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拉希尔·帕特尔(Rahil Patel)过去为知名的印度教祭司,现为牛津基督教护教学中心(The OCCA)的演讲者和导师。(图 / shutterstock)

帕特尔曾受印度教上师委派,在欧洲各地建立印度寺庙,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使其跃升为国际讲员;然一次,他坐在画作《最后的审判》下方,深感震撼耶稣」完全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开始对「耶稣」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迷恋」,每每旅行,总不由自主地会被十字架所吸引,甚至在其公开演讲中,开始出现了神学上的变化,上师对此相当不满,甚至最后,双方爆发了剧烈衝突...

  • 葛理翰佈道协会(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曾将帕特尔的故事拍成短片。(影片来源/葛理翰佈道协会Youtube频道)

定居于英国伦敦的印度教家庭

因不想失去认同,而恪守传统

自幼,拉希尔·帕特尔(Rahil Patel)便随家人搬到了英国伦敦定居,因家庭视教育为地位象徵,而上了一所好学校;而该校保留传承了基督教文化传统,帕特尔初次接触到唱讚美诗、向神祷告及圣诞节。

 

然而,如许多移居的印度家庭,他们不想失去塬有的认同,为了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每週末,家人们都会聚集在伦敦当地的印度教寺庙聚会;在家裡,也用一整个房间来作摆设、供奉印度教神。

 

青少年时的帕特尔,因父母长期争吵而焦虑恐惧,于是更加投入寺庙生活,16岁时,便能发表关于古代印度教经文卓越的演讲,令「古鲁吉(Guruji,教派上师)」印象深刻,随即邀请他成为斯瓦米(Swami,祭司/导师),这份认同的招唤,令帕特尔怦然心动。

 

因在教派中,「古鲁吉」被视为「上帝的化身」,一言一行都是神圣的,他于是在19岁时离开家跟随对方,前往印度西北部的修道院。

  • news-details
  • 左图:帕特尔着有自传《被爱寻见:一位印度教祭司与基督相遇的故事》(Found by Love:A Hindu Priest Encounters Jesus Christ);右图:帕特尔与孩子合影。(图/Rahil Patel脸书及社群平台X)

一个声音说:你做了正确决定吗?

沐浴恆河盼获新生,却依然故我

修道院训练严格,天未亮,僧侣们就得起床洗冷水澡、冥想、集体礼拜,再操作清洁或製作花环等杂务,之后,就会一直研习到深夜;起先,这一切都令帕特尔兴奋不己,直到一个月后,一件事动摇了他。

 

当时,正在集体礼拜的他,于鐘声与鼓声敲响之际,却清楚地听到另一个声音,在左耳低语问道:「你做的决定正确吗?你来对了地方吗?

 

帕特尔回忆:「这让我很震惊,在接下来的崇拜时间裡,我内心一直在挣扎、告诉自己这是『玛雅』(印度教对邪恶力量的称唿),正试图扰乱我的命运。」儘管如此,他仍被往后接踵而来诸多疑虑,层层围困。

 

修道院中,不乏出家几十年的人,但生命却与凡夫俗子无异,即使长期禁食、阅读和冥想,却仍然易怒、善妒和怨恨,帕特尔也坦承:「我也不觉得自己有在改变。」然因表现卓越,六年后,他便升格为斯瓦米。

 

帕特尔开始身着藏红花祭袍、剃了光头,并踏上了朝圣之旅,他前往恆河沐浴,盼能洗净罪污获得新生,却发现,内心的本质依然故我。

  • news-details
  • 帕特尔年约20岁时就前往印度修道院修行,因表现卓越升格为斯瓦米,然而即使踏上了朝圣之旅,前往恆河沐浴,但却发现,内心的本质依然故我,自己并未因此重获新生。(图 / shutterstock)

因画作《最后的审判》而被耶稣吸引

1997年,古鲁吉授权帕特尔在欧洲各地发展教派,他接续于许多大城市建立了印度寺庙,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使其跃升为国际讲员,因深受器重而经常出差,帕特尔在当中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然一次在罗马,他的心意外地被「真实」触动,使其对看似「成功的生活」霎时产生了疑问;当时,他坐在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米开朗基罗的画作《最后的审判》(Last Judgment)下方,深感震撼。

 

耶稣」完全吸引了他的目光。

 

此后,他开始对「耶稣」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迷恋」,每每旅行,总不由自主地会被十字架所吸引;「一个非常不同的『上帝』开始铭刻在我心中,一个比『古鲁吉』或所崇拜的任何图像,都更美丽深刻。」

 

某天,当他在书店买书时,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儿童圣经,才打开读了几页,经文就十分强烈地吸引着他,那灵性与耶稣相遇的瞬间,吓得他赶紧阖上书本、不敢再读下去;然这些经验,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 news-details
  • 跃升为印度教国际讲员的他,品尝到权力的滋味,然其看似「成功的生活」,却在震撼于画作《最后的审判》后开始摇动,他的眼光开始不由自主地深深被耶稣基督吸引。(图 / shutterstock)

公开演讲出现神学变化

勇于向古鲁吉请辞神职

2005年开始,帕特尔在其公开演讲中,出现了神学上的变化。

 

即使仍引用印度教经文,但他却开始谈论一个涵盖全人类的「更大的神,也更多跨域研究、深入宗教技巧,但种种努力却仍不认识「这位神」,他越发沮丧不安,导致须服用多达40片药片来治疗身心疾病。

 

他计划要去拜访古鲁吉,行程期间,另一位资深的斯瓦米向其透露,其实,这一切教义目的,都只是为了推动对方的宗教运动,帕特尔也陆续从其他斯瓦米口中证实此事,越听,他就越发质疑对方的「神性」。

 

拜会古鲁吉时,对方对其擅自改变神学路线相当不满,并以发配他至偏乡来削弱其影响力,而第一次,帕特尔敢于反抗,双方爆发了一场紧张的辩论,最后,帕特尔深深嘆了口气,告诉对方:「我想离开神职。」

 

一瞬间,空气彷彿永远冻结了,最后,古鲁吉说:「好啊!去!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自此,帕特尔与投身20年的该印度教派分道扬镳。

 

在一连串失望受伤后偶进教会

神同在如暖毯覆盖:你到家了

帕特尔失去神职时约40岁,并不知道可以往哪裡去,在歷经一连串失望和受伤后,他放弃了「去找上帝」的念头,开始寻找一般社会工作。

 

然而,就在几週后,当帕特尔漫步街上陷入沉思时,突然间,一座美丽的教堂吸引了其目光,那是周日早上,该教会正在举行主日崇拜。

 

帕特尔回忆:「我一走进去,神的同在就像一条安慰的暖毯,覆盖了我;同时,我听到那明确的低语告诉我:你回家了。那天,他不再有任何顾虑,如孩子般雀跃地对耶稣说:「是!我把生命交给祢。」

  • news-details
  • 帕特尔时常公开分享生命见证。(截图/The Advance Initiative Youtube频道)

印度教与基督教,有何不同?

精神排毒首要功课:安息主爱

过去,帕特尔一直习于用个人努力来取悦神,决志后,要从「宗教行为」转为「看重关係」并非易事,然其见证:「耶稣治癒了我的羞耻、罪恶感、怨恨和愤怒;一种超越理解的平安,如此令人兴奋!」

 

他说:「我意识到,上帝一直在我的生命中、敲着我的心门,引吸我、引导我,即使我热衷于另一个信仰,但祂仍非常看重我的灵魂;耶稣,在我所在的地方与我相遇;这不是宗教,上帝启示的是一份关係。」


在印度教中,身为祭司即意味「完全失去个人身分」,当离开信仰时,名份马上就会被其他人取代,过去曾奉献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但基督教,所在乎就是「与神的关係」及「惟靠恩典一种全新体会是,即使在任何混乱中,基督的平安却不会缺席,这并非来自于个人的努力或自我说服,而是「恩典」,如此真实可触,也会不断增加。

 

恩典与怜悯」成了印度教和基督教的分水岭,在耶稣基督裡,每天都有恩典与爱;而最令帕特尔感动的是:「我被爱,就是照着我塬本的样子,无论何时何地,神的爱如此信实;这让我大吃一惊。」

 

而他也由衷感到,基督徒可以向印度教徒学习「使用日记」更多与神相处;「不是出于宗教行为,而是出于与神的浪漫关係,」帕特尔解释:「我们有一位美丽且非常浪漫的上帝;印度教徒出于宗教义务不时与神明独处,基督徒也可以如此,但为的是:与真神建立更深的关係和真实联繫。」   

 

(资料参考:CTOCCAChurchTimes

  • 帕特尔现为牛津基督教护教学中心的演讲者和导师,常以其深厚的文化理解领人分辨真神与真理,并鼓励基督徒更多了解印度教,以与印度教朋友有更深入的对话;此影片探讨主题为「永生与轮迴有何不同」。(影片来源/The OCCA Youtube频道)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