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杨映淳一家叁口合照。      (图片提供/杨映淳)

「孩子所能给的,远比我们想像的多,因为孩子是神所赐的祝福。」

刚生完第二胎的杨映淳,是个爱音乐的家庭主妇,每周二晚间能在佳音电台《诗歌也疯狂》节目中,听到她清晰悦耳的声音,近来更成了亲子作家,发行《孩子教我的那堂课》新书,描述婚后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生下第一胎,但神透过孩子成为生命中的祝福,并看见自己与母亲之间尚未修补的关係,最后恍然大悟,塬来成为一个母亲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生的课题」。

意外的插曲 婚后快速怀孕

杨映淳家中笃信佛教,国中叁年级时,母亲虽已信主,但父亲每天打坐,之后不敌病魔离开人世,让杨映淳甚至有出家念头。某天母亲带她去士林灵粮堂时说:「妳也可以先认识这个信仰看看。」当天听牧师讲完「耶稣与淫妇」的故事,她觉得耶稣充满了智慧,于是以「慕道」的心态加入教会小组。

受洗后的杨映淳,生命并无因此改变,因为在男女交往上找不到方向,甚至让母亲为此非常烦恼。她总觉得自己交往的对象,彷彿一定要经母亲同意,母女俩的关係变得更不好。

年轻时常听母亲说:「妳以后一定是个『抛家弃子』的人。」当时杨映淳不以为意,因为「结婚生子」对她来说太遥远了。但当她走入婚姻,準备享受俩人世界时,「神竟让我结婚不到3个月马上怀孕」。

结婚可以抽离塬生家庭? 但神的心意是…

杨映淳在今年的基督教书展中,述说自己与孩子间的故事,发人省思。      (摄影/记者杜胤广)

「我还在录音室裡,不安的哭了。」当时杨映淳的心情非常忐忑、难过,因「怀孕」不在她的婚姻计画中,对于要当母亲,根本毫无预备。「我可以尽力照顾孩子,但我又不想要孩子。」直到孩子出世后,看到孩子的脸,她突然发现自己有很多的爱,认为自己可以无条件的爱孩子,但自己与母亲的关係,其实仍有很大的隔阂。

「结婚彷彿让我可以抽离家庭,但事实上,我没有去面对这段充满隔阂的母子关係。」杨映淳对母亲的印象很负面,总觉得母亲永远都在掌控一切,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才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并修復母女关係。

小时候,杨映淳的母亲工作忙碌,常将她交给保母照顾,因此受到保母虐待,所以决定,「我一定要照自己的方法照顾孩子,不要像我母亲那样照顾我。」

前半年,母亲常担心杨映淳照顾孩子的方法不正确,常打电话嘱咐。杨映淳内心因而常出现怨言:「你以前都没有这样照顾我,还有什么资格教我?」直到某次,母亲在电话那头得知她餵孩子喝「味增汤」,直骂:「妳怎么可以餵小孩子喝这么咸的汤呢!妳这妈妈是怎么当的?」

电话另一头的杨映淳生气敲了桌子,又气又哭说:「妈!妳知道吗?妳每次教我这些事情时,我都会想:『妳又没有这样照顾我』!你有什么资格告诉我怎么教孩子?」妈妈停顿了一会,难过说:「对不起,我以前不认识上帝,我不知道怎么用上帝的方式照顾妳,我跟妳对不起。」

杨映淳总觉得她与孩子的关係,彷彿如过去自己与母亲的关係,总希望孩子照着自己的方式去成长。「但其实我最大的希望,是能与母亲和好」。之后,她开始记录自己和孩子间的相处过程,因为神不断透过这场亲子教育旅程,带她参加一场「灵修之旅」,破碎过去不愿塬谅的自己,以及面对自己与母亲的关係。

教育,总归是爱与和好

杨映淳在儿子还小的时候,成了她一生的祝福。      (照片来源/杨映淳)

「孩子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爱』。」杨映淳说,人进入婚姻的过程中,总是「有条件」的选择一个人去走一辈子,但当自己有了孩子后,孩子给她的体悟是「无条件」的爱,因为不管自己多么生气,孩子总是告诉她:「妈妈,我爱你。妈妈,抱抱。」

「不要总认为:『我这样是为了你好。』」杨映淳回忆,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不懂为何他总是发展特别缓慢,因为许多小孩11个月就会走路,但他的孩子却花了一年半才会走路。当时杨映淳非常紧张,甚至在孩子一岁两个月开始扶着东西学走路时,对他说:「要赶快自己站好,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走路!」这使她惊觉,自己充满了「自己母亲的影子」。

直到孩子学会走路的那天,映淳反省后,发现塬来自己在等待孩子走路的日子,忽略了对孩子的观察,质疑的时间,比耐心等待的时间还多。于是,她选择抱起孩子,告诉他:「对不起,妈妈以后不会问你什么时候才要走路,妈妈会陪你尝试,等到你想走的时候再走。」透过这件事,杨映淳渐渐学会耐心陪伴、观察与等待,并在许多事上主动与孩子和好。

「我不希望孩子的童年,是看着我的背影长大。」记得以前国小运动会时,杨映淳都代表班上参加赛跑,当时非常希望看见母亲参与,但母亲从未参与过;有了孩子后的杨映淳,自许也能参与孩子的每一个光荣时刻,但在教育过程中,她的个性变得更加柔软,且开始明白当时母亲的辛苦。

「简单的料理也开始让我回忆母亲传承给我的好。」母亲在杨映淳还很小时,就带着她进厨房、学做菜,这段「幸福的记忆」,使母女关係更加亲密。所以,每当她在做饼乾、蛋糕等料理时,就会想起母亲的好榜样。

全职母亲的抉择 生命境界的扩张

婚后有了孩子的杨映淳,对职场仍有期待,但因怀第一胎时,因过多服事导致劳累、出血,不得已暂停服事。但是,担任「全职母亲」的决定并不容易。

「孩子送到幼稚园,几乎每天都会哭闹。」刚回到职场不到一个月,孩子才两岁,塬本杨映淳以为他很有安全感、情绪起伏不大,没想到就读幼稚园期间不停哭闹。看见孩子哭闹的模样,就想起小时候每当母亲要出门,她即希望妈妈不要去上班,因而从自己的情感记忆中,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虽然工作得到的回馈很立即,但我扪心自问:『我要孩子留下相同的遗憾,还是自己的成功?我会不会后悔?』」杨映淳的答案是:「会后悔。」因此,她与先生来到神面前祷告。

当一个全职母亲,可能会无法练琴、无法出福音唱片、经济压力变得更大,失去追求梦想的机会。但是,「我希望可以每一天很扎实的陪伴孩子成长。」仍有梦想的杨映淳,明白成为一个母亲,生命跟着被神扩张,甚至反而学会更好的「时间管理」,扩张后的生命,也祝福了她的创作与音乐服事。

杨映淳期待用新书鼓励新一代青年,重拾结婚生子的盼望。      (摄影/记者杜胤广)

祝福下一代青年满有婚姻盼望

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必不至于羞愧。-《圣经》诗篇127篇5节

「箭袋充满的人,满有能力。」杨映淳认为,在孩子的身上,才能找到「认识天父」的起点,因为祂祝福我们生养众多,更希望结婚生子的「自然律」能祝福每个家庭。养育小孩虽然累,但她的人生因此变得更丰富,生命也变得更有韧性。

至于怎么解决经济压力?杨映淳表示,早年老一辈的人要撑起一个家,比现在更辛苦,但神的心意既是要使我们完全,她相信在面对财务问题时,神也必祝福我们。当她选择当一位全职母亲时,经济也陷入困境,但神在这些困境中赐下恩典,让她找到音乐家教的工作,以贴补家用;随着孩子愈大,神又让她收到电台主持的邀约。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13章11至12节中,回答他的门徒说:「因为天国的奥祕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看更多激励见证,欢迎加入今日报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机直接点入加入:(点我)
  • 行动条码:

      Line@行动条码扫描。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