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穆玲玲牧师建立澎湖吉贝浸信会佈道所,19年来着实不易,幸好有神出手!(图 / 基督教福音救助协会 提供)

「一晃眼,到澎湖吉贝都19 年了,冬天搭船还是晕。」穆玲玲笑着回忆起,当年参加澎湖短宣队时,拜会美籍宣教士白宝珠,对方长驻外岛服事40年,这份感动,成为改变她一生的关键。

 

身为宣教士的白宝珠,只简单说着:「我的故乡在天国,从美国回天国,或从澎湖回天国,有什么不一样?」

 

继而,穆玲玲嫁给岛上的渔夫,建立起教会,没想到的是,正当开始逐渐适应岛上的生活时,就碰上人生中最大的风浪…还好有信仰成了最大的倚靠。19年来,她是岛民口中的「穆老师」。

离岛中的离岛,充满着生命的盼望

离岛中的离岛「吉贝」,是澎湖北海中一座最大的有人岛,岛民多以捕鱼与观光业维生。

 

岛上的交通困难,出入都需倚赖交通船。特别在冬天时,因东北季风肆虐,吉贝的街上冷冷清清,大部分的渔船都停靠在港湾裡,居民个个窝居在家中,不轻易出门。

 

只有「基督教浸信会吉贝佈道所」每天开张到深夜,有如岛上的24小时商店。青少年们进进出出,或做功课,或查经或练乐器,每一天,这裡都可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

 

穆玲玲自2004年建立吉贝佈道所,深耕服务至今近20年,她有感而发:「初抵岛上时,我就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这地方如果有人愿意留下来,那该多好!」

 

育幼院长大,早早认定耶稣

穆玲玲忆起儿时,父亲身为远洋货轮船员,常常大半年都在海上,因而父母分居,她与哥哥就在基督教的育幼院生活、长大;她也因此认识了耶稣,每週都去教会,又喜乐又喜欢,心中早早就认定了这位耶稣。

 

直到小学四年级时,正在写功课的她,听到父亲过世的消息,不禁难过的滴下眼泪,豆大泪珠晕湿了作业本,却不敢哭出声来,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写完作业。

 

她从未跟父亲生活过,只觉得最重要的亲人不在了,而非常伤心失落。育幼院的宣教士特地来安慰,告诉她:「天上有一位父亲是永远不会离开的。」让她深深确定,那时刻「接受耶稣」,清楚明白自己是基督徒。

 

虽从未与母亲有情感连结,穆玲玲却不得不迁往桃园与母亲同住,5年后渐渐地,她远离了基督信仰。

  • news-details
  • 左图:穆玲玲建立1919陪读班,迎着岛上的孩子;陪读班已送出许多孩子上大学就读。(图 / 基督教救助协会、记者吴旻桦)

回到学校团契,是神奇妙的安排

所幸,神亲自来寻回了她。

 

国中毕业后,穆玲玲定意要到台北报考高中联招,一考完,正在等车回桃园时,一位高中女生向她走来,问起:「妳是穆玲玲吗?」 她吓了一跳,惊讶于路上怎么会有人认识她?塬来,双方于多年前在天母基督教会认识,这位高中女生于是留了电话及姓名给她。

 

穆玲玲没想到,自己竟也考进了对方的高中,真是神奇妙又特别的安排!透过这位学姊,她终于被带回学校团契及教会中事奉,生命经歷反转,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长进。

 

她笑着举例,例如:音乐课上,她本来非常自卑害羞,总不敢开口唱歌,因而成绩差点不及格;没想到,经由教会生活的改变,她上台唱了一首诗歌,竟拿下高达90多分的佳绩。

 

更幸运的是,高中有一群爱主的基督徒,当时的她,开始期望能当上宣教士。后来,她进入怀恩堂聚会、敬拜、读经,心中对于服事的嚮往日益深厚,期待有一日,自己能前往「未得之民」那裡宣教。

 

后来,她早早读完神学院,却自觉不配全职事奉,继而进入职场、成为一位美语老师,并在不同的安亲班、补教界或学校工作中,持续累绩美语教学的经验,并学习如何经营班级管理。

 

这七年的美语教学经歷,塬来是穆玲玲自认为最软弱黑暗的时期,然现在回头看,却是神特别预备的时期,才能成就如今陪读班的事工,这是她万万没想到的。

 

「即或是我的犯罪、错误,神却在当中加上了祝福。上帝的计画、怜悯与恩典真是超过一切的。」她感恩地说。

  • news-details
  • 穆玲玲牧师特地来台参加、推广陪读计画活动,喜乐地分享自身19年来的经歷与盼望。(图 / 记者吴旻桦)

美藉白宝珠宣教士的感召,转变她的一生

穆玲玲已服务澎湖吉贝1919 陪读班19 年之久,忆起初抵岛上时,她从未想到会在澎湖服事,但受到澎湖阿嬷─美藉宣教士白宝珠的感召,不禁心想:「一个外国人都愿意埋在澎湖40年,我也能这样做吗?」

 

随教会在澎湖群岛短宣过程,她发现当地的官方语言是「台语」,根本是自己只懂一点点、「不轮转」的语言。

 

这裡应该不是自己的宣教之地吧?然此际,见到年长的美籍宣教士「澎湖阿嬷」白宝珠,多年来在澎湖服事,早已头髮花白,甚至需要借重助行器、拐杖助行,体力大不如前,但她对人的爱、对澎湖的爱,却不减反增。

 

其中一位弟兄问:「白阿姨,您的身体行动不太方便了,有没有考虑过回到美国医治、休养?」

 

白阿姨只简单说着:「我的故乡在天国,从美国回天国,或从澎湖回天国,有什么不一样?」

 

穆玲玲一听,完全被震撼了。

 

一个外国人,都可以爱澎湖当地人到这个地步,难道「不会说台语」能成为自己的藉口吗?于是,穆玲玲谦卑顺服这份宣教的感动,降服神留在澎湖,而这一留,就改变了她的一生。

  • news-details
  • 穆玲玲陪读孩子、教导他们音乐,并将耶稣的爱活出来。(图 / 基督教救助协会、记者吴旻桦)

没想到碰上人生中最大的风浪

之后,她嫁给岛上的渔夫,并建立了基督教浸信会吉贝教会、设立陪读班。

 

但没想到,当她正开始逐渐适应岛上的生活时,却迎来人生中最大的风浪。结婚不到3 年,先生就得了胃癌,当时孩子还不到一岁半,更没想到,先生在术后一个多月就过世了。

 

穆玲玲说:「这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却有着数不尽的恩典。如果没有上帝,真的走不下去,带着才1岁半的孩子,还要陪伴那么多弱势孩子,劳心又劳力,真的很艰难。但感谢上帝,每次总是伸手接住我!」

 

因为神的爱比风暴更大,让她不致于煺却。


过去十多年来,因男女比例落差大、当地外籍新住民配偶增多,出现不少新住民家庭。但渔业资源日渐萧条,单靠捕鱼撑起家计,已愈来愈难。父亲忙于工作,新住民妈妈又无法在课业上辅导孩子,以致孩子们的学习落差甚大。

 

「能坚持下来,全靠信仰的力量,还有陪读班裡这些陪伴我的孩子们。」穆玲玲带着自己的孩子,也继续陪伴着每一个需要陪伴的孩子。

  • news-details
  • 牧者以耶稣的心为心。岛上的居民于是渐渐放下了对基督教的成见,送儿孙来教会。(图 / shutterstocks)

学习环境和资源,与都会区难以相比

起初,当地居民对不谙台语的穆玲玲说话,总带着几分讥讽意味,但她仍因「爱吉贝这群孩子」而如一粒种子埋下,始终每天按时打开陪读班的大门,加强孩子们的课业以及信心。

 

不久后,她被人尊称为「穆老师」,邻舍居民都放下了对基督教的成见,将儿孙们送到教会「读册」及「学音乐」。吉贝当地唯一的国小,有四分之叁以上的学童都来到了教会陪读班。

 

然在吉贝生活毕竟不易,岛上渔夫出海才有收入,讨海人看天吃饭,只能无奈感慨:「离上次出海都20多天了,下次3月应该只剩一天好天气...后面又有寒流,冬天可以出海的日子,剩没几天了。」

 

肩负全家生活的渔民,经济并不稳定,而吉贝冬天海象凶险,「1日捕渔、3日晒网」成了多数渔民的生活缩影。

 

19年来,穆玲玲以信仰配合1919陪读班的资源,辅导每个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们。她深知,岛上许多孩子的困境,因而多年来无私奉献,就盼能为孩子们尽棉薄之力。

 

「我把陪读班孩子都当自己孩子疼、当自己的孩子养。他们几乎都是小一就来到陪读班。」她着重于良好品格,及认真负责态度的培育,相信会成为孩子未来生命最重要的资产;目前,已陪伴好几个学生至大学毕业,并已送出了多届的大专生。


许多孩子即使长大了、离开了吉贝,但仍长期跟穆玲玲保持联繫,也时常挂念着她的辛劳。因为他们知道,这份陪伴,不仅帮助他们在课业上成长,更影响着他们的生命,使得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更稳。

穆玲玲欣慰地说,「我们陪读班有很多新住民之子,他们后来都非常优秀,能看到他们的生命成长,再辛苦,也值得。带过的孩子依然会在放假时,回到教会陪伴更小的弟弟妹妹,因为,澎湖吉贝佈道所就是他们所爱的『家』。」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