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禧年基金会圣经经济伦理研讨会,今年以《大债时代》为题,邀请曾巨威(左)、雷倩(中)等专家担任讲员,并邀董事长陈建信引言与回顾。(图/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 提供)

「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以下简称禧年基金会)于1999年7月成立,持续推动基督徒建立对圣经金钱财富观和经济伦理的重视,冀盼能本于信仰真理,众肢体一同实践价值正确的简朴生活。

 

禧年基金会董事长陈建信弟兄回顾,自2001年起,禧年基金会每年举办圣经经济伦理研讨会,2012年讨论「富与贫─伦理与圣经的省思」、2013年着眼「房屋与土地:圣经观点」、2014年谈「留什么给子孙?」,时过10年后,在今(2024)年则借用多年前公视推出的戏剧《大债时代》为名,又一次对贫富差距、债务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债务」已成全球共同问题

《大债时代》时代剧中的几位年轻人都汲汲营营的为事业、累积财富与人生目标打拼,也各自因此焦头烂额、蜡烛多头烧,甚至不约而同的揹负债务,被追逐金钱压到喘不过气。

 

随着世界局势持续动盪,现今,钱早已不只是个人陷入财务窘境,各国亦是债务氾滥、对金融财政政策迷茫,连带影响世代正义,造成道德衝击。

 

为此,大会邀请台湾以色列投资合作中心创办人林荣恩执行长任大会主持,由前新加坡霸菱亚太基金投资合伙人雷倩、禧年基金会执行董事胡业民、政治大学财政学系名誉教授曾巨威,及中华福音神学院基督教神学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学信担任专题讲员进行分享。

 

林荣恩于引言中进一步指出,上帝创世时不只创造人类,也创造了经济活动,「只不过起初没有货币市场、金融市场,这些由人发明的制度,纵有借贷,多也仅限于所需物品的借用/以物易物,直到『货币交易』这项伟大发明出现,交易媒介自此全然改变。」

  • news-details
  • 贴合时代脉动的题目,吸引弟兄姊妹们踊跃参加。(图/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 提供)

起初,货币的定位居于配角,但因做为交易媒介,货币也代表了购买力和权力,再加上其可持续累积的特性,诱使人类贪婪的罪性启动,不断追求更多,亦让大量握有货币者,拥有了影响经济、他人与国家的能力。

 

「脱实向虚」成经济发展趋势

就此,雷倩博士以「当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脱钩─反思价值分配」为题回应。

 

雷倩指出,目前处在一个币值不断贬低、物价上涨的经济混乱年代,如同启示录6:6所指「我听见在四活物中似乎有声音说:『一钱银子买一升麦子,一钱银子买叁升大麦,油和酒不可糟蹋。』」

 

造成混乱的另一源头,则是发展趋势朝「脱实向虚」迈进,意指国家脱离了以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实体经济」,过度着重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虚拟经济」交易活动。

  • news-details
  • 雷倩透过旁徵博引,带众人概览当今金融市场现况。(图/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 提供)

纵然在合理範围内,虚拟经济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但考察当前金融市场现况,「虚拟经济」世界中的贪婪与掠夺,还有日益复杂的衍申性商品,都让上位者与一般民众的资讯落差更加放大,上位者更有声量与手段来主导经济发展动态,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雷倩也提醒,在疫情、缺工、缺料的情况下,带动企业加速转型,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智慧转型处方笺,产销结构因而重组,朝开创新产业、新商业模式前进,希望能带动新产业与新形态的生产力。

 

然而,大肆改变与高度竞争下,连带也产生厂商打价格战、产能过剩,连带引发许多已见/未见的债务陷阱,也亟需全球重新获得共识,发展能互通有无、彼此连通的「公平、近用」环境,包容各族群、语言、性别、教育背景、城乡与地区,也顾及各类无障碍之需求,让资讯/资源易读易懂,以降低取得门槛。

  • news-details
  • 曾巨威分析近20年来,政府财政政策与发展趋势。(图/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 提供)

再思所得分配不均的肇因

长期深入研究国家财政状况的曾巨威教授于其后分享「财政赤字、公共债务与所得分配不均─开源与节流何者为重」直指社会所得分配不均的状况,根柢问题是贫富差距的持续恶化,进而分析越发悬殊的肇因、尝试提供解方。

 

曾巨威表示,谈到所得,最关键的就是「货币」,理论上政府有很大力量可以制定政策来影响分配状况、缩小穷人与富人的距离;亦能透过社福政策辅助,改善弱者的不利处境。

 

「不论採取何种方案,关键是政府部门担负起更吃重角色、发挥功能!」曾巨威唿吁,公部门需先做到收支平衡,避免年年赤字、年年举债,而这一切的起头,就是操练「开源并节流」的课题。

依据曾巨威的观察,疫情后台湾财政与租税面临12大挑战,可分为「传统的重要问题」与「新生的关键议题」两面向,当中各有6个要点,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要项如下:

 

◆传统的重要问题:

1.财政纪律之维护与强化

2.贫富差距扩大与政府财政责任

 

◆新生的关键议题:

1.人口结构变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2.气候变迁下之财政收支调整

3.两岸关係与地缘政治下的国防支出压力

综论以上5点,曾巨威认为,不分家庭、企业或政府,每个单位都需要有理财规划,但因政府会影响到的层面与人数最广,财务规划更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考量的不只是齐头式补助/奖励,而是要整合式分配,让贫富差距不因此无限度扩大。

  • news-details
  • 曾巨威分析近20年来政府财政政策与发展趋势。(图/shutterstock)

但从1993到2022的财政数据报告来看,曾巨威分析收支结构,当中有11个年度有些许盈余,其他则是有赤字的状况。报告中也能看见预算种类与分配金额多寡,更加体现出需要众多,但资源有限」的课题,务须做好分配的调度,并对已经呈现不均之处着手改善。

 

再加上台湾人口结构面临高龄化与少子化的双重夹击,以及气候异常一则造成经济损失、侵蚀税收,二是国际间也开始着手徵收气候相关税费,都有可能导致所得分配不均的加剧,连带影响政府预算科目分配,造成彼此间的「排挤效应」同样值得长期留意观察。

  • news-details
  • 政府政策将会左右贫富差距,需要更留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图/shutterstock)

曾巨威再次提醒,货币虽在经济体系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但长期的政府赤字、不断加深的贫富差距、甚至是过度消费,都会导致债务问题持续膨胀,带来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崩盘的惨况。

 

为此,则希望政府财政体系能建立「预警机制」,与其出问题后才紧急进行事后的补救或校正措施,更应先一步防範/警告问题将要发生;建立一套具体有效的债务预警制度,将有助于未来各级政府之债务主管机关及债务监督机关对政府财务状况的管理与控制。

  • news-details
  • 研讨会大会同工与讲员合影留念。(图/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