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的作者常常会重复的一些词句来强调重要的概念,好像是「相信」出现了100次,50次的「见证」、40次的「神的荣耀」。戴继宗牧师在第叁届「普通话释经讲道培灵大会」中,引用出现仅10次的「必须」,告诉与会者要认清「十架救赎的必须」,以反思自己的属灵光景,检示个人与主的关係。
戴继宗牧师说,在约翰福音第3章1到15节这段经文中,「必须」这两个字的背后是一个「神圣的嘱咐」,针对的对象是法理赛人尼哥底母,因他在夜裡见耶稣求问生命的问题。
是宗教式生命,抑或与主同行的生命
担任当时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带着浓厚宗教热情、摸熟旧约律法,恪守神的律法而行,这是尼哥底母的生活型态。但当他把自己与耶稣作比较,惊觉耶稣拥有个人身上找不到的特质,尼哥底母在第2节中是这样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裡来做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蹟,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戴继宗说,尼哥底母发现「耶稣的生命是有神的同行,但自己却没有。」
我(耶稣)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约翰福音3:7
戴继宗牧师指出,尼哥底母在夜裡求见耶稣是基于两个塬因:第一是尼哥底母害怕碰到反对耶稣的人,如法利赛人看到他们碰面,那他自己的宗教地位会不保;第二是从上下文得出的一个可能性,尼哥底母睡不着觉,因为「他心裡面没有真正的被满足,看到自己生命上的缺乏,宗教强势不及耶稣,」夜间一直想起这些事。
戴继宗牧师举例,21岁的戴德生离开英国搭船前往中国上海宣教,在一次传福音的过程中,有位年轻人听到信息后立即受感动想要归信耶稣,那人问戴德生:「这个福音在你的国家有多久的歷史了?」这位年轻人谈到自己的父亲有浓烈的宗教热情,花了一辈子要寻找真能为生命带来意义的信仰,他的心裡渴望被满足。「你为什么等了那么久才来?」
戴继宗牧师说,在夜间求见耶稣的尼哥底母同样渴望心裡被满足,「纵然他有浓厚宗教热情,但只是表面式的宗教活动参与,内在生命还没经歷到救赎,生命没有被翻转。」耶稣也因此回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关键问题「得救了吗?」,是信二代及尼哥底母的共同问题
「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化的家庭但不等于是一名基督徒,不确认自己是否已经重生得救」,这是很多信二代的问题。戴继宗是「信九代」,跟好多牧师孩子一样,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弟兄姊妹观察着。他回忆小时候去崇拜的情形,「那天听着爸爸讲道,而我又成为爸爸要讲例证的对象,结束崇拜后就被长辈说『戴继宗啊,你怎么这么调皮?』」
「重视外显表现、规条式的信仰生活,而没有真正经歷到重生,把耶稣带进到自己的生命当中,」戴继宗提到这是尼哥底母及信二代的共同问题。
一直在教会环境、信仰敬虔的家庭中成长,戴继宗牧师直言,「这都是父母亲的信仰,我是在18岁才成为基督徒,终于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他在高中学校老师的默默关心及守望下,之后对他说,「戴继宗,我想看到你有一个很清楚的基督信仰确据,」于是他做了决志祷告,接受耶稣的救赎,成为重生的人。
戴继宗牧师说,「处于一个后现代主义时代,人们不相信有绝对的真理,只拥抱相对的真理。」信仰渐渐地被视为私人的东西,「你有你的信仰,但我也有自己的,所以不要强带到我身上,凭什么放你的道德标準要强加在我身上」,他相信这些价值观只会继续衝击着全世界。但圣经上清楚表明,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人要藉着祂才能到父那裡去,昔日尼哥底母就是带着这个心态寻见主,渴望心得满足,今天信二代、每一代都须要如此行。
戴继宗牧师期许教会更多宣讲重生的信息,将整个基督信仰的核心价值传递给下一代,帮助他们在信仰上扎根,从父母的信仰转化成为自己的经歷。
现场会众。(摄影/记者邓敏如)
好人、坏人都需要得到神的救赎
使徒约翰在写约翰福音第3及4章时,第3章清晰的指明尼哥底母的背景,第4章撒马利亚妇人的事蹟,却没有提及过她的名字,但传的都是同一个信息,就是在耶稣基督裡会有一个泉源涌流而出,人喝了活水不会再渴。
戴继宗牧师比较两章带出的信息,「没有一个人是坏到不需要得救」,曾经犯罪的人,但在主的恩典下都得赦免,这是世人都会接受及认同的信息;不受欢迎的是「没有一个人是好到不需要得救」,无论是好人、坏人都必须重生。其实耶稣不一定要经过撒马利亚,但祂想看到撒马利亚人都得救。
「救赎的途径」就是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戴继宗牧师总结说,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核心、独特的信息,在其他信仰裡面是看不到的,若是挪开不强调,基督信仰就没有意义。他因此提醒基督徒传福音时要更多强调十字架带来的救赎,这不像其他宗教的要籍着人的功德、努力来赢得,我们就是不用做些什么就能得到这份救恩,这就是「本乎恩」。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马书 3:23~24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