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這次一定要報名!不然下次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清明連假,本是原住民家族聚集的大日子,在台東開早餐店的記姊妹,卻選擇搬空早餐店的設備,裝了半台貨車,與教會一同開車500公里,北上來到牧師的母校充當「行軍廚房」,與教會一同「伐樹」!去年剛受洗的小姊妹分享:「昨天我們在九重葛那邊工作,感覺被刺到,就一直想
離開耶穌基督的愛,去服事耶穌基督是非常危險的事。
我們夫妻都委身教會,願意花時間在教會服事,但有時服事和家庭生活覺得拉扯,我不想和上帝、教會搶配偶,但自己心裡又很糾結,該如何調整?
11月11日對今日的我們來說,意味著光棍節、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但對戴維(Davey Blackburn)牧師來說,是至今想起內心仍會隱隱作痛的日子。當夫妻領受呼召搬到印第安那州建立教會,一切步上軌道、果效逐漸顯明時,28歲、懷第二胎的阿曼達(Amanda Blackburn)師母,卻被3名闖入的歹徒
當你沒有連結著教會時,你只會看到自己的需要,這是最初階的基督徒眼光...
「我知道自己病了,最多再活個3至4個月左右吧。沒想到,6年前我來到『避難所』突然被開啟,生命改變了。」昔日成癮者、毒販,今成為助人志工的馬林見證,「真正的康復不僅僅是停止吸毒,而是能重新開始享受生活,學會愛人。」另一位成癮者卡米拉,也在來到「城市避難所基金會」後,不但擁有穩定的物資、居所、工作,最終
過去我們都經歷過神的恩典,但也可能因著挫折對耶穌失望,懷疑耶穌是否已經死了。當我們失去了對耶穌的信心,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想服事了」...
「記得,教會同工將物資送到家門口時一看,僅發現一位沒有四肢的先生躺臥在客廳。若是教會不主動前往,對方根本無法得到幫助。」花蓮福園新生命小組教會牧師趙荻瑗分享。而,就是這一幕震撼了福園的團隊,原來教會要「走出去」,不能只是等人「走進來」。四年來,從台北來到花蓮開拓教會的福園新生命,透過「攜手愛無限」計
22歲的林清和,看見外國宣教士所行,毅然決然加入「山地巡迴醫療工作隊」。日後,他成為門諾醫院創院首位牧師,將生命最美好時光奉獻給門諾醫院,並與宣教士將醫療及傳道結合,服務社會最弱小弟兄。一生「為主服務」的林清和,享年98歲,2025年2月13日榮歸天家。
當我的另一半不是基督徒、特別是在教會又有一定的服事時,常常會出現在教會服事時,心裡卻掛念在家中的另一半反應不知會如何?會擔心雖然有先徵得同意才出來服事、但等忙碌完回到家中,不知他反應會如何?
不是恩賜不顯眼就不那麼重要!我們要了解教會成員,辨別屬靈健康狀況,找出長處和短處...
服事不是做善事、或做很多事,如果你心裡不愛那個人,那不叫做服事。
「我第一次來到主愛之家的七個月,是從十四歲開始吸毒以來,在自由環境下最長的一段無毒生活。」花蓮主愛之家就業緩衝中心主任曾皓彥,回首自己的更生之路,坦誠地如是說。將近30年來,他親身經歷了「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馬太福音12:20)這段經文所描述的上帝慈愛與憐憫,也見證了無數
「我發現被黑暗權勢影響,而不自知的基督徒,其實遠比想像的還多!」曾在西非服事多年,披著醫生袍的傳道人-連加恩分享,神兒女需要有屬靈敏銳度,分辨禱告生命正在被什麼力量所抑制?有時甚至需要靠屬靈爭戰來去除。基督徒的力量源頭來自禱告內室與神的親密關係。恩膏是聖靈運行的印記;恩膏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培養對恩膏
進入2025年,基督徒與教會準備好了嗎?面對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除堅守聖經真理教訓,基督徒與教會必須因應社會變遷而調整事工方向。對此,《生命之路》觀察美國教會並整理10項「2025年應注意的宗教趨勢」,期幫助新的一年,在服事上發揮更大果效。
「我覺得我原本的個性,是比較『會做事情』的人。建造教會不是只有對『事情』而已,是要對『人』。所以我在過程當中去學習、被教導,如何對人的生命更細膩。」吳孟禹弟兄說。「建造教會,不要看說自己到底會什麼,因為你一定有很多不足地方。但是,你會看見有更多不足的、更多有需要的人。因為其實在更偏鄉地方,他(人)的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