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家长们总是乐观地想着:「我再多用点力,再多给点什么,孩子也许就会改了!」可惜的是,本来只想「教育」孩子的初衷,最后,往往变成「教训」的口吻。

家长们总是乐观地想着:「我再多用点力,再多给点什么,孩子也许就会改了!」可惜的是,本来只想「教育」孩子的初衷,最后,往往变成「教训」的口吻。

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前阵子,朋友在办公室养了一窝枫叶鼠,他很开心同事们的经验分享,让他获益良多。但上週见面时问起他的养鼠趣事,却是他有点失落的无奈笑容。他说:「有好多人告诉我可以怎么做,我很开心;但这阵子这些声音渐渐变成『我跟你说的你有照做吗?』『你怎么会用这个牌子?那种比较好!』还有他们经过时看着我的鼠笼皱眉头的反应,让我觉得好有压力…其实我也查了很多资料,想试试看照着自己的方法养。」

养宠物就像带孩子因为在照顾的过程,都用了满满的爱。但是,孩子越到青少年时期,家长越觉得他们变得不可爱了,彷彿长越大意见就越多,总是「为反对而反对」,而且非常难沟通。然而,为了因应他们的状态或是导正他们的行为,此际,家长们最常採取的策略是:给他们「建议」

给善意而不是给建议

家长们总是乐观地想着:「我再多用点力,再多给点什么,孩子也许就会改了!」可惜的是,本来只想「教育」孩子的初衷,最后,往往变成「教训」的口吻,『建议』更在不知不觉会变成『指令』,无怪乎,孩子最终只感受到『限制』,而没有接收到建议背后的『善意』。

还记得之前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学生在纸上画了一朵朵的花,老师走过来说:「孩子,你的花画得真好,但是,花是没有脸的喔。」小孩抬起头来说:「我的花有。」而这个孩子就是华特‧迪士尼。其实,善意就像是我们投出一个球,让对方接到,而不是我们把球硬塞在他们手裡,所以,往往是被接受的那一刻,「善意」才真正地存在,否则可能会沦为「自以为是」的建议。

有些奇蹟,必须亲身经歷

其实,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喜欢与不喜欢;成长过程中,他们观察周遭的一切、吸收生活中的种种讯息,构筑独特的性格。当孩子陷入窘境时,你想帮他走出这种状态,就你的角度去给他一些见解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你有发现吗?平滑的表面往往留不住水滴,同样的,没有亲身经歷的故事是不会有记忆的,太多的建议会不会反而是剥夺孩子创意发想的时刻?

纪伯仑在<先知>中提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你是弓,孩子是从你身上射出去的箭。」爸妈的陪伴和支持就像弯曲的弓,但瞄準目标及放开弓弦的那一剎那,仍需要他们自己来,因为,有些奇蹟,必须亲身经歷!

【HOT!!! 本周超热门】

夫妻相处之道:管住你的嘴!

亚洲天王高举万王之王 周杰伦演唱会敬拜主信仰实录

与牧师喝杯咖啡》走出教会外立起「免费祷告」招牌 陌生灵魂找到生命答案

孟庭丽回美好天家 真善美的榜样 追思会逾百人流泪纪念

负评如潮报导中的另一个角度-看一位世界最大教会牧师如何面对错误

【我有感动、我要立即奉献】

●使用信用卡奉献、感动不断电:(点我1)

●加入叁百壮士奉献专案:(点我2)

●划拨帐号:50330559
户 名:社团法人中华基督教今日传媒发展协会

●银行匯款
玉山银行/新庄分行
银行代码:808
帐 号:0059-968-218511
户 名:社团法人中华基督教今日传媒发展协会

※请註明奉献项目:支持「社团法人中华基督教今日传媒发展协会」媒体宣教事工

【欢迎加入今日报Line生活圈,关注更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 ID:@IOB5227J
● 手机直接点入加入:(点我)
● 行动条码:

Line@行动条码扫描。

Line@行动条码扫描。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