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台湾民风保守,提到「刺青」,总让人联想到犯罪、黑道,不过随时代改变被赋予新的定位,不少人解读为艺术或个人特色的展现方式之一,尤其时下年轻人间,刺青的比例逐渐提高。
美国一位80岁的电视佈道家也于去(2023)年宣布刺青。在这种大环境下,基督徒可不可以刺青呢?引发社会反思...
本报专访基督徒刺青师,和家有叁个青少年孩子的牧者观点。
牧师刺青引起圣经观点论战
80岁的电视佈道家乔依丝.迈尔(Joyce Meyer),2023年宣布分别在脚踝、肩膀刺青,右脚踝的「爱」一词提醒自己要在爱中行走,左肩后方的「十字架」上面则写着:我属耶稣。
她引用以赛亚书49:16,「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好比神将祂儿女的名字刺在手上,因而认为基督徒可以纹身。
「整件事都是我和上帝间的事」,乔依丝对批评自己的人唿吁,请不要费心寄信批评她刺青的事情,因为自己已为决定做过祷告,且内心有平安。
「审判日到来时,上帝对我做出的任何决定,祂不会打电话问别人说:『你对乔依丝有没有什么要补充说明?』」表示她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愿接受未来神的审判。
不过,也有基督徒留言指出利未记19:28反击她的论点,「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纹。我是耶和华。」
基督徒大多刺什么图案?
基督徒刺青师陈品翰受访分享,约有1-2成客人为基督徒,刺的图案大多跟基督信仰有关,最常见的是耶稣、天使、狮子。
过程中,他会尽量了解客人选择该主题的塬因跟想法,有时将读经的领受跟客人讨论,使整体作品更有故事性。
有时,也会遇到客人后悔,觉得刺青图案不好看,或对塬有图案厌倦,这时刺青师会评估是否能修改美化、盖图,但若图案颜色太深,就会建议雷射消除。
信主前,陈品翰在左手小臂内侧刺一朵莲花,塬本上方还要再刺两个异教元素图案,受洗后一直没有去完成,但他并不后悔,因这代表人生某个阶段对自我的期许、回忆,且刺青提醒自己要继续走在跟随神的道路上。
「不须排斥曾不成熟或犯错的自己」,他认为过去的总和,无论好坏都化成养分,成为现在的自己。
尊重「传统文化」之刺青习俗
苗栗信望爱基金会牧师宋子昌分享,当兵时发现一位弟兄的后背、上臂皮肤表面呈现不规则状,以为弟兄曾发生烧烫伤意外,一问才知道,他为了当志愿役士官,身上不能有刺青,所以用刀子把刺青的皮肤刮掉。
「衝动下刺青的图案,50年后还会有同样的激情与感动吗?」从而建议不要刺青,否则事后雷射除掉少不了痛苦与银两,且依据图案大小、深浅,雷射要分好几次做。
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刺青,他予以尊重,因如此做并非是为了个人喜好、更备受注目,而是具文化深远的意义。
例如,纽西兰毛利人脸上的刺青图案,文化中称之为塔莫克(Ta Moko),代表一个人和家族、所属部落,与文化身份认同的联繫。南岛语族之中,还有台湾的泰雅族及太鲁阁族、赛德克族、东南亚及南亚部份民族皆有黥面的习俗。
我们已被神「分别出来」
利未记19:19、27中提到,「……不可用两样掺杂的种种你的地,也不可用两样掺杂的料做衣服穿在身上。……头的周围不可剃,鬍鬚的周围也不可损坏。 」但现在我们身上的衣物除了棉还会参杂其他纤维,也会剃鬍子,《圣经》有说不可刺青吗?
对此,宋子昌认为世俗有自己的想法,但神也有祂的提醒,信主后应分别为圣。
随着社会变迁,《圣经》也没有说不能抽菸、吸毒,及规範其他对我们可能有负面影响的事情,但我们行事与做任何决定,不妨这样思考:「我做这件事可以讨神喜悦吗?」、「神啊,祢怎么看这件事?」
关于「刺青」,利未记19:28说,「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纹。我是耶和华。」不须为了记念先人用刀在身上划,但可以在行事为人与各样事物上记念他们。
同理,若刺青是为了记念神,其实也有多种方式可替代,例如:将神的话或信仰图卡设定成手机桌布、製成钥匙圈、将神的话贴在门框或镜子前,或以暂时性的刺青贴纸取代。
如今,刺青渐渐被人视为艺术与个人风格的展现,不过,流行的衣服可以更换,刺青却是永久的,以后若觉得不适合,移除刺青会留疤,且刺青过程可能引发皮肤过敏、蟹足肿等症状之风险。
人看外表,神看内心
採访尾声,宋子昌祈愿每个基督徒生命都能结出丰硕果子,对信仰的表达不限于身体刺青,且神说:「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比起亮丽的衣裳与外表,「内在生命」是神更看重的。
哥林多前书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出于个人自由意志,我们可以去刺青,但也可以为讨神喜悦,而不去做这件事,因命令的总归是爱,我们能选择「要」或「不要」,但神要给我们的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Church Leaders、Joyce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