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服务事工範围广且深,其中光是长青大学的人数就超过2,000人,也成为政府「长期照护服务法」的参考单位之一。

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服务事工範围广且深,其中光是长青大学的人数就超过2,000人,也成为政府「长期照护服务法」的参考单位之一。 (照片提供/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照顾服务)

在这裡,一年协助的长者必须用「千」当单位计算,从健康、亚健康(编按:没有生病,并不代表是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有2/3的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介于健康与生病之间的状态)、失能到困难的失智照顾,都是服务範围;不仅如此,台湾第一间24小时照顾重度失智老人的「团体家屋(Group Home)」-「天母失智症老人团体家屋」,也是从此处开始,其经验与服务,更可谓影响台湾未来「长期照顾服务法」的参考指标之一。

然而这一切服务的背后推手,不是医院或企业,而是一间教会─士林灵粮堂。


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服务事工,目前有5间老人日照中心、2间团体家屋,服务範围从老人陪伴、长青大学、居家餐食、日间照顾以及24小时的团屋都有,其中光是长青大学就有超过2,000人以上,同时结合社区,更有超过20个以上的服务据点,团体家屋的服务地区遍及花莲,服务内容广且深。

仅以一间教会之力,如何能达到如此卓越成果?除该教会主任牧师刘群茂的胆识与远见外,「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照顾服务部门」主任简月娥敢于承担的勇气,同时功不可没。

士林灵粮堂期望提供「全人照顾」服务,除注重服务对象的生理,同时要观察心理与灵性需求;特别是失智症老人族群的许多问题,多是由心理所产生。

士林灵粮堂期望提供「全人照顾」服务,除注重服务对象的生理,同时要观察心理与灵性需求;特别是失智症老人族群的许多问题,多是由心理所产生。 (照片提供/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照顾服务)

经验0也敢投标 只有他们敢这么做

1993年台湾进入老人化社会,因此,士林灵粮堂早在1999年以前就决定投入「社区老人事工」,正巧在这年,有公办民营的机会-政府想要推行「老人日间照顾」服务,但当时根本少有人听过「日照」这个词。

由于该教会本身就对老人事工异象有负担,经「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秘书长夏忠坚牧师介绍,而得知该标案,刘群茂即招集同工祷告,寻求方向,最后决定参与投标,没想到真的如愿得标,因为他们是当时唯一递企画书的单位…

「这个士林灵粮堂真的是憨面憨面,这么大的案子,连企画书都不会写,还敢去标。」谈起当时情景的简月娥表示,在一片不被看好的景况下,刘群茂仍带着极大信心跟勇气,因着单纯看见责任跟使命,就一股脑投身进去,令她相当佩服。

其实,当时教会不仅不懂该领域,连企画书都是请教其他社福单位才完成,在完全没概念下虽得标,问题也随之而来:谁能去接手执行呢?

基隆市第二老人日间照顾中心甫于3月11日开幕,右二着桃红色衣服者为简月娥主任。

基隆市第二老人日间照顾中心甫于3月11日开幕,右二着桃红色衣服者为简月娥主任。 (照片提供/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照顾服务)

「反正也没别人了」 Part Time同工撑起政府标案 神使用毫无经验的人单纯跟随

得标后,塬预计要接手的人选,突然都因为有其他考量,而无法承接,最后此重责大任竟落在简月娥身上,对当时的她来说,相当不可思议,因为自己只是位「Part time(兼职)」的同工,负责带周二的妇女小组,还要照顾不到2岁的小孩。

当师母来找她时,简月娥问师母:「我可以吗?」师母很可爱的回答:「可以啦,反正也没别人了。」就这样,开启了简月娥的长者服务之路。

当年5月,她成为全职同工,开始招募社工与医护人员,6月时有位社工加入,7、8月则各来了1名护理人员,总共就4人。9月日照中心开幕后,就在近500坪的空间展开服务,而此处,就是现在的「臺北市士林老人服务暨日间照顾中心」。

本身既非社工、也无护理专业的简月娥说,能有现今成果,没什么可夸,因为这是神定意要成就的!上帝就是给予她一颗很单纯的心,自己从未想过该禾场这么大、这么专业;而牧者的信心,更让她愿意相信、跟随,就这样,神领她进入广阔的迦南美地。

图左为基隆第二日间照顾中心外观;图右为内湖老人日间照顾中心外观。

图左为基隆第二日间照顾中心外观;图右为内湖老人日间照顾中心外观。 (照片提供/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照顾服务)

成为社区的好邻社 就是传福音最好方式

长者事工虽是由教会发起,却不能用一般教会的方式来经营,简月娥刚开始也曾试着将事工和教会产生更多连结,例如去教会唿召、徵召志工,但她发现,其实教会有不同步调、方向,如果勉强把两者扣在一起,反倒造成彼此都会绑手绑脚。

「这是一个照顾的专业,和教会本质、本体要发展的,会有点不一样;教会走教会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社区(事工)就是发展专业这块。」

针对长照领域,由于士林灵粮堂起初就是朝公办民营模式,所以「恪守中立立场」,对整体发展来说会更好,虽然看起来不像教会般积极传福音,却能更多落实上帝所讲的-「成为社区的好邻社」,用实际行动使人看见耶稣的生命。

看到社区需要,因着爱去服务、帮忙、提供、解决、陪伴,简月娥认为,福音就是去向人传递上帝的爱,福音是在「做」中活出来的,当我们真正把爱落实到一个人或家庭的需要上,这绝对是福音的真谛。

另外这也是「福音预工」,当人们有需要时,我们能让他们放手、安心,他对教会的观感就会开始不一样,当有一天对方接触到福音时,会更有信心,对基督徒也会有更深入的情感,因为他的家人曾受教会照顾过,他有感受过耶稣的爱。所以把服务做好,其实才是最艰鉅的考验,如何提供活出上帝爱的团队和服务,甚至能带出与世人不一样的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抵挡我们的,就是站在神这一边的。」服务团队中,许多人都非基督徒,但他们在工作时遇见困难,看见其他基督徒会透过祷告,改善困境,因而使许多员工经歷神,愿意信主,这样「与神同工」的环境,更让简月娥清楚唿召,深信职场就是禾场!

「虽然这块(长照)是以专业为前提,但我们都相当清楚,若不是有核心的理念和价值,其实我们是不会来接这一块的。」

团体家屋的照顾目地之一,是希望帮助长辈维持生活能力,生活得更有尊严。

团体家屋的照顾目地之一,是希望帮助长辈维持生活能力,生活得更有尊严。 (照片提供/士林灵粮堂社区老人照顾服务)

最困难的团体家屋 带出最大影响力

团体家屋的概念是自日本引进,2008年内政部以试办方式,推行此新型照顾模式,士林灵粮堂所办理的「天母失智症老人团体家屋」,是当时社会上「首家」的团体家屋。

「如果当初(政府)的试办失败了,那(团体家屋)可能就无疾而终。」目前团体家屋在台湾不超过10家,简月娥表示,此照顾模式很困难,但意义重大,因不仅是帮助一个家庭解决照顾问题,更是使长辈能较有尊严的「继续生活」,例如吃饭时,并不是倚靠餵食,而是帮助他们「自己吃饭」。

团体家屋主要收的对象是「重度失智症老人」,其展现出来的生命力非常薄弱,在照顾上相当困难,「要是工作人员没有很强的正能量,(热情)可能会被掩没掉」,加上这是24小时的照顾,人力比日照多出3倍以上,成本极高,人员流动率更是一大考验。

此外,团体家屋并没有公办民营的模式,经营团队及场地取得皆是考验,所以能明白,为何当初许多有名、大型的民间团体都不愿接触这块,反而是由经验最少的士林灵粮堂首办。

但士林灵粮堂做起来了,而且成效非常好,不但逐渐有同工愿意加入,去年更正式入法,代表未来长照也会往这方向发展。

过去不论是民间单位或公部门,都曾以为「教会只有爱心,没有专业」,但士林灵粮堂的经验,使其逐渐改观;社会服务过去比较常需要募款,但简月娥发现,将品质做好后,就有量,有量后就会带进经济规模。

教会本来就预计在这块要「费财费力」,但神却让他们发展得很好,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帮助别人,塬本单纯的服务,却碰巧搭上长照法,变成了「产业」,经歷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如今士林灵粮堂取得公部门信任,成为长照政策的影响者,简月娥更能在很多关键场合,参与和介入,她很感谢牧师的成全,给予其很好的空间发展,多年前也鼓励她再去读研究所。

「我们累积这么多的实务经验,如果再有一点学术背景,两者结合,说话就能影响政策。」简月娥认为,刘群茂是非常有见识、智慧的人,因为牧师的一个提醒,让整个团队不只是能在第一线作战,更进而能成为一个示範、引导、有影响力的人,这就是真的上帝所应许我们:「做光做盐,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

现在已有愈多教会看到这块需要,只要有机会,简月娥都会鼓励,「教会有很好的初衷,有服务的核心价值,看到需要就尽量去做,这就是我们诠释爱最好的精神。为什么我们能去做台湾的首创,正是因为上帝的爱激励我们!」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