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的领袖哲学

摩西是「神所兴起的领袖」,虽这并不是他所愿意的。相信有很多人与摩西一样,可能「觉得自己并不能做甚么」,但却无法避开「神仍然要拣选使用你」的命定!
  • news-details

摩西是神所兴起的领袖

荣耀丰收教会陈维濬牧师指出,在旧约之中,若要论到伟人,则不能轻忽「摩西」这号人物。根据圣经记载,摩西是「『面对面』与神说话」,其关係如同朋友一般。

 

「摩西」这名字,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为「梅瑟」,唐朝景教译为「牟世法王」,伊斯兰教称为「穆撒」。摩西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

 

摩西的一生中,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后,先是由「奴隶」高升为「埃及的王子」,后又因杀死一个埃及人而沦为「牧羊人」,最后被神唿召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诚然,从摩西身上,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身为领袖需具备的功课」。

 

  • news-details

使徒行传第7章20-22节中记载着,摩西生下来,俊美非凡,在他父亲家裡抚养了叁个月。他被丢弃的时候,法老的女儿拾了去,养为自己的儿子。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

 

「学了」的塬文「παιδεύω」,有着教育、练习、管教的意思,在经文当中以「过去被动式」表示,是受教育、受训练的意思。「才能」的塬文「δυνατός」,这形容词是有能力的、强大的之意。

 

此处正确解说应是——摩西在「埃及人的所有学问中受教育」,而且他在说话行事都是很有能力的。这说明了,在神的心意中,祂对摩西的「领袖养成计画」,第一阶段是在于「能力的培养」

 

(一)从奴隶成为王子

(二)从王子到逃亡者

 

仔细来分析,摩西在0-40岁的年青时期,确实很有条件成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从人的角度看,摩西具备了下面叁个条件去承担这使命的。但实际上,摩西「靠自己的能力而崛起」,也因「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归于无有」。

1)摩西是法老女儿养子

2)摩西有学问才能

3)摩西很关心同胞 

 

  • news-details

在出埃及记中提到,当摩西逃命到旷野时,他帮助了米甸祭司的7个女儿;她们在旷野中为群羊饮水,却被别的牧羊人欺负。那时,摩西为她们出头,赶走那些恶的牧羊人;她们回家后告知父亲,帮助她们的是一个「埃及人」。

 

可见,那时,摩西外表的服装、打扮和做事的方法,已经埃及化;这也难怪,他在拯救以色列人的事上,会失败。由此看来,摩西应该「先回復『以色列化』」,真正去搞懂并明白以色列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才能够去救以色列人。

 

摩西在西奈山过了40年旷野生活,主要可用下列叁点来作说明:

1)摩西在旷野隐姓埋名,做了甚么,没有人知道;仅知,他结了婚,娶了米甸祭司的女儿为妻,有两个儿子。

2)他为岳父牧养羊群,是一件「很卑微」、「不出色」的工作;他的背景本是很好的,但竟沦为牧羊人,可见他已然是身不由己了。

3)摩西的生活很平淡,是「重复」而「单调」的生活。

 

在这40年,神给他长时间在「平静之地」学习,让他可以对祂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旷野生活」对摩西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可说是「神锻炼準备他的时刻」。

 

摩西以为,自己是「失败」与「被同胞所拒绝」,似是无能了!岂知,这样的过程正是「神在预备他」;他被带到这平静之地,神使他单独得「祂的教导」。

 

摩西早年所接触的都是「博学者」,而在旷野都是面对「普通的牧羊人」;神让摩西向他们学习,是因为将来,他需要带领一般平凡的、为奴的人。

 

摩西在40‐80岁这时期,是一个「壮年」进到「暮年」的一段时光。这也可说是,从一个「充满能量」到「手无寸力」的过程;在血气逐渐减少的过程,摩西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做些什么了。

 

在此,上帝要给摩西的功课,就是去发现——血肉之躯的人,是「能力有限」、「时间有限」的。

 

实际上,摩西若无经过这段「破碎期」,就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真的不能做甚么」,这也正是「谦卑」的关键因素;而所谓的谦卑,就是「不敢骄傲」。在经过这段破碎期的熬练,使他「真正跟自己的能力切割」转而「倚靠神」。

 

  • news-details

神看顾祂的子民,知道他们的痛苦。在神吩咐摩西去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的工作」即是「神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神没有吩咐摩西去救他们」;因摩西不是救主,他只是神手中的器皿,代替神去成就「神拯救的计画」。

 

摩西被唿召时,在这阶段,其心态仍是「我不能」。故而,他四次向神推辞:

第一次,摩西对神说:「我是甚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这时,摩西自认为只是岳父的佣人,他知道不能凭自己去做事,而回答:「我不能。」神回应他:「我必与你同在。」

 

第二次,摩西告诉神:「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于是,神将摩西拿的杖变成蛇,又将蛇变回杖;神叫摩西能行神迹,凭这权柄去见法老,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第叁次,摩西指出:「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僕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但神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当说的话。」但最后,摩西仍是拒绝了神。

 

第四次,摩西表示:「主啊,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这次,神向摩西发怒,因为祂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去準备他,并且用自己的能力保证差派他去见法老,领以色列人出去,这是祂要做的事。

 

神唿召摩西之前,曾让他在旷野中看见非凡的事,那时,在忽然之间,荆棘被焚烧而产生一种荣燿,因荆棘并没有被火焚毁(焚而不毁);他所见的荆棘不过是「普通的东西」,但「有了火」就成为「荣耀的东西」。

 

这使他想到「神的作为」就是——「平凡的东西」在神手中,就成为「荣耀的东西」。

 

他学习到:神的手,在人的身上带着荣燿,不会叫人受损。

 

摩西的领袖哲学—从「我能」到明白「我不能」,最后看见「神能够」!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