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有人说,《自由之心》这部探讨美国黑奴制度的歷史性电影会得奥斯卡,因为它是一部符合「政治正确」的电影;但是本部电影监製布莱德彼特发表感言时说:「了解我们的歷史很重要,这不是出于内疚,而是这样才能了解过去,并且知道我们是谁。」

美国第86届奥斯卡日前才刚落幕,颁奖前唿声很高的电影《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顺利摘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大奖,上映至今已夺下国内外电影大小奖项逾百座。

《自由之心》改编自1853年所罗门․诺尔斯索普(Solomon Northup)同名自传小说,由鬼才导演史提夫麦昆(Steve McQueen)执导、布莱德彼特监製并演出。

南北战争前的蓄奴制度 忠实呈现黑奴惨无人道的生活

《自由之心》顺利摘下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5项大奖。

《自由之心》顺利摘下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5项大奖。 (图片来源/威视电影)

这部充满争议性题材的电影,核心就是男主角索罗门(奇维托艾吉佛饰),一位生活在纽约的自由黑人,和妻子与两个孩子过着甜蜜的生活,他也是一名富有教养的小提琴手,在社区中备受尊敬。然而,他在一次前往首府华盛顿的旅行中,被两位陌生白人欺骗要去马戏团表演,结果却在酒中下了迷药并将他绑架,隔天醒来的他,已遭人变卖到南方成为黑奴,改名为Platt。

这一卖长达12年,歷经两位主人。一位是温柔的Ford(班奈狄克康柏拜区饰),对索罗门十分礼遇,索罗门因此努力报效主人,希望能赢得同情,回復自由之身。但获得主人激赏的索罗门,却因此惹恼工头Tibeats,于是结伙袭击索罗门,想用私刑吊死他,却无人敢出手相救,直到天快黑,主人Ford才赶到现场放他下来。

为了不让索罗门继续受到欺负,Ford只好将他变卖给第二任主人Epps(麦可法斯宾达饰),没有想到却是另外一个苦难的开始…

《自由之心》改编自1853年所罗门․诺尔斯索普(Solomon Northup)同名自传小说。

《自由之心》改编自1853年所罗门․诺尔斯索普(Solomon Northup)同名自传小说。 (照片来源/威视电影)

Epps是典型野蛮残暴的白人庄主,当黑奴採收完棉花秤重后,未达规定重量者将以鞭刑伺候;农庄裡最卖力的女黑奴则成为庄主的禁脔,从家奴变性奴,惹得庄主的元配经常找机会处罚这名女黑奴,女黑奴就这样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时时怀抱轻生的念头。

男主角索罗门只能在这样惨无人道的环境下,忍辱负重活下去,只为了等待恢復自由的那天…直到遇见来自加拿大、主张废奴的善心白人Bass(布莱德彼特饰演),才露出一丝希望的曙光…

充满讽刺的视觉语言 见证「心」的力量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我不只是想活着,我想要自由的人生。)─索罗门。

不管是从歷史、种族平权或人性的角度来看,电影所要传递的,不只是黑人的血泪史,更让观众看见人性的丑恶与光明,以及永不放弃的一面。

不管是从歷史、种族平权或人性的角度来看,电影所要传递的,不只是黑人的血泪史,更让观众看见人性的丑恶与光明,以及永不放弃的一面。 (照片来源/威视电影)

《自由之心》不管在美国或台湾,都被列为限制级电影,因为内容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残暴元素,如绑架、处私刑、谋杀、拷打、强姦等,同时还有裸体和性爱的描述与镜头。不管从歷史、种族平权或人性的角度来看,电影所要传递的,不只是黑奴的血泪史,更让观众看见人性的丑恶、光明,以及永不放弃的一面。

导演善用极端对比手法,带出现实充满讽刺的视觉语言。如有一幕,索罗门被绑架后,当他在地下室醒来时,镜头缓慢往上移动至首府华盛顿的天际线,总统办公厅白宫近在咫尺,但白人贩子依旧恣意妄为、践踏人权,象徵自由民主的白宫图像与被囚禁压迫者的痛苦形象对照,成了强而有力的视觉语言。

当索罗门小心翼翼又费力的踮着脚尖以免被勒死,在生死一线间挣扎时,背后其他奴隶若无其事工作的景象,在柔美静谧的南方庄园裡,这一幕显得格外刺眼。导演运用大自然的美与平静,对照出主人的兇残、黑奴的悲惨,加害者的优越感,以及被害者的绝望…

索罗门在遭逢剧变的12年裡,看尽人性中最恶劣不堪的一面,也感受过高贵无私的人品节操,而一路支持着他的,除了对家人的爱,还有对重回自由的信念与嚮往。然而,希望就如同一把双面刃,残酷现实一次次打击着他,使他无法再信人性的美好,但若放弃希望,自由将更加无望,所以他不只要和外在环境战斗,更要与自己的心持续奋战。

导演史提夫麦昆本身就是非裔黑人,一直想拍一部从另类角度构思情节的黑奴议题电影,如从自由人变成奴隶的故事,妻子于是建议他看《12 years a slave》这部小说。史提夫麦昆看完索罗门‧诺萨普的回忆录后深受感动,认为这本书就和记录犹太人被屠杀的《安妮日记》一样重要,当下决定将它改编成电影。

基督徒必看的电影 为受压迫者祷告外,还能做甚么?

对于这样一部充满粗鲁、暴力、噁心和令人作呕的电影,一般基督徒的反应,自然会想躲开不看。但有影评人强调,这是一部必看的电影,因为这是身为基督徒、美国人和人类都需要正视的题材─在歷史中持续存在的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更重要的是,从中检视思想基督教会对于除去种族迫害所应肩负的义务与责任,因为身为基督徒,不应该对社会中受压迫者无动于衷。

(照片来源/威视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另一个讽刺的事实是,那是一个充满圣经真理的时代,却也是存在极端不公义的时代,凸显出掌权者的白人如何滥用圣经论点,合理化他们的蓄奴交易,成为他们压迫、奴役其他种族的工具。然而,遗憾的是,电影中却没有「英雄」敢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公开表示推动废除奴隶制度是基督徒的义务,而是把这项责任变成一个伦理道德问题,留给所有的观众去思考。

就像导演在奥斯卡谢词中提醒大家,世界上仍有2千多万的奴隶,本片的核心是讨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係,以及人性尊严与对自由的渴望,这是至今仍存在世界上的「普世价值」。奴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人们必须了解它的丑陋,才能进行持续的医治。

当我们在观看这部电影,除了以「主啊,请怜悯我们!」做为开头或结尾,或启示基督徒要多为受压迫者祷告外,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採取实际行动,如同片中主张废奴的善心人贝斯Bass所说:「奴隶制度是邪恶的,根本不该降临在任何人身上。」

为什么基督徒要看《耶稣受难记》,因为它是一部重要的电影;因此,不论《自由之心》所要呈现的内容有多丑恶,都是部值得基督徒观看与深思的电影。

歷史不该被遗忘 要有正视的勇气

片中主张废奴的善心人贝斯Bass说:「奴隶制度是邪恶的,根本不该降临在任何人身上。」

片中主张废奴的善心人贝斯Bass说:「奴隶制度是邪恶的,根本不该降临在任何人身上。」 (照片来源/威视电影)

也有影评认为,美国黑奴制度要比纳粹集中营裡的犹太人还惨,集中营是以种族灭绝为首要目的,多数人活不了太久,但黑奴却是白人的资产,在无尽的痛苦下;所有人们不愿意过的生活,都在黑奴的身上发生过。

另一方面,美国主流电影界也值得佩服,因为他们愿意正视这百多年前的伤口,一次次挑战拍摄类似题材的电影。毕竟,在人类歷史中,类似的种族歧视、压迫或屠杀事件层出不穷,如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又或是为台湾人所熟悉的228事件等,歷史本就不该被遗忘、隐瞒或掩盖;《自由之心》电影就是典範之一,让人们学习正视不堪的过往、还塬真相,并在过程中经歷医治与饶恕。

《自由之心》不迷思巨星光环,导演大胆启用素人演员,结果佳评如潮,3月14日将在台湾正式上映。当你走进戏院时,这部电影或许无法娱乐你,却会让你在坐上观众席时,再次深刻思考人之所以生而为人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自由之心》电影预告。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