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日本,被許多基督徒視為「福音硬土」、「宣教士的墳墓」,是少數已開發國家中較為抵擋福音的地方。來自台灣高雄的陳寶如,從未想過上帝呼召她的方式,是喚起「四百年前殉道的日本信徒」這段歷史記憶,帶領她進入那場信仰迫害中,對她的生命說話
1969年出生於韓國的孫昊廷,2023年5月6日上午7時23分蒙主寵召,享年54歲,安葬於10年來的宣教地台灣。13日下午,本地牧者及韓國在台宣教士約200人,陸續來到位於壽山山腳的「高雄韓國教會」,參加孫昊廷宣教士的安息追思禮拜。孫昊廷的丈夫、目前仍在屏東服事的韓國宣教士具松林牧師,不捨而堅定地說
「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永不回頭!」4月29日上午,中華循理會「台灣年議會70周年慶典」感恩禮拜,於中華電信學院高雄所教學大樓6樓大禮堂舉行,主題即為「跟從主」。全台四區南區、魯凱區、排灣區、北區──共70間循理會教會、近400人聚集。會中,回首前人的福音腳蹤、展望未來;「中華福音神學院」
美國宣教士史長恩強調:「教會文化」和「非教會文化」之間,也是一種跨文化的宣教。宣教士經常要面對的功課是:當遇到習慣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時,要如何進入他們的生活當中?例如,喜歡打籃球的宣教士碰到喜歡打麻將的慕道友時,該怎麼辦?你我都明白,自己的破碎和罪,已得到耶穌的憐憫和饒恕,故面對他人時,也要給出與耶穌
大學時期一場數小時的敬拜之夜,聖靈充滿的史長恩(Nathan Smith)經歷復興之火澆灌,流淚悔改的他深刻感受到神同在的安息,並聽見神的聲音:「我可以差遣誰呢?」史長恩告訴上帝:「祢要差派我去那裡,我都可以;祢要使用我做什麼事,我都可以。祢要使用我的生命,我都可以。」畢業後他與家人前往中國,領受呼
依照外交部記載的肯亞國家相關資訊,該國85.5%民眾表明自己是基督徒、10.9%信奉伊斯蘭教、1.8%民眾選擇其他或未表明宗教信仰。雖有超過8成基督徒人口,但根據當地牧者、長期委身肯亞事奉的宣教同工觀察後表示,「信仰的紮根與落實,仍有持續努力的空間。」再加上極端氣候造成肯亞連年乾旱,原先賴以為生的農
彰基醫學中心「梅鑑霧禮拜堂」1986年5月底竣工,陪伴彰基人走過36年歲月,於2022年10月25日~2023年3月31日期間進行整修,先後完成主體工程、視聽環控工程,展現「新天新地.萬象更新」的全新風貌。正逢基督教教會節期的耶穌受難週,在馬可福音11章17節中提到「耶穌說:聖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
「薩哇滴卡!(泰語:你好)你知道嗎?有一個中心你可以來,你可以學一點中文、跟泰國人見面,可以吃泰國菜、不用付錢。」這些話,不知講了多少遍,也是夏義正與夏伊麗宣教士夫婦,一生傾倒生命之所在。你或許很難想像,擁有西方臉孔的她,卻說著一口流利泰文;每一週,她有好幾天開著手排廂型車,四處探訪監獄、收容所的外
曾獲立法院厚生會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奠定東台灣重要內科體系的艾可諾醫師,6日清晨在加拿大辭世,享壽93歲。艾可諾醫師前後在門諾醫院服務長達17年,院方18日中午舉辦追思會,悼念他對東部醫療教育的貢獻。
400多年前,荷蘭宣教士將基督信仰的福音種子,撒在了台灣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人心上,扎根發芽;400多年後,耶穌心中所在乎的宣教大使命,在西拉雅族後裔莊介齊和戴沛吟夫婦的心中,開花結果。他們一家人,決定領受與四世紀前相同的跨文化宣教呼召,成為國際宣教士,定意要將福音種子,送到海外未得之民的族群中!莊介
英國和受恩宣教士,對靈魂的負擔,使其一生埋在中國的土地上...。末後世代的地震災難、疫情籠罩、國際戰事等新聞事件頻傳,人心緊張徬徨、痛苦不安,你仍能夠堅定異象,捨己前行嗎?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神正在尋找願意『走這條窄路的人』,願意放下自己、不求己利的人。你願意回應祂嗎?」已故創辦人吳勇長老曾分享:
這是一段少有人知道,卻極為重要的歷史!「河馬教授」張文亮在近期出版的新書中,分享了自己從圖書館翻查資料開始,最終發現14位同是基督徒,也都為台灣帶來重要改變的「日籍農業專家的故事」。本篇分享為「台灣高等教育」打下重要根基的農業科學家柳本通義的一生;從出生至年老,柳本通義經歷了許多變動與挑戰,卻也因著
食人族可能會把他們吃掉,加洛克夫婦心裡非常清楚,這時唯一能救他們的只有上帝了。然而危難當前,他們要說什麼呢?他們並不會說食人族的語言。「主啊,請告訴我們該如何做,派祢的聖靈來幫助我們。」加洛克夫婦這樣禱告
土耳其強震後,當地第一線情況到底如何?是大家所迫切關心的!OM(世界福音動員會)長期與在土耳其服事的宣教士們保持友好夥伴關係,6日當地發生百年強震後,該會台灣秘書長Christy接受本報專訪,分享「當地工人傳回的第一手消息」:「地震後的第三個艱難處境,是哈塔伊省地下有埋設許多天然氣管線,...現在管
「吳勇長老生命價值傳承協會」(又稱YWA)於元月15日,在台北舉辦宣教士的差派典禮,與東福信友堂、自強循理會一同協辦,差派五位宣教士前往位於西班牙的「國際歐華神學院」。即將接任歐華神學院長的胡維華博士期許:「我們的事奉態度,應如同摩西要亞倫站在活人與死人之間,進到最危險的瘟疫之處!」
「安全」是關顧宣教士的第一步!誰,是最安全的人?宣教士在回應呼召的路上,當遭遇困難、病痛軟弱、沮喪、心靈創傷時,如何使宣教士感到「安全」呢?他們於宣教之路,能找誰幫忙呢?具有33年跨文化宣教和20年宣教士關顧經驗的王鈴惠博士提到,如同路加福音中迎接小兒子的「父親」,正是令宣教士感到「最安全」的人!路
殷勤不可懒惰,心灵要火热,常常服事主;在盼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坚忍,祷告要恆切。 -罗马书12:11-12
殷勤不可懒惰,心灵要火热,常常服事主;在盼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坚忍,祷告要恆切。
-罗马书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