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爱德印刷公司总部位于南京,圣经印刷量已突破1.2亿本,使大陆成为全球最大圣经出口国。 (摄影/记者张嘉慧)

你不一定听过这间机构,但当听到他们写下的纪录时,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会睁大双眼、带着惊嘆的表情,进一步想认识它!

即将而立之年、由基督徒发起的「爱德基金会」,为大陆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服务脚踪遍及海内外,更摘下「世界最大圣经印刷公司」的头衔,迄今已印出逾1.2亿本《圣经》,供应全球无数信徒的灵命需求。

从起初小小的社服民间团体,到今日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圣经印刷公司,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丘仲辉,特别与本报畅谈爱德的成长与迈向下一个10年的构想,点出该会30年的恩典轨迹,及「荣神益人」的关键之钥!

1985年成立的爱德基金会,第一个从事的服务项目为「教育」,当时是请各地的英语老师,或母语是英语的基督徒,用教英文的方式进到各个大学服务。日月如梭,2014年迈入第30年的爱德,服务逐步多元化,专案遍及全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受惠逾千万人,成为大陆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之一。

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圣经输出国-根植「永恆基业」  

爱德的成长分为3个10年。第一个10年主要是「学习」的过程。

丘仲辉表示,慈善事业这条路,当时在大陆「没人走过」;因着基督教领袖看见社会需求,深感基督徒不该单顾个人的灵魂得救,更当关心社会中的孤苦灵魂,效法耶稣「道成肉身」的精神,因此成立爱德基金会,旨在推动社会良好发展,同时带领教会界更多参与社服工作。

 

第一个10年,利用海外合作优势,直接与国际接轨,项目管理理念跟上国际潮流,成为爱德深耕大陆的借镜;不仅如此,他们也没有忘记最重要的「根源」。

「因为文化大革命,圣经都被烧光了,教会很缺圣经。」因此丁光训主教(爱德发起人)决定与联合圣经公会合作,爱德在第2年成立了印刷公司,1987年第一本自印圣经诞生,为基督教在当地的发展翻开新页,同时奠定爱德往后在印刷圣经事工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怀有「在大陆人人手握一本圣经」的梦想,如今爱德的圣经印刷量居全球之冠,为全球70多个国家提供90多种语言的各种版本圣经。丘仲辉表示,爱德印刷公司也是「社会企业」的一部分,目标是满足大陆及海外教会、基督徒对圣经的需要。

「在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社会企业,就是爱德印刷公司,它为教会及人民提供一项精神产品-圣经。」基于企业管理、利润平衡,爱德印刷也会印製其它书籍,「但只要有圣经订单,其它的都会先放着,以满足圣经需要为优先!」

爱德印刷公司以满足大陆及海外教会、基督徒对圣经的需要为优先次序。 (摄影/记者张嘉慧)

爱得印刷公司的异象就是让「人人手握一本圣经」! (摄影/记者张嘉慧)

扩张的秘诀-设法满足社会需要

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丘仲辉,认为爱德能不断扩张,是因为设法去满足社会需要。 (摄影/记者张嘉慧)

第2个10年是「扶贫」。 西部地区是爱德扶贫的重点,因为大陆主要贫困人口多集中在此,「儘管我们总部在南京,仍把主要项目工作和精力放到西部。」因此爱德有一段「GO WEST」(到西部去) 的歷史,去帮助特别贫困的农民及人群,满足其所需。「我们就是要活出基督生命,跟随耶稣的榜样。」

塬本服务项目多分布在周边地区,因为扶贫计画,「爱德第2个10年开始『拉长战线』。」服务项目「距离更远」、「规模扩大」,加上扶贫的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即,「我们还教他(受助者)怎么样建渔场,养更多的鱼,如何卖掉(营销),产生收入」,所以「(服务)期限延长」。

「这样综合性的工作,不能靠一个方法来做!」因此,从理念、规模、管理上,爱德产生很大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提高。丘仲辉指出,正是因为「力行」将「社会需求」摆在第一位,努力设法去满足,「爱德本身也得到了发展」。

由于积极去「满足需要」,我们本身也「得到扩张」。

综合性的工作,不能靠一个方法来做。爱德的服务项目现已扩及全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 (照片来源/爱德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扶贫的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受助者进而能成为生产者,达到自给自足。 (照片来源/爱德基金会)

立稳根基后-回应时代挑战、开始追求创新

第3个10年,主要工作是创新。 随着社会变迁,大陆农村百姓大量迁徙到城市;经济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却也造成许多「新的问题」,如教育、健康、社会福利等,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大挑战,此外,「人们对信仰的需求也倍增」。因此,爱德一方面继续驻守农村,另一方面,同时「前进城市」开展综合性服务工作。

丘仲辉举例,现今高龄化问题非常显着,一胎化政策下的许多夫妇们,如今都已年迈,「这项挑战非常大」,其它像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急速加增,「基于此,我们认为应该介入到城市的社会服务当中,发展城市社区。这也是彰显我们的信仰,行出见证。」

爱德基金会在社会企业上力求创新,爱德麵包坊是当地首家提供智能障碍者培训及庇护性就业的社企。 (照片来源/爱德基金会)

总体来说,爱德的工作都是以社区为基準、都是围绕在人的需求,达到「助人自助」的理念目标。

因此爱德基金会也参与社会企业的创新,例如成立麵包坊,是当地首家为智能障碍人士提供培训及庇护性就业的社会企业;又在麵包坊的上游,成立慈幼院,专门培训智能障碍者。

慈幼院是属于教育机构,提供文化、生活习惯教育和治理,(受助者)再到麵包坊学习批货,进入就业行列。「我们逐渐会有更多社会企业的创新,跟上潮流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网际网路)的部分。」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