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在成为以色列王之前,有七年半的时间躲在亚杜兰洞,躲避扫罗的追杀。在这看似被逼迫的过程,实则有神美好的计画在当中……
被逼迫,实际上却是大卫成为以色列王最重要的熬炼。
圣经中记载着,大卫杀死了巨人歌利亚后,扫罗无论差遣大卫往何处去,他都做事精明。扫罗就立他为战士长,众百姓和扫罗的臣僕无不喜悦。然而,就在大卫看似已经越来越接近命定之时,神的计划却是将他远远的带离开扫罗的身边。
那时,大卫在扫罗的宫殿中服事,看似成为君王实习生的他,岂知却开始遭到扫罗的妒忌与恐惧,以致在接下来的岁月当中不断地被扫罗追杀。
「荣耀丰收教会」陈维濬牧师指出,当大卫击杀了歌利亚之后,他却为了躲避扫罗的追杀,有七年半的时间躲到了亚杜兰洞。但在这外表看起来是被逼迫的过程,实际上却是大卫成为以色列王最重要的熬炼。
「荣耀丰收教会」陈维濬牧师分享《君王之路系列信息》。(图 / 陈维濬牧师提供)
神透过扫罗来熬炼大卫生命的叁阶段
阶段一》扫罗的忌妒
大卫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同众人回来的时候,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裡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歌唱跳舞,迎接扫罗王。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扫罗甚发怒,不喜悦这话,就说:「将万万归大卫,千千归我,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从这日起,扫罗就怒视大卫。(撒母耳记上18:6-9)
「千千……万万」本来这种诗歌中的「对仗用法」,意思就是表示「扫罗和大卫都杀死千千万万」。此处说明,大卫与扫罗都获得了以色列全国上下之爱戴;但扫罗偏要断章取义,这真是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下列经文当中,可看到大卫被扫罗仇视的塬因,或者说看到大卫逐渐赢得人心的关键:
1.做事精明
大卫做事无不精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扫罗见大卫做事精明,就甚怕他。(撒母耳记上18:14-15)
大卫做事有智慧并且慎重,清清楚楚,不打马虎眼。所以团队不单在他的管理领导之下有效率、清楚。跟着他的人也在当中学习、受益。
2.英勇战功
大卫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同众人回来的时候,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裡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歌唱跳舞,迎接扫罗王。(撒母耳记上18:6)
以前在旷野击打狮子与熊的大卫,虽已算是「勇者」,但在击杀歌利亚之后,更使得他一举成为全国皆知的「得胜者」。
3.生死之盟
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就与他结盟。约拿单从身上脱下外袍,给了大卫,又将战衣、刀、弓、腰带都给了他。(撒母耳记上18:3-4)
扫罗没有朋友、也没有相信的人。但是大卫居然有「生死盟」,而且还是扫罗的儿子。
从经文中来分析,约拿单这些礼物可能都是「盟约的证据」,大卫本身没什么钱,故只单向接受约拿单的礼物。而这些礼物又有「王位」的象徵,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裡的盟约内容可能是跟「王位继承」相关。
4.众人的喜爱
但以色列和犹大众人都爱大卫,因为他领他们出入。(撒母耳记上18:16)
扫罗因为惧怕大卫,给他千夫长的军职,外派去打仗,反而让大卫获得更多人的信赖与喜爱。在希伯来的观念中,「名声」包含一个人的声望、品格和诚信。表示大卫的人格美好,使得以色列和犹太众人都爱大卫。
5.神的同在
扫罗惧怕大卫;因为耶和华离开自己,与大卫同在。(撒母耳记上18:12)
实际上,扫罗惧怕大卫的真正塬因,是他发现大卫有「神的同在」,而他已经没有了。扫罗除了「王位」,一无所有。
阶段二》王的通缉令
当神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攻击搅扰他后,扫罗的忌妒越发的蔓延。因为,当他失去了「神的灵」,同时也失去了「对于罪的感觉」。
从扫罗追杀大卫的事件来看,一个没有「圣灵」的领袖,除了先前提到的妒忌之外,还会有以下的特徵:
1.愤怒(Anger)
从这日起,扫罗就怒视大卫。(撒母耳记上18:9)
2.恐惧(Fear)
扫罗见大卫做事精明,就甚怕他。(撒母耳记上18:15)
3.欺骗(Lie)
扫罗听了约拿单的话,就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说:「我必不杀他。」(撒母耳记上19:6)
4.暴力(Violence)
扫罗把枪一抡,心裡说,我要将大卫刺透,钉在墙上。(撒母耳记上18:11)
阶段叁》流浪的旅程
1.大卫离宫
大卫离开基比亚逃往拉玛之前,他经歷了扫罗几次的莫名追杀,而约拿单答应协助大卫确认扫罗追杀他的动机,是不是一时气愤导致。
大卫对约拿单说明他打算缺席与扫罗的餐会,约拿单答应帮大卫看扫罗的反应。后来,约拿单确认了「扫罗要杀大卫」,最终,大卫确定离开了服事约6年的宫殿。
2. 祭司亚希米勒的帮助
逃避扫罗加害的大卫,他的状况相当悽惨,应是没有食物也没有武器,才来到挪伯祭司亚希米勒处寻求帮助。祭司询问大卫为何没有随从,大卫骗他说自己是从事秘密任务。于是,祭司协助大卫,给了他陈设饼(食物)与歌利亚的刀(武器)。
祭司帮助大卫的事情,有一个目击者以东人多益,他对扫罗说:「我曾看见耶西的儿子到了挪伯,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那裡。亚希米勒为他求问耶和华,又给他食物,并给他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
扫罗知情之后,要求侍卫去杀祭司,但他的臣子不愿意。于是,扫罗便叫多益去杀,多益遵命进行,灭了祭司城,包含小孩与牲畜,仅有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裡。
大卫自认祭司遭遇的不幸是他的责任,所以他应该负责保护倖存的亚比亚他。这次的事件,导致整个「祭司体制」离开了扫罗,转而跟随大卫。
3. 大卫「装疯」逃离迦特
后来,大卫为躲避扫罗,逃到迦特王亚吉那裡。迦特是非利士五大城之一,大卫杀死的歌利亚就是迦特人。
当时「鬍子」是男人尊贵的象徵,大卫为要让亚吉相信自己发疯了于是「将唾沫流在鬍子上」,完全不顾羞耻的装疯卖傻,只为活命,可谓是「能屈能伸」。
4. 亚杜兰洞
大卫就离开那裡,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裡。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裡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裡;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撒母耳记上22:1-2)
「亚杜兰(名)」塬文「 עֲדֻלָּם (`A-dul-lam)」有「人的正义」之意。此地,位于以色列的高塬地带,在迦特到伯利恆的半路(低地)上。「亚杜兰洞」指的应该是亚杜兰城附近的石灰岩山洞,以易守难攻闻名。
而跟随大卫的人是受窘迫的、欠债的、心裡苦恼的…,大卫没有嫌弃。此时,大卫才渐渐安身立命,有跟随者,有根据地,有先知,也安排了父母与家族成员的安全。
陈维濬强调,「困境」有时候是为了让人更清楚或省思「自己的唿召」。对大卫来说,他在亚杜兰看着王城,这虽看似感觉自己已经远离了「王的唿召」,但若没有亚杜兰这段被放逐的经验,或许大卫败坏的速度会更胜于扫罗。
故而,「亚杜兰洞的沉淀」这经歷对大卫来说,实则是他的「君王之路」中,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