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专访夏伊丽宣教士(上篇)。(图 / 记者张嘉慧摄影、夏伊丽 提供)

「萨哇滴卡!(泰语:你好)你知道吗?有一个中心你可以来,你可以学一点中文、跟泰国人见面,可以吃泰国菜、不用付钱。」这些话,不知讲了多少遍,也是夏义正与夏伊丽宣教士夫妇,一生倾倒生命之所在。

 

你或许很难想像,拥有西方脸孔的她,却说着一口流利泰文;每一週,她有好几天开着手排厢型车,四处探访监狱、收容所的外籍人士,或是到各个地方载送泰国移工往返教会。

 

服事的日常,还包括牧养湖口「泰友教会蒙福之家」,担起教导与牧人角色,每週带两晚查经、主日灵修,一个月有两、叁次证道,并时常带着弟兄姊妹到处去传福音、佈道。

 

这位年近70岁、脸上满溢着笑容的夏伊丽宣教士,也是许多人口中喊着的「夏师母」(已故夏义正牧师的妻子),在属灵家人的眼中,她是一位「完全为主摆上的神奇女子」。

  • news-details
  • 2015年,夏义正、夏伊丽夫妇获移民署颁发外侨永久居留证梅花卡。(图 / 夏伊丽 提供)

夏伊丽生命中有大半时间,都待在异乡,作上帝的宣教士。特别,40多年的宣教生活,其中有22年多,都献给了看似非亲非故的台湾、以及这裡的泰国灵魂

 

住在台湾的你我是否想过,来台工作的外籍移工,为台人照顾长者、投身工厂製造业,协助政府建造基础建设...等等,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多是台湾人不想、或不要做的。外籍移工为台湾社会默默贡献劳力,而他们的生命,又有谁真心重视、关怀呢?

 

根据官方统计,111年底(2022),台湾的产业移工以越南籍占最多数,约为22.8万人,占产业移工总人数的45%,其次依序为菲律宾12.6万人(25%)、印尼8.4万人(17%)及泰国6.6万人(13%)

 

因着疫情逐步解封,2022年台湾的总移工人数为72.8万人,也是近10年来「最多」。(资料来源: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统计资料库,国发会整理。)从属灵角度来看,移工族群」对台湾教会而言,可谓一大「福音的债」(跨文化宣教禾场)。

 

而上帝,感动了一对德籍宣教士夫妻——夏义正、夏伊丽来到这裡,长年投入这份福音善工,且他们从未心生放弃、离开的念头。

 

从一间泰友教会、一台福音车、少少的同工开始,20多年来,扩展至从北到南成立12间教会(中心),过程中接触了近10万名泰友、带领上千人信主。

 

在台湾,只要有工业区的地方,就有外籍移工的身影,因而泰友教会团队立志,要在每个工业区就近成立可以传福音、小组聚会的中心。

  • news-details
  • 曾有一段时间,夏义正好几年无法进到泰国宣教,一家进而「转弯」来到台湾,继续服事外籍移工,一埋身就是20多年。(图 / 夏伊丽 提供)

14岁的承诺,成为一生的宣教行动

泰文并不是夏伊丽的母语,为了把福音传给泰国人,在那个没有Google翻译的年代,学习泰文、甚至要用泰语讲道,不知道要比现今花费多少倍的时间?而在夏伊丽的家中,就见到了一本泰文辞典。

 

如此为宣教摆上,是源于年少时的一个决定——「我要把生命献给主耶稣,让上帝用我。

 

两岁开始,夏伊丽每週都跟着父母去教会,从小在教会长大的她,对于圣经中的故事都知道、且很熟悉。

 

但直到14岁,才真正重生、信耶稣。

 

我相信主耶稣的那天,我把我全部的生命献给上帝。」直到现在,夏伊丽始终让上帝带领自己的生命,让上帝来决定如何使用自己。

 

但是,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激动,让她在重生那日,就决定「把生命献给耶稣」?夏伊丽的答案,超级不在预料之内。

我觉得相信主耶稣,就应该这样。」她如此说。

夏伊丽提到,有些人相信耶稣,是觉得需要上帝的帮助,可是她不是这么想。

 

我想,上帝给我生命,祂(对我)有一个目的,所以我告诉祂,这是我的生命、是祢给我的,祢用祢要做的。

 

所以,夏伊丽觉得,自己在哪裡、或是要她做什么,这个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上帝的孩子,以及祂与我同在、祂要用我。

 

也因此,不论她到哪裡宣教,都没有主动想过要离开,或是做另外的事情,因为——「让上帝决定,不是我决定。

  • news-details
  • 在没有Google翻译的年代,学习泰文还得靠传统工具,在夏伊丽的家中,就见到了一本泰文辞典。(图 / 记者张嘉慧)

不会觉得孤单、只有一个改变:做以前夏牧师做的

谈及丈夫夏义正牧师1月8日回天家后,对她的生活有何改变?

 

夏伊丽笑说,有很多人问她会不会感到lonely(孤单),其实,她一点也不会这么觉得——「我当然会想念他,但是我不会觉得孤单。

 

因为,自己正延续夏义正的「生命和使命」,因为,每一天都有好多关于灵魂的服事,需要投入。

 

夏牧师回天家后,现在的她须担起、协助许多事工,心中真的很高兴能做上帝的工,有时确实也会感到需要喘一口气。

所以,对她来说「生活只有一个改变」——做以前夏牧师做的。

 

夏伊丽笑言,以前已经有很多服事了,可是现在有「更多」。

俩人从结褵到如今,都是「一样的方向、一样的目的」——做上帝要他们做的。

 

而且,夏义正总是和她说——妳可以做

 

犹记得,当时去到泰国宣教,对泰语尚为生疏,面对至教会教导孩子们的需要,夏伊丽自认「还不行」,夏义正却说:「妳会。」

其实,「妳会」这两个字背后蕴含的意思,就是:上帝需要,现在需要,我们就做

 

「他永远有异象,我就必须找出『How we can do it』!」夏伊丽笑着说。

  • news-details
  • 夫妻年轻时的合影。(图 / 夏伊丽 提供)

「我也要去那边(天堂),跟他再见面!」

在夏伊丽眼中,夏义正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服事神,努力做上帝要他做的。

 

而且,在他的服事中,「他很喜欢帮助人很多人爱他,因为他是这样子的人——不是想他自己的事而已,而是想这个人、那个人需要什么,要去帮助对方。这也是夏伊丽很喜欢丈夫的地方,以及需要向他学习的榜样。

 

谈及夏义正回天家已快叁个月,现在的夏伊丽,是否有想对他说的话?

 

第一句想说的话是:我要告诉他,我很高兴他现在休息了(息了地上劳苦,安息主怀)。

 

因为自己知道,夏牧师还在世的时候,乐于服事、时常为主忙碌,而生命最后的几个月,也很辛苦——当然,她非常明白他想继续燃烧生命的目的。

 

再者,夏伊丽要告诉他:我也要去那边(天堂),跟他再见面!(语带开心的说)

 

最后:我知道你的生命有目的。你的目的、使命,现在我可以继续帮助、投入。

 

「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也要服事神,继续做神喜悦的事。」而她相信,最重要的是,一切所做,不是夏义正的事,而是上帝的事。

  • news-details
  • 夏伊丽也谢谢台湾的教会与肢体,一直关心、支持泰友教会的服事及需要。(图 / 夏伊丽 提供)

给基督徒的勉励:

看上帝需要什么、就去做,不是自己选择要做什么

夏伊丽想当传教士、或是努力服事神,最重要的不是要「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是谁」。

 

在这裡,她特别以英文来表达:

The most important is what I am, not what I do.

意思是,基督徒是神的儿女,祂带领我们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做了那件事、或是在哪个地方,还是「我很会做什么」。

 

夏伊丽说,我们应当一直与上帝同在,并且让祂帮助我们「看祂的看法」(意指与上帝的想法对齐),以致能知道现在要做什么?——应当「一直听上帝告诉我们的。」

 

例如,在一间教会服事神,不是说「我可以做这个、或是我很有机会可以做什么」,而是要看「这个教会需要什么」。又如,没有人去做的,就问上帝,我可以怎么帮助那个地方?

 

夏伊丽观察到,许多基督徒认为,自己会做什么,就以自己会做的来服事神,便对其他的事不太感兴趣。

然而她认为,应当是要看上帝带领我们去哪个地方,(求祂)开我们的眼睛,看见在这裡上帝需要什么?那就是我们要去做的。

 

或许,那不是你太喜欢的事,可是是真正需要的事,是上帝(认为)的需要。

她举自身例子说明,送给收容所外籍人士的书籍,通常放在地下室,因为地点的关係,容易累积灰尘,去到那裡时也是黑漆漆。但每个礼拜,夏伊丽一定会下去整理,因为要预备送给收容所的人——不是自己多喜欢做这件事。

 

她举这个例子强调——我们要看上帝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做什么)

 

在你我所在之处,不管是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很会或不会做的事。

 

就如同,一开始的她不谙泰文,而夏牧师说:「妳会」。因为,上帝需要,现在需要,我们就做。不能没有开始做,就说不会。

「对于基督徒、对于要服事的人来说,我想这很重要——不是我们自己选择要做什么,而是去看周围『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

 

——夏伊丽共勉

  • news-details
  • 来台湾宣教22年多的夏伊丽说,夫妻俩人没有想会待多久,也没有想什么时候要离开。如今69岁的她,只有想,如果自己年纪太老、身体不舒服,不想造成这裡的人麻烦,只有这个塬因,她才会想回德国。后方的「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也是夏牧师的英文名字。(图 / 记者张嘉慧) 

相关阅读》

妻忆夏义正僕人生命 每天出去传福音、最后一秒都在全力让泰友跟随主

友忆夏义正:一生服事非主流显学,把艰难当日常,事奉到生命最后一刻

为福音痴狂!捨大好前程,到异乡传福音给异乡人 夏义正宣教42年骤逝

赢得泰劳灵魂,只有短短2年的时间! 快跑服事全台外劳15年的夏义正

在台举办泰劳大型营会 神的祝福非常奇妙

泰国泼水节在台》以马内利「泰友」喜乐 主爱活水浇灌,解异乡游子生命之渴!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