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社交宿醉」用来形容内向者在大量接触人群后,心理疲累的「感觉」。(图/shutterstock)

觉得熟悉吗?参加完聚会,虽聊得很开心,却感觉疲累无比,或出现头晕、疲倦、反胃等宿醉般症状,只想回到一个人的宁静时光;若有这种状况,或许是因为「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还没煺。

 

虽这并非正式医疗名词,却是内向者经歷高强度社交后,会有的情绪后劲。基督徒心理谘商师指出,判断关键在于觉得「心」累不累?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然在外向者为优势的世界中,内向者或许能靠神找到自我认同,活出该特质的优势。

社交宿醉VS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宿醉?跟社交恐惧症有何不同?

 

伯特利身心诊所谘商心理师魏棻卿表示,简单来说,社交恐惧症是种症状「诊断」,而社交宿醉不是医学临床诊断,而是用来形容内向者,在大量接触人群后的心理疲累「感觉」。

 

对外向者而言,与人群接触能恢復能量,所以「酒量」好,较不容易「醉」,然而内向者相反,较倾向从内在获取能量。可藉由网路上有些衡量的指标检测。

 

在临床上,她主要会询问个案:「你『心』累不累?」在人群互动中觉得是「耗能」还是被「滋养」?

 

有份国外研究发现,内向者平均来说,多为独自或1-2个人用餐,而外向者平均与四个人用餐,人数约为内向者的两倍。曾有个案与她分享,虽聚会身体疲累,但是跟大家交流到人生经验,觉得很充实、心不会累,代表内向者需要与人连结,但不需要与那么多人深度连结,反而有品质的对话,会使内向者被滋养。

  • news-details
  • 以赛亚书30:15,「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可见安静带有力量。(图/shutterstock)

内向者在社交场合可能遇到的困难

魏棻卿分享,世界的运作方式较利于外向者优势,例如,网路上有很多如何行销、展现自己的文章与影片,内向者在这世界较不易被理解。

 

日前,她看到一篇文章,描述出内向者实际的压力和处境。具内向特质的作者,从小较文静,喜爱阅读,某次过年,全家到卖场採买用品,作者被书籍特卖吸引走过去,母亲在大庭广众下,赏他一巴掌说:「你以为你多有气质、多文静,爱看书、假清高!」可见即便是家人,也可能因特质不同而有误解。

 

「你为何不活泼一点?」

 

内向者在社会中较不易被理解,从而易被否定、霸凌,然而,内向特质也具有优势,如:做事细腻周全。

 

曾为记者的魏棻卿自我分析,塬以为自己是外向者,但觉察生命歷程的轨迹后,发现自己为内向者。进一步她说道,小时候我们可能要学习融入团体、为职业学习需要的社交,她以为自己喜欢这样的生活,但在32岁离开媒体圈后,无经营人脉的需要,才发现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社交,反而更享受独处、进修、与人深度交谈。

 

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其代价,不刻意经营人脉的起初,魏棻卿思考:「这样好吗?」然感谢神的是,在信仰裡她找到极大安慰,「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以赛亚书30:15),安静确实带有力量!

 

内向者,活在主流世界中,周遭充斥许多外向特质的人,即可能较难自我接纳;但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杰作,每个特质必有神的美意,并无对错之分,重点是如何靠神活出该特质的优势。

  • news-details
  • 胡恩光牧师以先知以利亚举例,内向者仍有团体的需要。(图/胡恩光 提供 )

圣经中对内向者的记述

台中新社316教会主任牧师胡恩光指出,过去可能有内向者具类似「社交宿醉」的感觉,只是现在特别赋予专有名词。例如,先知以利亚就是具内向特质的人,圣经对以利亚的描述,较少看到他与人群在一起。

 

这并非不好,有不少成功人士、音乐家、艺术家都相当享受独处时光,但同为内向者的胡恩光认为,内向者仍有团体、同温层的需要。

 

大卫遭扫罗王追杀时,有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帮助;耶稣受逼迫时有门徒同工,而当以利亚被王后耶洗别追杀时,却将僕人留在犹大别是巴,单独起来逃命,疲乏时坐在树下向神求死。

 

因成长背景,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接近人群的胡恩光分享,主动关怀、探访等对内向者或许有些负担,可从事教会代祷服事来实行。然而,更好的是,建议有机会能做内在医治,仰望耶稣,从过去伤痛中饶恕、释放自己,鼓励在教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再慢慢往外拓展。

 

他强调上帝的医治,神的大能才可以改变人,每个人如同离开製造厂的车辆,若没有经过神的手调教,可能油门太鬆或煞车不灵敏,容易爆衝。如圣经中彼得、约翰都被圣灵调整过,以致生命更新而变化,能被神大大使用。

  • news-details
  • 无论何种特质,每个人都能靠神找到生命主场。(图/shutterstock)

内向者于内耗、增能,取得平衡之叁部曲

魏棻卿与胡恩光有类似的观点分享,首先要以「神的眼光」欣赏、肯定自我,莫以外在评价定义自己,若尚未认识神,可以找具相同兴趣的人与团体,如此较不会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是孤单的。

 

第二步骤,稳固内心、自我接纳后,要尝试走出舒适圈。一般人对「外向、内向」可能有些误解,认为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题,其实内、外向特质更像「光谱」,每人坐落的光谱不同,可能在内向光谱的最内圈、中间或靠近外向光谱。

 

她鼓励内向者站稳脚步后,可以往外向者光谱靠近,让扩张人生有其可能性,但不要期待自己会成为外向者,这犹如否定自己的「先天特质」,每个特质都是神美好的创造,外向者也能往内向者光谱移动,让思考更细腻、深度。

 

最后第叁步骤,找回生命的主场。世界主场仍以外向者为优势,内向者要找回生命主场才不会自我怀疑。

 

魏棻卿具媒体相关经验,她深知使用活跃的自媒体能较快传达思想,但她选择写书,虽然较慢、不够即时,但较自在舒服。藉此,她鼓励内向者毋须怀疑自己「是否活得不够外向?不够经营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自信的基底,倘若内向者未找回自己的主场,被迫投入世界,改变自我以外向者的方式社交、寻求认同,最终只会持续内耗。

 

酒精的「宿醉」对人体不好,同样的,「社交宿醉」亦有损心理健康,魏棻卿以诗篇46:10鼓励内向者,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靠着天父,我们有能力找到生命主场,以神命定的特质发展出精采人生。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