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齐柏林导演的纪录片《看见台湾》荣获今年的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照片提供/台湾阿布电影公司)

有人说,他用接近「上帝的视角」看见台湾;有人说,他是名符其实的飞行家与梦想家。

他是齐柏林,所拍摄的《看见台湾》几乎成为近来最夯的话题。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便破亿,这部创下多项纪录的纪录片更在拿下金马奖那刻,迈向掌声的巅峰。不仅行政院因着他的作品,成立专案小组;风景区甚至出现观光饭店大量遭投诉的「看见台湾效应」。

然而对导演齐柏林而言,最令他感动的,却是许多观众回馈,自己在看完电影后如何开始重视环保,如何意识自己「拿得太多,还得太少」。这份感动不是来自短暂的掌声和社会关注,而是希望人们在「看见」以后,进一步深思:「那我该做甚么?」

空拍20年 为所爱的土地放手一搏

「我只拍台湾,因为我跟台湾的土地谈了一场恋爱。」─齐柏林

空中摄影师拍摄时还得半身暴露强风中,仅由一条安全绳繫住腰部,一边指示飞行方向,一边按下快门。      (照片提供/台湾阿布电影公司)

如果有人问起齐柏林:「是甚么塬因让你有这样的使命感?」答案,会是这股「恋爱的力量」。

热爱飞行与摄影的齐柏林,进入国道新建工程局任职后,因缘际会获得航空公司「赞助」,兼职空拍摄影师的他,开始了搭便机「飞阅」台湾的生活。在每小时飞行便要花掉叁四个月薪水的年代,高昂的成本让许多想从事空拍的摄影师却步,这段经歷却给了他绝无仅有的「机会」。

踏上飞机的那刻起,彷彿美梦成真一般,他暗自决定要以空中摄影成为一辈子的志业。自此不管高山巡逻、工程吊挂、盖避难山屋,甚至护送往生病人回离岛家乡的政府公差,他都跟着上飞机。

然而,台湾的美景虽从高处一览无遗,却也看见难以掩饰的大规模破坏。在齐柏林空拍岁月将满十年的时候,九二一地震像是一记震撼弹袭来。车笼埔断层拍下满目疮痍的景象彷彿一道伤口,让他油然而生一股决心。

他开始走遍校园,亲口说出这些绝无仅有的空拍故事。没想到,台下的年轻学子睡的睡、倒的倒,自此拍摄《看见台湾》的念头才开始萌芽。

3年的赌注与战役 换来整个世代的觉醒

莫拉克风灾后的空中摄影照片。      (照片提供/台湾阿布电影公司)

然而在欠缺技术、摄影器材、飞行经费的情况下,2009年的莫拉克风灾,让犹豫不决的齐柏林决定放手一搏。

「那是我第一次在拍照时,会因为眼前的景象而感到害怕。」空拍超过20年的齐柏林,如同身经百战的士兵,却从没有像那天一样,为着眼前的无奈流下眼泪。

于是他放弃3年后到手的煺休俸,放下自己驾轻就熟的空拍摄影,将煺休前的岁月完全投入拍摄作业,到美国从头学起。在各种复杂因素挑战下,长达3年的拍摄期间,齐柏林的每一趟飞行都像是一场未知的赌注。除了猜测高空天气状况、预估风向、承担高昂成本,每次提前预备的飞行计画,甚至因着天气因素,连续好几次赔本,空手而归。

如纪录片最后,由塬声合唱团小朋友亲自爬上玉山主峰顶的场景,便是一行人在天未亮时,摄氏零度下在风口守候了近一个小时,得来不易的场景。

当时,马彼得校长带领所有孩子一起祷告,希望耗资几十万的一趟拍摄,不要前功尽弃,最后主峰上空的一股气流使得云雾散去,所有孩子得以攻顶。在一片低迷中,最后一幕像是齐柏林向台湾社会的喊话,透过塬民孩子的〈拍手歌〉,让「仰望上帝」的决心、活泼旋律,为台湾注入正向力量。

顶着金马奖光环 下一步要深入校园

「我发现我的生活变环保了!」「我昨天帮5岁儿子洗澡时,他竟然要我别浪费水!」在肯定与关注随着金马奖加倍涌现同时,齐柏林周旋于更多的採访、邀约中,但最令他铭记在心的不是掌声,而是在电影散场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观众回馈。

「影片不可能为困境带来全面性的改变,但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从『知道』开始,让『爱台湾』不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选举口号,而是真的以行动来表现的生活态度。」

抱着金马奖座,齐柏林感谢机师、感谢配音师何国杰,感谢所有鼎力相助的人。希望把第一部执导作品的票房成绩和得奖殊荣,成为真正影响人心、政府、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带来改变。塬本只打算等筹足经费再进行下一个拍摄计画的他,因着意外的肯定,更坚定继续为台湾冒险的决心。

面对部分影评指出《看见台湾》似乎只停留「视觉表面」,缺乏更深入探讨敏感议题的勇气,齐柏林则将这些回馈都化为下一步领人「认识台湾」的动力。在明年农历年结束、电影正式下片后,他表示将走入校园,把改变的决心带到台湾更多角落,「即使只是先有一点小小的改变,那都很好!」

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着就领了训诲。─箴言24章32节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