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对于未成年孩童的离世,整体社会与体制,该如何反思?(图 / shutterstock)

保母虐童案新闻仍在延烧,对于未成年孩童的离世,令人无比难过,而整体社会与体制,又该带来哪些反思?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于FB深表痛心:「没有人是局外人,大人的不对,要由大人来补救。心怀惭愧的我们,必须相互合作,把这次事件,当成我们打造一个更完善儿童保护机制的转捩点。

 

教会与基督徒当如何更积极来反思及因应?!

伯大尼儿少家园院长江秀圈,总被孩子暱称「甜甜圈」院长的她,其实早有深觉,看重社工及教保人员是当务之急

 

该事件出现之前,她已看见许多热情满满的年轻社工,从塬本踌躇满志到纷纷转行,更说明,保母虐童案牵扯出的社福体系,是一个关键议题,或许也能成为另一种「转机」。

 

她提醒,社会对医治身体的医护人员,都给予相当的尊重,而相对关怀人身心状况的社工、教保人员,却相对不被社会重视。特别,此保母虐童及社工与机构问题,接连遭社会舆论围剿,的确令人扼腕;而一位捨法律选社工的青年,勇于为社会服务,却成了上铐、个资几乎公诸于媒体的焦点,恐造成社工可能成了一个大家不敢选择的行业。

 

对于未成年幼童的离世,整体社会与体制,该带来哪些反思?家庭功能无法完全发挥的不健全情形越多,让社会的需要就越多,保母、社工、教保人员对于许多安置机构都是远远不足的。江秀圈提醒,所以这是整体社会需要一起面对的课题

  • news-details
  • 伯大尼儿少家园院长江秀圈,谈及保母虐童案件,对于社工深感不捨,社工及教保人员短缺,早已是社会该关注的事实。(图 / 江秀圈  提供)

身心问题,其实犹如「隐形炸弹」

针对这起令人髮指的保母虐童案,已超乎常人想像,许多虐待致死的行为,不禁让人思索,当初,机构把关保母的机制,审视过程中…等等,到底哪时候出了问题?

 

江秀圈提醒,因为身心问题有时是很容易「隐藏的」,如同「隐形炸弹」,不知何时会成为触发的引爆点,事实上,保母虐童案的后续处理,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要共同承担,付上社会代价的 ,更要小心处理。

 

如同报章所点出,保母的种种不人道做法:孩子全身多处伤痕、指甲被拔光、骨盆及四肢都被打到变形,可见该保母身为照顾者,行为却显现不当动机,案件背后的成年人心理是一个复杂议题,涉及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如发洩压力、情绪勒索、过去创伤投射等。

 

过滤照顾保母或出养家庭等人,相关机构都有把关机制,然而,安置机构多是接纳创伤儿少,几乎需要「身心谘商服务」。社会体制对于身心议题不够重视、或者谘询机制不足等,多会让社会再付上极大代价。 

 

江秀圈说明,伯大尼儿少家园经营以夫妻为照顾者的「家庭式安置」,收纳创伤儿少直到18岁离院,期创造完整的家庭式照顾,减少兄弟姊妹必须依性别或年龄,被分开派案照顾的无奈。

 

目前接纳个案已有五组「亲手足」,帮助确保孩童在基督的爱裡、安全的生活、正常的学习範。平日,有些孩子需要安排心理谘商的协助,因为在塬生家庭种下的伤害,仍有一条极长的身心復塬之路要走。

  • news-details
  • 伯大尼儿少家园採取「家庭式安置」,照顾需要的创伤孩童。(图 / 江秀圈  提供)

她殷切地说:「期望社会可以转一个观念,对于身心谘商就如同上一趟『心理的健身房』,平时就需要做好心理健康的保养。有专业的身心教练帮助,必要时正确用药,相信能健康面对身心障碍者议题,进而促成一个健康的社会。」

 

来到伯大尼的孩童多遭受不当对待,他们就如同一个一个「小火山」。江秀圈喜乐于看见孩子在这此成长,两年多来,火山爆发频率越变越小。

 

孩子进入「安全」的环境感,有人安定学习、有人进入校队、有人喜欢画画,都得到很大鼓励。当孩子长大离院后,无论就业或继续就学,几乎都没有再去犯罪触法的问题。减少变成犯罪的青少年,才真正是社会的福音。 

 

感谢神,教会很有福气,有基督的爱,以及关心家庭议题的课程讲座、主日学教导,还有其他家庭可彼此帮补学习,看见其他人的教育方式及不足之处,都可帮助家长与孩子,不再依照情绪性方式去处理生命状态。

 

教养孩子在E世代更具挑战、不易,江秀圈鼓励父母们,取用提摩太后书1:7,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来养育孩子。

  • news-details
  • 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梁蓓祯点出,此新闻事件最被淡化的是:父母。(图 / 本报资料照、 shutterstock)

无人想发生不幸,事件中的「父母」被淡化

梁蓓祯身为FIGHT.K教会主任牧师张蒙恩的妻子,于2015年离开教职,现为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她受访时表示,整个新闻事件都让人难过,悲惨的背后更牵扯太多层面,包括家庭功能、保母机能、社工体系等,若只是单纯以某个点去论断或责怪,可能情绪宣洩过后,事情就被画上句点。

 

没有人想要发生不幸,而为孩童、社工表达不捨后,该如何避免再发生憾事?

 

这起事件最被淡化的是:父母。

 

梁蓓祯提醒回到塬点,若家庭功能较正常发挥时,其实就较能减缓社会缺乏之处。实际上,全民有责,无人能置身事外。而身为家长,更该关注什么呢?

 

圣经〈诗篇〉127:3教导,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孩子是天父所赐产业,父母接受这份产业时,是否当成「礼物」?或是不想面对的「意外」?当出发点不同时,结果也会不同。

 

甚至,有时父母满心欢喜接受礼物,会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照顾、教导,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孩子或正确的方式。反之,若不珍惜礼物,就更无正确性可言。

  • news-details
  • 父母面对天父所赐的产业时,是否当成「礼物」?或是不想面对的「意外」?(图 / shutterstock)

父母是在地上被神所託付产业(孩子)的管理者,有信仰的父母亲,更应把孩子时时带到天父面前,建立一个「第叁方」,也就是从神真理而来的共同价值观,而非按着爸妈心情来决定教养,而是按着天父的真理。因为天父对于每个孩子,都有美好计画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箴言23:13)

 

因此,当孩子面对管教时,不会误认其做错事被处罚;受规範,并非爸妈喜不喜欢的问题,当孩子减少「被抛弃」的不安全感,才能回归到合宜亲子关係。

 

梁蓓祯在第一线陪伴过许多父母、也照顾许多孩子,她直言,当面对愿意学习的家长,相关课程、亲子教育等会提供相当的助力;反之,父母亲「拒绝改变」所衍生出的问题,反而更需要积极因应。

 

鼓励教会更应积极思考,如何帮助基督徒父母、未信父母培育孩童。若只认定在「来教会可以建立好品格」而已,就实在太可惜了!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以弗所6:4

牧者及弟兄姊妹都应反思》

孩子送来教会学习品格后,课业还是比生命重要?

如何让人看见,孩子进步的能力,不是补习补出来的,而是天父的教导?

或者考上好学校比跟上耶稣,更对人生有帮助?

孩子能敬畏神而不会目无尊长吗?

有神同在的福音,是否成为一种生活型态?

 

当教会能更积极地靠近未信者的担忧,创造每一次对话的机会,用圣经角度去连结、去帮助,并将人带到真理面前,不再只停留于被动式地为人代祷、解决病痛,人才不会在满足慾望后而离开了神。

  • news-details
  • 陈光道牧师点出正常的家庭运作,无可取代。(图 / 陈光道IG、shutterstock)

父母该如何当父母?

陈光道牧师与妻子已升任祖父母,看待「保母两姐妹虐童案」,深感这是一个令人悲痛的社会事件。

 

他表示,正常的家庭运作,无论如何,孩子都要「父母自己带」才能安心。很难想像,一个父母会把孩子交给非生养的保母来照顾。即或交付给保母,一般父母也会按时接送,并相当留意且敏感于孩子的反应。

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裡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神的话告诉我们身为父母的心,当转向自己的儿女;也让儿女的心因着转向父母而能得着真实的安慰,免于咒诅,并而能带下祝福。

身为父母拥有一个很神圣的责任,是神所赋予父母的,就是担负培育和成全下一代,因为儿女是神所赐的产业。唯愿天下父母,都能尽己之力,来成为下一代的祝福。

—玛拉基书4:5-6

陈光道指出,现代人生活不易,整体大环境下「双亲往往都需要工作且繁忙」,很容易为了家庭经济需要,无形中忽略孩子成长的需求。

 

何况,此案中因着父亲失踪、母亲入监,传统上,或有祖父母或亲戚来协助照顾,但这个家连这第二层的功能也缺失时,只能仰赖社会资源照顾。

 

所以,实际上若遇到失却人性、唯利是图的褓母,註定这孩子必然身心伤痕累累,即或看来好一些的褓母,也难以全然取代亲生父母的抚养。

 

养育孩子的「次序」,对你来说优先吗?

身为过来人的他,可以理解身为父母的为难,但更重要的是,对事情的先后次序、轻重缓急的认定。

 

若父母能把养育孩子摆在重要的次序上,即或是保母,也能有国家社会的认知,知道孩子是未来的主人翁,而尽已之力来陪伴孩子的成长,相信如此悲剧能减少和降低。

 

回到基督信仰,亦看重家庭功能和教育,而「家」本就是国家社会最基本单位,基督信仰也是从家庭开始。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培育场域,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需求和成长困惑,身为父母需不断调整身段,并学习如何扮演好成就孩子生命每一阶段的责任。

不可否认,身为父母是没有放假的!这一个终身职,是重要且荣耀的职位,也背负终身学习的角色和职责。

 

愿透过这次事件,无论是社会或个人,不是只停在漫骂、指责,而能反躬自省,更加看重家庭,并深植家庭的建造,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即或我和妻子都已经煺休了,孩子也都在婚姻家庭的阶段,我们身为父母的,仍是常常想到孩子们工作、成家的不易,除了期待孩子都能在各方面独立外,也期待他们在各方面都能蒙神的厚恩,并协助他们走在讨神喜悦的道路上。」

 

面对家庭功能日益丧失的世代,唯愿基督信仰的教导,能够成为这世代的明灯和引领。

相关阅读》

保母虐童案》别急着挞伐,请给正在努力的社工师们一个讚、打打气!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