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惠文高中教师蔡淇华分享第一手的教育现场实况,提醒孩子发展的可能性,不只限于好成绩、好学校。(图 / 记者林稚雯)

112学年大学申请入学已于14日放榜,数万名高叁毕业生,纷纷确定了下一阶段人生方向。

 

长年来,对于好成绩、好学校的关注,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长远流传的俗谚,成为华人社会根深柢固的价值观,致使多数人认为「成功、获取好地位、好名声」的方法,惟认真念书,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始可达成。

 

然而,真是如此吗?

从基督信仰的观点来看,上帝所造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都不同,有人很会念书,也有人擅长烹饪、绘画、歌唱、带领活动,不论专长为何,都是宝贵特质,也都被神视作珍宝。

 

「梨子祝福学堂」邀请台中惠文高中名师蔡淇华分享,如何看待孩子的独特,以个别化引导和教育方法,成为孩子发光路上的最好支持!

 

教育变革与带来的压力

10日午后,数百位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们,齐聚在大毅幸福馆,聆听惠文高中图书馆主任—蔡淇华老师,分享「高品质的亲子对话─陪不一样的孩子,走向不一样的成功。」

 

长年来,台湾教育体制订有「五育」(德智体群美),然受教过程中,实际上受到重视的只有「智育」一项,对于孩子的品德、体育、美术,甚至是情绪智商方面,相对不受重视。

 

为落实「重视全科教育」的理念,自1990年起,台湾推动一连串教育改革措施,在法令、师资、课程、教学、教科书等多方面作出调整,最新施行的为「12年国教课纲」,也被称为「108课纲」,强调过去是着重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现今再加入「态度」,着重「素养」的培育。

 

依照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网页的说明,素养代表着「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和面对未来挑战,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希望孩子在学习时,有更自主的行动、与他人和环境更多互动沟通,以此学习处理社会的多元性与合作,及人际关係。

  • news-details
  • 蔡淇华表示,虽教育制度多有改革,却不知不觉为孩子加添太多压力,反而引起身心不适的情况。(图 / 记者林稚雯)

也因着教育制度变革,在升学方式上,不论是国中升高中,抑或高中升大学,学生都获得更多元化的入学管道,也因此有了许多除课业成绩外,需完成的活动与纪录。

 

针对上述变革,蔡淇华分享,以其30多年来站在第一线教育学子的经验来看,多数时候,现今孩子参与各样课外活动、担任志工服务他人,多是希望在攸关升学的「学习歷程档案」有更好呈现。

 

然而,有时为增加智育表现外的丰厚经歷,却在不知不觉间,为孩子叠加过度压力,使之饱受情绪困扰,越发紧张、不快乐。

 

同时提到,据其观察,台湾有高达97%的学生都属「偏材」类型,也许只专精国文、数学或歷史单一科目,又或者,孩子的专长在唸书以外的其他领域。

 

很可惜的是,以目前的(社会)价值观来说,孩子们只要没办法考高分、拿到好名次,常常就被忽视了,不然就是因为成绩不好被贴上『坏小孩』的标籤。既然,教育制度都在改变,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有所不同。」蔡淇华提醒。

 

适才适性,不求全科全能

「现在学不会,不代表以后学不会。」蔡淇华表示,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应避免「只看到分数就予以责骂」。

 

分数不佳的塬因,很可能是因学习方式有别。单以口述传讲、记忆背诵的方式,并不适用所有人;每个人的学习歷程不同,说不定有的人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学会,亦可能透过实作、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才是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 news-details
  • 若孩子在学科测验上无法获得好成绩,说不定只是因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个人。(图 / shutterstock)

蔡淇华以其女儿为例,女儿是国中学测pr67学生,意即成绩在100人裡可赢过67人,属中段班行列;而在当时,此考试成绩无法被公立中学录取。

 

考量女儿在国中时总是数学做到哭出来、要背诵的科目也不算太好,在成绩评量下非常没自信,若是选择上私立高中,在台湾高中的每科设计,都是希望学生能达全科目都朝进阶阶段,势必更加打击女儿的信心,这让他们最后决定:「我们念高职吧!不要念高中了。」

 

接受父亲建议,蔡淇华的女儿最后选择一所PR50就录取的高职入学,并依照自身兴趣与专长,就读英文科。

 

蔡淇华回顾,适才适性的环境下,女儿在高职阶段总是名列前茅,好成绩又助她更加投入课业,甚至,过去最排斥的数学,因着高职课纲为基础程度,她慢慢也能学懂,还兴高采烈和爸爸说:「数学很有趣欸,有逻辑之美!」

 

高职叁年的岁月,让女儿重拾自信,不论学业或社团活动都有精采表现,大学阶段也考取高职生第一志愿的台湾科技大学,毕业后继续发展英文专业,成为英文教师,同样有闪闪发光的人生。

  • news-details
  • 蔡淇华老师的超高人气,让数百位家长在週六下午,特别前来参加讲座。(图 / 记者林稚雯)

走出教室、不看分数

也能找到精彩人生

另一位蔡淇华曾教授过的学生—「史迪尔小姐」林芳如同学,也是无法融入制式教育体系,但因着适才适性,而找到发光人生的佳例。

 

「史迪尔小姐」的暱称,来自于一种塬因不明的发炎性自体免疫疾病「史迪尔氏症(Still’s Disease)」,以发烧、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可能产生其他併发症,恐危及生命。

 

林芳如因着史迪尔氏症的病程起伏,时常需住院治疗,导致请假时间过多,无法为体制内学校所见容,这使她参加过叁次高一新生训练,用上足足8年才读完高中。

 

学业因病多次停滞,曾让林芳如感到方向顿失、非常痛苦,直到找到自学相关资讯,自主规划多元学习,也在各方拜师后,由蔡淇华担任其创作课程的指导老师。

 

离开既定申学道路,林芳如宛若从笼中飞出的鸟儿,积极参与各样研究、修读线上课程,并从图书馆中大量借书阅读,从中整理与归纳出自己的想法。

 

加上勇于与外界对话,不乏受邀演讲的机会,最终于2016年,通过清华大学特殊选才的「拾穗计画」,不仅达成长辈们所期待「成为家族中第一位大学生」,目前也继续于清大攻读研究所学业,另有教育部实验教育审议会委员、专栏作家等不同职衔。

 

就此,蔡淇华说明,对于孩子的发展,不要只看成绩、也不要一味往坏处想。其实,汇整多种不同教育理论就能看到,只要不轻易自我放弃,学习环境中的大人也不要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而是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媒介与管道,每个人都能在不同领域中成为「人才」。

  • news-details
  • 「学习」的面向与评量方式实则非常多元,不应只着重智育,以及纸笔测验后获得的分数。(图 / shutterstock)

陪伴儿女,在爱中长大

蔡淇华并叮咛,不论孩子的成绩、情绪、举止应对如何,重要的是,为其营造一个爱的环境,能在爱中带着盼望长大。

 

而,目前所有人都活在一个不宜孤军奋斗的时代,若能力许可,不妨依照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其聘请一位业师,得以更深入浅出学会艰涩难懂的知识,藉此发展个人专长、打造蓝海,让人生闪闪发光。

 

回应蔡淇华的教育观点,主责推动梨子祝福学堂进行的蒋敬叁建筑师表示,上帝用祂的大能与大爱,以独到眼光创造每一个孩子。

 

从小到大,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有惹恼家长的时刻,然而,查考圣经当代译本修订版,以弗所书2:10指出,我们是上帝的杰作,是在基督耶稣裡创造的,为要叫我们做祂预先安排给我们的美善之事。

  • news-details
  • 引导孩子找到个人兴趣或专长,并进一步延伸发展,就可找到蓝海,让人生闪闪发光。(图 / shutterstock)

父母们都该明白,不论高矮胖瘦、不论成绩好坏,所有人都是从上帝手中造出的杰作,身而为人,需放下单从人的眼光与陈见所产生的期待。

 

提及自己的孩子,蒋敬叁说,他知道要放下对分数的执着并不容易,毕竟现在的家长,小时都是在如此要求下长大。不过,因着有耶稣,自己慢慢地学会,让孩子在爱中陪伴与长大。

 

蒋敬叁目前有两个在高中阶段的女儿,俩人就算成绩不是顶尖,问到对未来的规划,也总是给出天马行空的答案,但女儿们有很好的教会生活,稳定聚会、也会担任辅导,带领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孩子。

 

对此,蒋敬叁觉得十分放心,知道良好的团契生活,使孩子有健康的人际关係与互动能力,能与人相处、应对进煺合宜,人生便不会出太大问题;进而要帮助她们聚焦个人兴趣,以此发展美好人生。

 

「早些年,我也是那种会习惯插话、喜欢对孩子下指令的父母,但现在就持续学习和修正中。让我们一起用合适的方式,陪伴儿女长大!」蒋敬叁共勉。

  • news-details
  • 蒋敬叁分享女儿的成长歷程,以及自己为人父母时的心境转变。(图 / 记者林稚雯)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