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4月19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第一浸信会教堂举行科伦拜事件25周年纪念仪式,于科伦拜纪念馆中追悼逝者。(图/Columbine Memorial Foundation )。

25年前的一场校园枪击案「科伦拜事件」,震惊美国举国譁然,枪响中,不仅多人丧生、受伤,倖存者及其家人也深陷痛苦许久,患有创伤压力症候群或忧郁症。

 

一位罹难者的弟弟,侥倖存活下亲自见证因着一次非洲短宣旅程后,学习到感恩和饶恕的重要,才转而与家人一起巡迴全球演讲,一次一次面对伤痛并操练饶恕,期能成为校园霸凌、枪枝问题、自杀念头的守门人,勉励年轻人以感恩饶恕面对忧郁和孤单的问题,不做情绪的奴僕。

25年前骇人枪击案

引人惊觉校园霸凌、枪枝问题

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两名青少年持枪进入校园,枪杀12名学生及1名老师,并造成24人受伤,后两名嫌犯自尽身亡。此事引起美国举国譁然,「科伦拜」成为校园枪击案代名词,更引发对枪枝管制、校园霸凌、电子游戏中暴力元素的诸多争论。后更引起「科伦拜效应」许多类似事件在不同校园中引爆,造成社会大众恐慌。

 

本月19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第一浸信会教堂举行科伦拜事件25周年纪念仪式,除了悼念罹难者,更透过守夜活动怀念、追思。

  • news-details
  • 家属及关怀此事的弟兄姊妹出席追悼会。(图/Gabby Giffords FB)

「瑞秋挑战」(Rachel's Challenge)进行,帮助走出黑暗

亲自于该事件中倖存,现年41岁的克莱格·史考特(Craig Scott)回忆事发时的经歷,在最多人被枪杀的学校图书馆,他目睹两名朋友被杀,当下,他极度恐慌蜷缩在桌子底下,只能不断唿求神以消除恐惧,这时,他脑中突现一声音,指示他逃离图书馆,之后,他躺在地上,不断唿求神的帮助、保护,最后和其他倖存者一同逃离,并很幸运的毫髮无伤。

 

他的姐姐,就是此案件中第一个被杀的学生瑞秋·史考特(Rachel Scott),瑞秋生前是虔诚基督徒,为人善良,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见,她关怀转学者、被霸凌者,时时保持怜悯心。不幸离世后,其家人为其成立「瑞秋挑战」(Rachel's Challenge)。

 

家人们以演讲的形式至全美及世界各地,分享瑞秋生前的榜样,期能因而减少校园枪击事件、校园霸凌的发生和青少年自杀问题。过去25年来,他们已经接触3,500万名学生、家长,而身为倖存者的克莱格,必须因此计画,站上台分享自己的经歷,直面心中的痛苦。

 

经歷「瑞秋挑战」多年的努力,收穫的回馈包括,成功阻止9起校园枪击案发生,并鼓励学生,一旦若听见校园中有枪击案计画,应勇敢向校方反应,如果此举可以拯救生命,就不需担心是在打小报告。瑞秋的父亲达雷尔(Darrell Scott)真诚唿吁:「师长应多关心那些被孤立、独来独往的孩子,防止他们未来成为伤害别人的人。」

  • news-details
  • 克莱格25年中不断以「瑞秋挑战」演讲活动防範校园枪枝、校园霸凌并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图/Craig Scott 官网)

  • news-details
  • 学生于瑞秋挑战演讲后合影。(图/Craig Scott 官网)

倖存者短宣中,学会饶恕放下愤怒

克莱格表示,事件发生后,他陷入极大的愤怒中,无法宽恕兇手,某次甚至暴怒拿刀指着弟弟。同时,他惊觉自己越来越仇恨、愤怒,他彷彿变得跟兇手越来越像。

 

没想到有回,他代替妹妹前往非洲短宣,在难民营为人服务时,看见许多当地比他遭遇更困难的人,促使他慢慢放下愤怒,学习感恩和饶恕。

 

他遇到一位非洲人,部落遭到血洗,一下就失去17位亲人,竟然能够仍选择饶恕。

 

两个月的短宣结束后,克莱格开始练习放手,不再紧握愤怒和不饶恕,而是把它单单交给神,他持续反覆的做,尤其是在新闻上又看见兇手的面孔时。特别是当时的新闻风向,将两位枪手塑造成受害者,认为他们受心理问题所苦,所以才有此枪击计画。此举无疑深深刺痛他的心。

 

而他先前曾和两个枪手接触,发现他们明显有性格上的缺陷,他指出,有此悲剧的关键在于心理健康,如今许多年轻人深陷忧郁、孤单中,或有自杀念头,近年社群媒体更加剧了心理层面的问题。

 

既然问题出在心理上,便要从心灵、灵性上处裡。在「瑞秋挑战」的分享中,他就常常强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对人生之重要。

 

一直在跟忧郁症对抗的他也分享,要解决忧郁症带来的孤独、愤怒、仇恨,可以练习感恩!在痊癒的路上,学习饶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的确,在经歷过不公义的事情后,我们会有许多负面情绪,但我们年復一年的陷在情绪中,我们就会成为它的「囚徒」。

 

因此,他鼓励饶恕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获得自由,饶恕并不是便宜了对方他坦承,会有生气、仇恨的情绪看似很合理,也是一个必经过程,饶恕的确不容易,但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可以靠着恩典慢慢做到。

他说:「饶恕像培养一个习惯,不是一次就可以做到,当我们拥抱饶恕,我们就能放下愤怒,不被仇恨綑绑,有更自由的生命。」
  • news-details
  • 学生在布条上签名响应瑞秋挑战。(图/Craig Scott 官网)

倖存者互助发挥影响力

事发后,许多倖存者都罹患创伤压力症候群,并产生「倖存者内咎」,如今他们都已步入中年,有稳定工作、家庭生活,但他们时不时会想起他们同学的年轻生命,竟永远暂停于25年前,怀疑自己为何能有此刻的幸福?为此倖存者们成立互助会彼此扶持,随着时间也渐渐走出伤痛。

 

而事发当时的学校校长弗兰克·德安吉利斯(Frank DeAngelis)分享,起初,听闻秘书通报校园发生枪击时,只以为是恶作剧,没想到一出办公室就看见了枪手,他保护了一群女学生,并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从一大串钥匙中,找到体育馆的钥匙,顺利将其打开,让学生避难。

 

此后的25年,他每天都会背诵罹难学生的名字,提醒自己绝不能忘记这段伤痛。后来,他因极度悲伤陷入低潮,不明白为何自己能倖存,牧师宽慰他说:「也许你那天就会死,但上帝对你有一个计划。」此后,他不断向学生传递福音及盼望,拒绝被绝望吞吃。

 

2007 年 9 月科伦拜纪念馆开放,以此铭记这段痛心的歷史,在园区的治癒之墙上,遵照家属的意愿,不放上罹难者姓名,而用学生、家长、救难人员的追悼词代替。另外一处则是纪念圆环,圆环中央的地面上有一丝带造型的造景,上面写着:「永不遗忘」。

  • news-details
  • 写有亲友追悼词的治癒之墙。(图/Columbine Memorial Foundation )
  • news-details
  • 4月19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第一浸信会教堂举行科伦拜事件25周年纪念仪式,缅怀「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死者。(图/Colorado Black Community Engagement Coalition FB)

根据歷年来美国枪枝暴力档案统计,自科伦拜事件以来,已有415人在校园枪枝案件中丧生,907人受伤,截至今年四月初,已经发生47起校园枪击案,需要众人起来,持续为美国的校园安全守望!

 

(参考资料:christianpostabcnewsketkncregisterkdvr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