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今(2022)年迈入40周年,特别举办4场「双福事奉线上论坛」讲座,第叁场谈到「基督教NGO服侍善工的策略与实践」。(图/取自 刘侠.杏林子粉丝页 脸书、伊甸基金会 官网)

「因神给她一个恩典,虽然还是会痛,但知道了上帝在那裡,痛苦不会胜过上帝的恩典。」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创办人刘侠的大弟刘侃,身兼伊甸监察人及胜利之家院长,在该会创立40周年之际举办的第叁场「双福事奉线上论坛」上谈到,姊姊刘侠直至离世,疾病从未消失,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次只要痛起来,全身关节都如针扎一样疼,且在当时,尚未有可治疗的类固醇、特效药,但她仍继续「相信上帝」。

塬本无法接纳病痛与自己的刘侠,因着信仰而明白,恩典与祝福是从神而来,选择用上帝的眼光看待事物后,也渴望将神赐予的美好,带给与其有同样境遇的人们,于是成立了「伊甸基金会」。

 

更重要的是,因深信上帝创造每人都是独一无二、有其目的性,并非有任何瑕疵或缺损,伊甸基金会执行长钟彦彬表示,伊甸以「职业训练」起家。

 

我们不是要养他们,而是训练他们,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活出人的尊严与价值,向社会证明,他们同样可以活得顶天立地、坦然自得,和他人没有差别。

—刘侠女士

「以基督为中心」的精神,成了伊甸的精神,各方面无不定睛于十架,并期望做到「服侍善工」。刘侃说,耶稣以僕人身分,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服侍人,为人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份核心价值、上帝的恩典,成了该会的源头。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章14节

  • news-details
  • 此次论坛,为首次所有讲员採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实为挑战。图为主持人蔡妙瑛牧师(左上)及主要讲员伊甸基金会执行长钟彦彬(左下)、伊甸基金会监察人刘侃、伯大尼老人养护中心董事长林忠雄牧师、愚人之友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执行长李希昌(右上起1至3)。(图/伊甸双倍祝福 YT截图)

「服侍善工」:把「神的国」带到世上

什么是「服侍善工」?刘侃解释,「服侍善工」由希腊文「Diakonia」而来,指教会对整体人类的关怀、指耶稣的事工,表「福音的行动版」。

 

而「服侍」与「服事」不同,「服侍」是从下到上的行动,「服事」则为有对价的服务。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可以做很多善工、善事,但「服侍善工」的重点在于,如何将「神的国」带到地上,使人在善工裡得嚐「天恩滋味」。

 

刘侃认为,今天基督徒有能力把「神的国」缩影到世上,使身边人能感受到平安喜乐、苦难中的忍受、人长久的耐心与爱心等,这并非受苦,虽在外人看来是如此,但在基督徒心中却甘之如饴,享受神的恩典。

 

所以重点不在于外在所见、所做,而是一人信主后,由内而发的信仰反射,以致发出「基督徒的信仰关怀与信仰责任」。

 

钟彦彬表示,因着神看待每人都是有尊严、价值,不应被独立出来,且有选择自由,纵然人有选错时,上帝也不曾放弃我们,因而,钟彦彬盼望任何人,包括所服务的对象,都享有权利,可与整个社会、环境融合一起,并有选择的自由。

 

如之前有位服务对象需坐轮椅,行动非常不便,却因着此核心理念的带领,使其不看缺陷,而注重神造内心的渴望,以致重新认识自己,知道生命有更多可为的事。

 

后续,对方回台北求学,从事资讯业,甚至自己成立资讯公司,并进而协助钟彦彬的其他服务对象,使用电脑、与外界沟通。

 

祷告,是延续爱的关键

基督教伯大尼老人养护中心董事长—林忠雄牧师思想,德蕾莎修女如何能把「服侍善工」做到如此深入,并持续有如此多的爱与力量?

 

林忠雄指出,在德蕾莎修女的自传上提到,她早上都会花很长时间祷告,在付出时,就像与神同工,并且,做在最小的人们身上时,如同看见耶稣的化身,以此做在耶稣身上。

 

因此,「服侍善工」的关键,是来自于上帝。「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裡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林忠雄进一步引以赛亚书42章1节表示,将圣灵赐给耶稣,耶稣是靠圣灵能力来服侍人,并时常祷告。

 

「祷告,让神的爱更多激励、浇灌;在服侍时有神的同在、帮助,服侍起来就很喜乐,(这)是服侍的动力。」

  • news-details
  • 图上为伊甸基金会的使命,图下为其推动的「双福文化」核心价值。(图/伊甸双倍祝福 YT截图)

如好撒马利亚人,实践神的爱

愚人之友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执行长—李希昌,于埔里基督教医院投身山地医疗,约有65年,回忆起近几年基金会所做的「服侍善工」、「行动的福音」时,他说,服侍善工就是「主工人的回应」,是神定义要成就的善工,并要有人顺服回应去服侍,是始于「主」,终于「与神同工」。

 

同时,李希昌以近年该会面临的转变举例,在仁爱乡合作村有个小屋,住着一位88岁阿嬷,从埔里开往山上,要1个半小时车程,那裡位居海拔1,500公尺,前几年冬天非常冷,小屋常灌风,屋裡堆满许多杂物及破衣服,用来取暖。

 

之后,团队开始透过如居家、送餐方式服务阿嬷,1至3年来都是如此行,却突然惊觉,好像少了什么,阿嬷的日子仍如常地过。

 

于是,团队进一步思想,可以再为阿嬷做些什么?不只是做到世界以为的福利服务,而是于后续开始投入「服侍修缮」,将其屋子破洞补起、增浴室空间,使居服员有地方协助阿嬷洗澡,必装上电热水器,使冬天随时有热水,以及帮助把杂物清乾净,整理出较舒适的居住空间。

 

如同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撒马利亚人动了慈心,不只用油和酒等专业方式,处理好路人的伤口,更进一步将对方送到旅社予以照顾,第二天再拿两钱银子来,最后还答应持续参与伤者的疗养、恢復工作。

 

李希昌强调,正如上帝给予的重要提醒,除专业服务、食衣住行外,我们愿不愿意为了把一个人完全带到神面前,持续努力,多走一里路?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裡,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裡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路加福音10:33-35

  • 伊甸基金会第叁场双福论坛「真爱智造──基督教NGO服侍善工的策略与实践」线上完整直播。(影片来源/伊甸双倍祝福 YT)

【相关阅读】

一生受病痛所苦,成没有讲坛的传道人! 刘侠:愿我救主,成每人救主

何谓苦难本质?「苦难是神的扩音器」,为唤醒这「聋聩」世界!

疫情肆虐,机构该如何应对?「危机,是危险也是机会!」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