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网路与坊间流传着许多人格测验,在认识自己之余,身为基督徒也别忘了,无论我们是什么性格,神希望你我能活出爱神、爱人的生命。(图 / shutterstock)

「我是INFP,你呢?」、「我是第七型人格,不要这样要求我,我做不到。」、「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外向,但有时候又希望独处恢復能量。」

 

你喜欢做心理测验吗?这些人格测验对基督徒有哪些益处、又有哪些需要留意之处?基督徒该如何以「圣经真理」来认识自我,值得探讨。

 

本报邀请临床心理师宋祖骏回应分享。

测验帮助自我、彼此认识

同时当留心「错误」解读

多年来,教会界盛行以DISC测验、九型人格测验来认识自我,近年,在网路上当红的十六型人格测验(MBTI)更製造出许多话题,成为流行趋势之一。

 

然而,这些测验背后,实缺乏严谨的理论背景支持,都不是所谓标準化的心理测验,亦缺乏信效度的检验,加上巴纳姆效应所产生的偏误,因而,测验设计的严谨性、结果的準确性,皆有待商榷。

 

巴纳姆效应,编按:Barnum effect,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倾向相信笼统、模稜两可的人格叙述,认为高度符合自身情况,然而这些叙述其实放诸四海皆準,此也是人们会觉得星座、算命很準的塬因。)

 

一般的心理测验,是由严谨的资料蒐集、统计,并经由常模(编按:蒐集不同年龄层、族群、性别受测者为样本来测验,形成代表性样本的分数分佈)的反覆测试而设计出来。

 

既然是测验,必定存在「误差」,再加上施测、回答上的偏误,例如:隐瞒、没诚实作答,影响结果準确度。为降低误差,测验本身会设定施测者的条件,随着测验难度提升,条件资格随之增多。

  • news-details
  • 16人格测验从四个向度把人们分为16类,并搭配分析及插图,成为时下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图 / 16Personalities  FB)

  • news-details
  • 反观标準化的心理测验,是经过谨慎分析和反覆测验,平常接触到的人格测验,则缺乏理论支持,严谨性、準确性皆有待商榷。(图 / shutterstock)

不用经过测验,人类就展现出「把人分类」的倾向,从星座、血型,到较早期的生肖或社经地位,来达成快速了解他人和自己的效果。而基于生存本能,想对未知事物有多一点掌控感,人们透过这样「快速了解」对方的过程,判定该如何和其相处,另一方面,也藉此了解自身优势、能力和特质。

 

像是,近年被广泛推行的「爱的五种语言」,的确让弟兄姊妹在交友、婚姻关係上有所助益,但其实,不用经过测验,只要透过日常相处,彼此就能大致判断对方喜好,就像你我可判断自己是内向或外向人格一样,只是,测验可助人看到更多的其他细緻层面。

  • news-details
  • 崇尚星座和血型,展现人类喜欢「将人分类」的倾向。(图 / shutterstock)

对于关怀陪伴工作者和牧者而言,透过这些测验,也许可快速分类、了解弟兄姊妹的性格,甚至恩赐。然而,同时必须明白,这些测验结果不是「绝对」,不仅结果相当简化,也有其限制,即便是临床心理师常用的几种严谨标準化测验,也都有其「限制」,需不断修正。例如,星座仅把人分为12种,或血型把人分为4种,都无法涵盖人类的多样性。

 

若对测验结果有侷限、错误解读,实为这类测验带来的隐忧

 

例如:「我是第七型的人,你不要这样要求我,我没办法做到。」、「你就是什么类型的人,所以才那么爱命令人。」然而,哥林多后书5:17告诉神儿女,「所以,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在基督裡,有更新、改变的大能,因此,毋须以测验结果来框架自己,或评断他人

  • news-details
  • 这一类测验可帮助牧者和助人工作者,快速了解弟兄姊妹的恩赐,但既然是测验,就有其「限制」和「误差」,不当以测验结果,侷限了自己或评断他人。(图 / shutterstock)

以真理为塬则,明白恩赐跟随神

宋祖骏说:「我很喜欢心理学与圣经的结合,知识和科学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反科学,也不笃信科学,上帝的创造远远超过人类对各方面的理解。」

 

早期,心理学受到教会排斥,因其展现出只看实证的特色,完全没去探讨神的存在,然而就现今看来,科学也很难验证神的存在。

 

基督徒若熟读圣经,可以发现,圣经已揭示许多世间的塬则、奥秘,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指出你我如何解读世界与个人遭遇的关键,这也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常用方式。

 

从圣经中可以看见,很多人物展现出不同人格特质

 

无论是马太福音8:10记述的百夫长:「耶稣听见就稀奇,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还是马可福音9:23-24提到的孩子被哑巴鬼附的父亲:「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许多时候,是当事人没有能力做到,耶稣却给他们恩典,帮助人能做到,所以,不论你是什么人格特质,共同点都是要对神拥有信心

 

又如,彼得行在水面上,却因害怕而下沉的经歷,关键不在于效法这些圣经人物的「人格特质」,乃在于他们与耶稣之间有什么互动?

 

身为基督徒,是否选择坚定跟随神,并相信神的全能、且恩典够用?

 

此外,你我也当了解自身恩赐,同心合意,展现不同肢体的功用。以弗所书4:11-12,「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 news-details
  • 无论是怎么样的人格特质,更重要的是,有无展现对神的信心,相信神掌权。(图 / shutterstock)

宋祖骏以自己双亲为例,其母亲展现出教师恩赐,擅长教导、查经,父亲则有先知讲道恩赐,成为教会肢体的祝福。然而,这些恩赐都有其限制,需调整改变。

 

哥林多前书13: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祕、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由此可见,重点不在于恩赐多么厉害,而是其中有没有「爱」,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共同点都是要有「爱神、爱人」的核心价值在生命中,如此,也不用害怕因彼此差异所产生不合。

  • news-details
  • 临床心理师宋祖骏提醒,圣经真理是一切根本,无论是心理测验的结果,或某某教会比较「灵」、某某牧师的预言「很準」等迷思,都不应该代替神。(图 / 宋祖骏 提供)

清楚真理,不迷信

如今,人们愈能感受到「天国近了」,撒但的诱惑也隐藏在人的生活各层面。约翰一书2:16,「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若基督徒没有常如葡萄树的枝子连于基督,很有可能落入试探。

 

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对于困难压力的恐惧,想掌控未来的习性,会使人想去接触如算命、塔罗牌占卜,甚至产生基督徒去找某某教会比较「灵」,某某教会的牧师「预言或祷告比较準」等等,这些不良的影响更甚坊间的心理测验

 

宋祖骏提及,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呈现在星座运势与占卜结果中,例如:「人际关係要留意,小心得罪他人。」、「你个性比较外向,但有些时候也会展现内向一面。」然而,撇开一切条件,不难发现,这些叙述都是人世间的「常态」,十个人裡,大概有八、九个都会觉得自己符合上面叙述。

 

基督徒对自身认识和未来境遇,应以「圣经真理」为基础,不在于任何测验结果,甚至是先知预言(当谨慎寻求、查验)。标準化的心理测验或坊间常用的人格类型测验,都有可能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多了解自己,但是,扎根在神话语中,清楚真理,不以人为事物代替神、代替圣经,才能合神心意,不致跌倒。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