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尼希米,在人来看,他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对他来说,能平安走过来,全是神的带领。(照片来源/今日报图库)

(读经:尼希米记1~6章)

 

有人是富二代,有人是官二代,尼希米却是个「亡二代」。确切的说,应该是个「亡叁代」或「亡四代」。

 

亡国奴的生活不能提,因为提起来都是泪,但尼希米却完全不同。作为酒政,他已是国王最为信任的重臣之一。高官必有厚禄,尼希米的小日子过得定是相当不错。

 

尼希米所处的时代,距犹大人第一次归回已近百年。期间,又有不少人陆续回国,而尼希米却依然居住在被掳之地。对那些喜欢简单二分法的人来说,留下的人肯定不如回去的人爱国。在他们看来,尼希米一定是一个留恋高位,或贪图安逸生活的人。很显然,这样的理论不适用在尼希米身上。他虽身在书珊城,心却时常挂念耶路撒冷。在听到城墙被毁,同胞受辱的消息后,他更是悲痛万分,禁食祈祷。

 

尼希米不是在惺惺作态,乃是情真意切,以至于在服事国王时,脸上依然带着愁容。就他工作的性质来说,面带愁容足以让他立时被贬,甚至可能人头落地。因此,当国王问他塬因时,尼希米心中也是十分惧怕。但他并未乱了分寸,乃是冷静作答。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没有恐惧,乃是能控制恐惧,尼希米就是这样的人。

 

默祷之后,尼希米向王请假,希望能回耶路撒冷建造城墙。至此,尼希米对祖国的爱再也容不得半点质疑。他之所以留在外邦,不是因为留恋高位,也不是因为贪图享受,只是因为神对每个人有不同的「唿召」。这也说明,现实的生活极其复杂,不能轻易地进行「一刀切」。

 

回归之路很顺利,但尼希米却并未因此而麻痹大意。纵然时间紧迫,他也没有轻举妄动,一切要等实地考察之后再说。做神的工作,不仅需要满腔的热血,还要有冷静的头脑,否则难以成事。

 

工程浩大,任谁都不能凭一己之力来完成。因此,在仔细考察之后,尼希米唿召官长、百姓一起来建造城墙。计划刚一提出,反对者的声音就来了。跟当年建圣殿的时候一样,他们首先给犹大扣的还是谋反的帽子。这一招本来屡试不爽,但对从京城来的尼希米,却是毫无作用。

 

在尼希米的带领下,官长、祭司和百姓都群情激昂,愿意建殿。人数够了,还需要合理、明确的分工。尼希米实行「生产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眼见城墙越来越高,敌人的攻击也不断升级。由最初的嗤笑、恐吓,逐渐发展到动用武力,甚至想将尼希米暗杀掉。

 

面对兇恶的敌人,尼希米一方面迫切祷告,一方面手拿兵器,作好随时战斗的準备。在尼希米看来,祷告是依靠神,手拿兵器是人的本分,二者和谐统一,绝不可顾此失彼。

 

工程浩大,工作辛苦,难免有人会疲惫、灰心,尼希米大声鼓励,用心安慰。百姓们也都大发热心,有些家庭为了建造城墙,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向富人借高利贷。见此情景,尼希米厉声责备那些富人,批评他们国难当头,怎可趁机敛财。他不仅只是嘴上批评,乃是以身作则。在整个工程期间,尼希米不仅不拿俸禄,而且将自己的家设为公共的食堂。既然领袖都作了榜样,富人们自然心悦诚服,纷纷起誓愿意仿效。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各段城墙终于合拢。从开工到完工,歷时五十二天,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工程结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敌人仍在,且虎视眈眈。无论城墙多么高大坚固,仍然要有人把守看护。尼希米又安排看守之人,让大家轮班值守。并且数点归回的人数,让大家各回各城。

 

真正能防住敌人进攻的,不是外面的城墙,乃是百姓心灵的城墙。为了这两道内外之墙,尼希米忍辱负重,殚精竭虑。没有人逼他如此,乃是出于对圣城和同胞的爱。最终,他成功了。在人来看,他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对他来说,每一步却都是如履薄冰,能平安走过来,全是神的带领。

 

因此,祷告才是尼希米成功的秘诀。虽为墙憔悴,但祷告之后,却总能及时重新得力!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