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示意图,非案件当事人。(图/shutterstock)

近日社会关注话题,知名私立连锁幼儿园的新北市板桥区加盟店,疑有幼保员为让幼童听话,餵不明药物「彩虹水」,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易怒、自残等异常行为,进一步了解后报警,至今已有10多名家长报案,8名孩童体内验出药物残留。

 

经一系列调查,新北市教育局在6月8日废止该幼儿园设立许可。更早之前,4月中在高雄一间少年安置机构,因禁闭室和种种不当措施,也曾遭勒令停收新案。

 

对于层出不穷的相关案件,本报专访照顾6到12岁重残受虐孩童的儿童之家「台湾爱与希望国际关怀协会」执行长邓馨庭,从专业角度分析,帮助大众从不同面向更了解儿童行为,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幼儿教育或照顾机构

当孩子「不乖」,还有什么办法?

邓馨庭本身有3个亲生女儿,最大23岁,最小11岁,并照顾多名特殊儿少,包括极重度的多重障碍孩子。

 

我只能说,教养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她深感,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时而平顺,时而颠簸,极需「爱与耐心」来教导并陪伴儿少度过。「打骂」甚至餵药(毫无疑问不合法),只是一时的压制,当下有效,但后果难料,长远很可能带来伤害。

 

幼儿不听话、脾气暴躁,实属正常。」邓馨庭指出,聪明的孩子有他的思路逻辑,当「想要的得不到」就会生气,甚至用发脾气、伤害自己来达到目的;「特殊儿少」若是有自闭症或是情绪障碍,更会容易有偏执的行为。

 

对于小朋友不同程度的「不听话」状况,华人教养常说「不打不成器」,然现今台湾非常重视儿少权利,打骂儿童就属于「不当对待」,是触犯法律,包括《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规定。

 

儿虐案的「不当对待」,针对不同轻重程度有不同罚则,从罚款到终生不得于相关机构工作都可能,例如,打小孩一巴掌恐罚6到30万。一般家庭若发生,轻则社工辅导介入,严重可能将孩子送往安置机构。

 

回归核心塬因,釐清盲点

既然孩子不可能如理想般「乖巧」,重点就须思考「怎么教」。

 

首先反思,我们所希望的儿童「乖巧」,是大人出于错误期待、想避免麻烦,还是控制欲望?

 

以「台湾爱与希望国际关怀协会」(以下简称「爱与希望协会」)为例, 会来到这裡的孩子,多为极重度多重障碍,当脾气上来时,可能会打人或打自己,塬因是其长期遭受不当对待,转过很多机构,导致心理状态已很不健全,加上身体上缺陷,更令其无法控制情绪

 

她常教育员工,当孩子情绪激烈,身为「大人」的我们比他们成熟,反应必须有别于孩子,不能太受对方影响

 

此时大人须「突破盲点」,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跟着生气?虽是因为对方很不听话,但,他不听话为何你要生气?或即使是正常反应,为何气一直消不下来,或反应过于高昂

 

可能是因反射出自己年幼曾受的负面对待,或个性、想法思路需调整,都需要正视处理。

 

而因着「不能动手打小孩」的规定,为让儿童镇定,使老师转而餵药物,药效期间小孩虽会呆滞、昏沉,但药效煺后反扑更严重,造成各样副作用。

 

这些都是错误作法,故「爱与希望协会」近年努力建立「照顾者的教育」,除既有的机构内部教育训练,也正筹画对外开课,针对儿童偏差行为,帮助父母如何面对,并且有出口能寻求帮助

 

藉此,从源头提早处理问题,避免最终无奈进入安置系统,对社会也是沉重负担。

  • news-details
  • 「台湾爱与希望国际关怀协会」执行长邓馨庭,本身也是一名传道人。(图/邓馨庭 提供)

家长需学习用正确方式关爱孩子、耐心沟通

身为机构执行长的邓馨庭坦言,有时,即使幼儿园园长或机构负责人很有爱心,仍无法掌控每个老师和员工的突发状况。

 

故,家长的角色也很重要,她自己虽工作繁忙,仍会随时观察自家女儿和机构孩子的行为,一有异常状况马上便发现。

 

例如,其机构裡一名刚来时11岁的极重度自闭症儿童,最初每天要吃12种药物,大小便失禁需24小时包尿布、无口语能力,当需求无法被满足就严重自残,叁不五时进入癫狂状态。

 

在被「爱与希望协会」照顾的一年内,密切带去医院就诊,现已大幅调降药物。为什么这孩子能改变这么多?因为他们塬本最缺乏的,其实是

 

邓馨庭深信,「爱」才是解药,当一个机构、学校失去爱,一切都会走向黑暗,即使人力和金钱再充足都无用,因为「根本」不对。

 

儿少教养,除了「爱」就是「陪伴」,需有耐心观察他们的状态,肢体、眼神、习惯…等,摸索出对其有效的奖赏方式

 

「面对本身有障碍的孩子,更不能打,需多重多方的帮助。」邓馨庭指出,一再的体罚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可能导致人格偏颇,激发其黑暗面,产生「边缘性反社会人格」;长大后,只剩「打骂」是其唯一会的沟通方式。

 

然,「一味打骂」虽是绝对错误的方向,却快速有效。教养者须学习,跟孩子多耐心沟通交流,而非为省事就让对方快速闭嘴

 

若孩子不被允许讲话,就会用其他方式发洩;当家长持续以压制的方式对待他们,就如水沟被堵住,水仍会四处流窜,此时唯一的方法是「通管」,水流就会顺,家中就不会淹水。

 

所以,当儿童有情绪,父母要让他表达,虽一开始以错误方式表达(如:哭很久直到大人妥协、摔东西、咬人、打人、撞墙…等),但若每次都不理会、不给予帮助,他会更激烈。

 

此时,要先稳定他的情绪,再用言语不停沟通(避免负面情绪语言),耐心重复地跟他讲话。而这类作法,不论是家长或其他照顾者,都需要学习、训练

  • news-details
  • 家长需时常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异常状况。(图/shutterstock)

如何选择幼儿园?把关和判断要点

当幼儿园或安置机构状况频传,父母该如何做选择?

 

邓馨庭坦言:没有标準答案。即使再大、再有名的机构,主管面试教保员时,也只能其从学经歷和对谈等方式评估,很难一下子看出真正的心理健康状态,故身为负责人须非常小心

 

她自己曾遇过相关状况,即使一再内部宣导教育,仍难免有无法掌控的状况发生。故其机构越来越频繁开课,教导教养者专业知识、法令、正向减压(帮助员工排除压力)...等。

 

但仍有一些地方,可以帮助家长初步判断学校。她建议,班级人数不要太多,并观察老师有没有耐心、喜不喜欢小孩,以及学校的宗旨有没有提到爱?是强调「有条不紊的规矩」还是「爱的教育、启发学习」呢?老师认同遵守其宗旨吗

 

另外,孩子下课后的反应很重要,例如,他们喜不喜欢去上学?

 

若每天哭着不想去,很可能有问题,如果硬要他去,时间一久易衍生为忧郁;有些孩子不善于讲话,出现异常时,家长就要去学校了解发生什么事,别一味强迫孩子过他不想过的生活。

 

当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的感受,就愿意展开沟通;当他信任父母,此时当父母纠正其行为,自然容易听得进去

 

若他从头到尾所有说的话,家长丝毫不尊重,一味认为他是孩子就要听话,当真出事时,他怎么愿意跟父母说?

 

另外,从小训练孩子独立思考,遇到状况时才懂得判断、表达和寻求帮助

 

大人们,给孩子路走!

最后邓馨庭总结,我们所有的教育跟人生,绝对脱不了「爱」,而神就是爱。若失去爱,一切便开始走偏,即使有钱、给孩子「最好的」学校或物质,但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爱跟陪伴」

 

在孩子受挫折、痛苦时,大人的爱、陪伴和正面话语,会给他很大希望,知道有人相信他,就能够继续往下走。若太多负面话语,会逼着孩子没路可走。

 

让我们身体力行,将神的爱和希望带给他们,从「自己」日常生活开始做起,除了爱自家的孩子,也给身边的孩子更多温暖—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句关心,就可能挽回一个生命

 

相关阅读》

今日报丰富亲子教养类型报导

养育3名亲生女儿+2名重残受虐儿 平凡夫妇成就不可能任务

浪漫异国恋不敌现实,邓馨庭在天父爱中修復破碎婚姻

不要轻忽对孩童的「管教」,因这是为他们带来智慧的至要关键!

免费儿童圣经APP将上帝话语放入1亿用户手中、让5岁孩子都朗朗上口!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