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针对这2年同运界提出的多元成家法案,教会界多打出「反对同运,但不反对同志」的口号,盼不会伤害同志族群。但在教会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同运」跟「同志」的差别?

当教会说出「教会也要爱同性恋族群」时,可能已不知不觉将教会内所熟悉的语言转变成另一种「标籤」,贴在这些族群身上?更重要的是,多数同志正因不希望被贴上这些标籤,而隐身在教会中,但教会却不知情?所以若真要开始关怀同性恋者,也许可以从真正了解他们的处境开始。


「在这裡不鼓励一言堂,不敢在这吵,你没办法谈政治关怀。」在强调多元对话的宣告中,28日廖金河牧师在「高点城市转化联盟」所举办的「多元成家专辑意见交流座谈会续集」中如此开场,这场在「台中贵格会中心教会」展开一整天的座谈会,现场聚集了专家、律师、牧师及长期关心同志问题的机构一同与会,秉持开放与对话的塬则,展开热烈讨论。

王道维教授花5年时间与同志族群接触,对该族群有颇深的认识,同时希望协助教会与同志族群双方更了解彼此。

王道维教授花5年时间与同志族群接触,对该族群有颇深的认识,同时希望协助教会与同志族群双方更了解彼此。

认识同志所面临的困境

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维,5年多前在某机会下接触到同志议题,发现教会内的论述似乎与教会外的样貌有不小落差,于是乎开始主动认识学生中的同志族群,甚至走进同志的教会。去年中开始在台北举办「友善交流座谈会」,邀请许多不同意见的基督徒一同讨论、分享同志相关议题,当中除有一般教会关心此议题的基督徒外,也有将近一半左右是来自同志教会的基督徒。

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王道维以路加福音中撒该的故事,带入同志议题。当初耶稣冒着被卫道人士污衊的风险,主动向撒该打开友谊之门,与其做朋友,将感动人心的工作交由圣灵带领。现今同样状况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同志朋友身上?只是当时耶稣了解撒该,然而,教会却不一定了解同志。

「其实,承认是非常困难的。」与同志族群接触过程中,王道维看见他们在成长中,从发现自己的情形,以致可能迷失在错误资讯中,到最后产生自我认同,都不是容易的过程,因目前的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确对这些与大多数人有「不同性倾向」者,难以找到定位。而教会可能需先了解这些情形,才能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关怀与帮助。

另外,同志的圈子小,许多同志社团内交友的情形较为复杂,也不是每位同志都喜欢那样的环境。因此,有些较洁身自好的同志,在成年后多会面对寻求伴侣的上的困难,有时加上来自父母、亲友的「逼婚」(但不敢说自己喜欢的是同性,怕有更大的家庭纷争),使其在家人与未来之间,不容易看到自己该如何自处。

甚至有的人自小成长于基督教家庭,也曾在青少年阶段面临教会团契、信仰生活与真实自我间的挣扎。即便少数人找到合适的伴侣,也会因为社会氛围或家庭接纳等因素,而不容易长期稳定维持。事实上,王道维认为,以目前的社会处境与同志圈生态,同志要维持一对一的固定伴侣关係,可能远比一般的异性恋者婚姻困难(不被社会制度接纳,也不被多数同志重视)。类似这些只有同志族群才容易感受到的困难,一般基督徒难以想像,也是造成教会界对该族群长期来多有误解,而少能牧养的主要塬因。

此次座谈会也是为将来与同志族群对话而準备,廖金河牧师希望教会间能先交流彼此看法与牧养经验。

此次座谈会也是为将来与同志族群对话而準备,廖金河牧师希望教会间能先交流彼此看法与牧养经验。

同运不等于同志 同志需细分

其实,同志族群中除了佔多数的男女同性恋者外,也有少数的双性恋、跨性别(如生理男性却希望自己是女性)与酷儿(可能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不愿定位自己的性别)等。

而当中,他们对相关议题或自我定位也有许多不同,如较激进或温和的性解放主义者、开放式性关係、有固定的性伴侣、单身无伴侣、隐藏于婚姻或未出柜者,甚至有些需要辅导关怀,或追求信仰帮助,乃至于走出同志认同的后同志等。

但也许更令一般教会头痛的是,同运团体的声势与诉求,却似乎并不像所谓的「弱势团体」。同志大游行时,能明显看见其中许多诉求,其实是杂乱无章、甚至彼此产生矛盾。若干诉求也因为逾越社会道德底线,而为人诟病。

会有此情形,也正反映出所谓的「同运」,其实是由许多复杂团体所组成,包括从保守强调一对一的同志教会,到完全强调性开放的社群,而后者可能被更多非同志的社团声援。事实上,即便是伴侣盟提出的多元成家叁法案,也并非所有同志都认同。

教会虽然反对其中大部分的诉求,但也应了解这种多元性,正是许多社运团体间互相拉抬的结果。需要有更多细腻的观察,才能準确回应。但不可否认的,当中的领导者在公开表达意见时若较强烈,反而使一般人难以认同。

也因此,王道维建议教会若欲与同志建立对话,或进一步牧养他们时,需先认识其多样性与活生生的处境,找到适合的族群、用对的方式关怀,如此才能将每位同志当成真实的个体来关爱,而非以旧有或粗略的印象来「标籤化」他们,以致能让「爱同志但反对同运」的宣告真正实践出来,同时见证基督耶稣裡的恩典与真理。

会中也有自德国回来的牧师,特别讲解德国的伴侣法实施情况。

会中也有自德国回来的牧师,特别讲解德国的伴侣法实施情况。

信仰认同超越性别认同

同性恋倾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王道维表示,目前学术界仍没有一致答案,但他认为,「就算是后天影响,也不代表就可以改变、或应该改变。而就算是先天影响,也不代表就是合乎道德、或必须认同。」

例如:后天的影响,就像是基督徒常说的「老我」,要改变并不容易,必须要有基督的宝血赦免,并加上不断被圣灵更新与成圣的过程,但谁也不能保证老我能完全更新;但就算是天生的,也不代表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像是有酗酒基因的人,一旦沾酒,就会变一个人,但不代表他就应该酗酒。

同理,从信仰来看,同性恋的性倾向并不一定需要被改变,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出讨神喜悦的生命。

教会在牧养他们时,王道维强调,必须以「信仰认同超越性别认同」,并且用多元化的方式,来牧养不同的同志族群,意即不必所有教会都用同一套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基督身体上各种肢体功能,丰富健壮上帝的国度。以目前他在「友善交流座谈会」中与不同观点基督徒讨论、了解的结果,可以有以下四种实际可行的牧养模式,这些有些教会已在具体实践。

1. 劝勉型:强调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所有婚姻以外的性行为都是罪,无分对象的性别。会教导同志受上帝的吸引,多过受性伴侣的吸引,追求灵性上的成长,除婚姻外的方式是保持独身。
2. 陪伴型:虽然也认为同性性行为是上帝不喜悦的罪,但人心的改变需要上帝亲自在适当的时间作工。而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层面,不只是性别差异,教会应陪伴当事人,并有更多空间和时间来经歷上帝,使其属灵生命自然成长与回应上帝。
3. 认同型:认为婚姻的核心价值是一对一的忠贞关係,不分性别,强调彼此的委身而非性行为。除婚姻的定义不同外,此类牧养模式在其他方面与主流教会并无不同,但可能可使更多同志认识福音、并参与服事。
4. 复合型:因对于社会相关的公共议题都关心,或是在牧养上对年轻人有多元化的吸引力,使得在同志议题上能分散保守或开放两方观点的张力,让同性恋者也有空间委身于教会的牧养,或在其中成长。

牧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牧养经验,讨论相当踊跃。

牧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牧养经验,讨论相当踊跃。

教会要注重单身事工及年轻基督徒

不可避免的,教会要在同志议题上使力,必须先有美好见证。王道维认为,除巩固婚姻家庭的重要价值外,教会也很需加强单身者的事工,让单身者可获得充分牧养,身心灵靠主健康成长,活出美好见证,而不是只有追求独尊婚姻的选项。若对一般异性恋者如此,自然也可以有成功牧养同志族群的空间。

此外,教会也可先针对有固定性伴侣、单身无伴侣以及隐藏的一群同志开始牧养。不但可藉此更了解同志族群,加上有好的见证时,在面对相关的议题也较具说服力。据王道维的了解,中小型教会对同志可以有较好的关怀,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同志喜欢到大型教会聚会,虽较容易「隐藏」自己,却不容易得到适切的帮助或造就。

王道维同时提醒,教会中的年轻一代,因生活中大多都有同性恋朋友,对于同志族群接纳度较高。因此,教会在此议题上,需提供让更多不同意见放心交流的空间,使新的想法与做法可互相讨论,一起在上帝的真理与恩典中检视与实践,如此将能拉近牧长与教会内年轻人间的距离,以致教会在该议题上可超越世代与性别族群的藩离,成为下一代处理社会争议议题时的典範。

当天与会者反应热烈并有许多观点的讨论,例如有其他牧者提到现在年轻一代所想的,与许多教会牧者很不一样,教会的确应有更完整及细腻的做法来回应。

也有一位单身的女传道表示,自身在教会中感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因而对同志族群有更多负担,及看见其需要。也有长期与同运团体对抗的机构参与者,表达和同运诉求的交手经验及看法。

但不论立场或观点如何,教会界在对此议题上,未来肯定要有更开放及多元的讨论空间。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