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爱的人总让你心碎?走出心碎3要诀

你的心最常繫在「谁」身上?「谁」最常令你感到心碎?通常越在乎对方,越容易感到「受伤」!
  • news-details

叁个圣经人物在爱中屡屡心碎

心欣城市教会王秉韵牧师分享,圣经中有对姊妹在爱中多次心碎,就是拉结和利亚。

 

创世记29-30章描述,雅各骗取长子的名分与祝福后,逃亡到舅舅拉班家中,在人生最痛苦时,他看到拉结,忍不住放声大哭,此时拉结给他极大的安慰。

 

两人可称一见钟情,雅各为拉班工作,不要任何工价,仅想娶拉结为妻,还愿意为此工作7年。7年后,终于到举办宴席的时刻,然而,雅各娶的人竟是利亚!拉结只能暗自流泪,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结婚。

 

有幸步入婚姻的利亚,也痛苦不已。当雅各发现娶的人是利亚,感到失望与被欺骗,直言:「你向我做的是什么事呢?我服事你,不是为拉结吗?你为什么欺哄我呢?」利亚在新婚之夜隔天,就得知丈夫心中所思所想都是「另一个女人」,亦会难过与埋怨。

 

接着,与利亚结婚7天后,雅各用再为拉班工作7年的代价,才娶到拉结。自此成他们心碎的开端,拉结要与人分享丈夫,心中常感到不安、恐惧;利亚得不到丈夫宠爱,人生丧失意义与价值感—两人如「宫廷剧」勾心斗角想夺得宠爱。

 

利亚怀孕生子时分别说:「耶和华看见我的苦情,如今我的丈夫必爱我。」「我给丈夫生了叁个儿子,他必与我联合。」「神赐我厚赏;我丈夫必与我同住,因我给他生了六个儿子」

 

从利亚的言论中,可发现她将自己的价值、安全感,放在是否能得到丈夫的爱,以及为丈夫诞下子嗣。

 

看到利亚不断生产,拉结心中非常忌妒,为要拥有孩子,她将使女给丈夫为妾,当利亚有7个孩子时,因着神的顾念、应允,才终于生下自己的孩子,拉结表示,「神除去了我的羞耻」。

 

儘管拥有一个儿子,她却将儿子取名约瑟,意思为:「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可见心中仍没有安全感,渴望拥有更多孩子,巩固丈夫宠爱。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雅各,也同样心碎不已。

 

  • news-details

1.聚焦于神,找回不变的价值

如同上述故事般,王秉韵提到,许多塬本相爱的人们,都曾在爱中感到心碎,最终,关係越发疏远,甚至互相厌恶。

 

回到圣经,拉结与利亚都想从雅各身上获得爱、价值和安全感,但其实真正施展怜悯及恩典的是神。

 

创世记29:31说,「耶和华见利亚失宠,就使他生育,拉结却不生育。」后面30:22又提到,「神顾念拉结,应允了他。

 

不过,即便利亚和拉结已经拥有神的爱,她们心中仍不满足,还想要「抓住」丈夫的宠爱,而「神」似乎沦为二人「得着丈夫宠爱的工具」。

 

当我们的「满足」来源不在于「耶稣基督」时,一定会感到失落、沮丧。诗篇16:4-11指出,「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我嘴唇也不提别神的名号…」若用别的事物代替神,必会愁苦,但人容易把神量的美好事物,如另一半、孩子、工作或财务,当成价值感来源。

 

王秉韵以自己为例,身为一个母亲,她下班后要立即忙着準备晚餐,若端出热腾腾的饭菜后,孩子的回应却不如预期,心中就会感到失落、难过,甚至生气,为何如此?

 

她发现自己心中有个错误公式,除「耶稣基督」外,还要成「好妈妈」,才能有满足、喜乐、安全感和价值感。

 

当下,她「发现」错误的价值感来源,便立刻开始操练,不断告诉自己,成为母亲是神的唿召与託付,连做饭等家事,都是在回应神!当人的眼光聚焦于神,面对孩子或其他人的评价,就有不变的价值感。

 

如同约翰一书4:7-11、19...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神才是我们爱的源头与基础,唯有基础稳固,心情才不会随着他人起伏,甚至心碎。

 

  • news-details

2.弃绝不健康的界线

若过度承担他人责任,会让关係变得不健康,而其中一个容易划分不清的,就是「情绪」。

 

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情绪是对方造成,要对方负责、处理;然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情绪,「拥有完全的责任」,我们不能决定「发生的事情」,却可以决定「如何回应」。

 

王秉韵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例。如果我们从远处看森林,像是连成一片,但走在其中会发现,树梢间都有「间隔」,植物学家称此为「树冠羞避」,有些人认为是要避免病虫害的传播;有些人指出要防止在强风中,彼此摩擦造成损伤;也可能是要优化日光照射;但不论如何,树木间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拥有健康森林。

 

人跟人之间也是如此。圣经不仅教导彼此相爱,也要我们承担自身的责任,加拉太书6:5记载,「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所以不论多亲密、相爱的关係,都要有健康界线。

 

  • news-details

3.接受人的限制

如何在关係中「不再心碎」?最后一个要诀是「接受人的限制」。

 

在亲近的关係中,我们可能时常给对方错误的期待,对方应该要因「爱」做出改变,但其实每个人都有限制,即使竭尽全力,仍无法「完全」达成他人的期待。因此,彼此都需要包容,接纳人的不完美,也要时常思想神的爱。

 

因为,耶稣基督就是按照你我的「本像」与不足,接纳我们,甚至死在十架上,成为我们世人接纳的榜样。

 

王秉韵指出,在关係中,两人都需互相学习、调整,神把美好的关係赐给人,并非让人痛苦,而是要使人享受,也要让人承载更多祝福;当我们感到失望与失落时,不要紧抓对方不放,这时候,鼓励你回到神的面前,找回不动摇的价值与意义。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