的宗教与古蹟之旅!

【建议参观路线】

马偕故居-小白宫。

1.马偕博士登陆处(淡水老街金色水岸)>2.马偕大雕像(马偕街)>3.沪尾偕医馆(马偕街)>4.淡水基督长老教会(马偕街)>5.马偕租屋发迹地(马偕街)>6.淡江中学八角塔(真理街)>7.马偕墓园(真理街,淡江中学内)>8.淡水女学堂及妇学堂(真理街,淡江中学内)>9.马偕故居(真理街、真理大学内)>10.牛津学堂(真理街、真理大学内)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