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若没有復活节,从哀伤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受难节很像中国的清明节。

若没有復活节,从哀伤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受难节很像中国的清明节。

耶稣受难时,妇女们为耶稣哭了。耶稣受难后的第3日,几位妇女带着香膏要去膏耶稣的尸体,这与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相仿的动作(亚利马太的约瑟就是用类似製作木乃伊的手法来裹耶稣的尸体),有几分像清明节的扫墓!

在第一批往坟地去的妇女,他们在「清早、天还黑」的时候,就已準备好「清明节礼仪」,这点更是像极中国祭祖中妇女的角色。在中国民间宗教祭祀中,承担相当大职责的妇女,还可能承担「撞见鬼魂」的无名压力;而圣经中这些妇女绝对没有想到,去膏耶稣尸体时竟然会「遇见鬼」,因而她们在毫无预期下撞见穿白袍的天使时,还真的给吓了一大跳(马可福音16:6)。

从哭的角度看,在还没有復活节存在的旧约时代中,哀悼亲人死亡的「哭场」,比起民间信仰中的「头七法会」可能更为壮烈、壮观。雅各死的时候,埃及人为他哭了70天,之后,约瑟还从埃及哭回老家迦南地,并且在约但河东哭了7天,让迦南人都以为是「埃及人的一场极大的哀哭」(创世记50:10~11)。

大祭司亚伦死的时候,以色列全家便为他哀哭30天,唯一不同的是,比起外邦人将祖宗牌位拿出来祭祀,圣经中的葬礼只是没有那种异教色彩罢了。至于死,却都认定「人必有一死」,未亡人也都必哀哭,此做法古今中外皆然。

中国在殡葬过程中,哭的最伤心的是妇女;在没有遇见復活主之前的妇女也一样,马利亚只一味的哭,哭到眼眶通红、视线模煳,竟连遇到耶稣也没认出来,受难节都已结束了3天,他们的心仍然悲戚,一如清明时节「路上行人欲断魂」。

横在妇女们前面、拦阻他们去膏耶稣的尸体的障碍有两道:彼拉多所下的封条禁令和看守坟墓的兵丁(马太福音27:66),以及「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辊开呢?」无人能解的大哉问(马可福音16:3)!不要小看这些妇女,她们虽柔弱,这么一问却问倒人间所有的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和试图藉着复製人来实现长春不老美梦的基因工程师。塬来,人由出生那一刻起,便往坟地直奔(哲学家维根斯坦语),要死、会死、等死的人,当然不能改变进入坟墓的事实,死人更不能挪开自己的坟墓。

但是当死亡被吞噬之后,这场悲剧全被扭转。武装齐全,又有全世界最大帝国为后盾的罗马兵丁,被洁白又会「放电」的天使所「电到」,吓得浑身战慄,像死人一样(马太福音28:4)。而墓门石头塬先挡住一心想要「扫墓」的妇女,却因上帝派使者从天上下来,全被辊开。遗留在坟墓裡的,不是耶稣,是死亡。受难节结束,星期天的復活,吞噬了星期五的受难节!中国人毫无盼望的「清明节」被復活节所颠覆,復活节确实颠覆了清明节!

因着復活节,清明节变「清明」!

正在猜疑为何在坟墓裡找不到耶稣尸体的妇女(约翰福音20:2),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这声音说:「为何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加福音24:5)天使传递復活的消息,为低迷黯淡的中国清明节带来颠覆且弔诡的衝击:死人无法挪开自己,坟墓只能关死人、坟墓不能关活人。

心情仍停留在「清明节」的马利亚,竟然在看见「活人」耶稣时问「死人」耶稣在哪裡:「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那里,我便去取他。」(约翰福音20:15)在復活主唿唤「马利亚」的慈声中,马利亚顿时由低迷的悲戚中醒悟过来!相同的,没有接受上帝触摸的华人,无法从清明节的阴霾中转向復活节,却只会一味地用「信基督教,死了没人哭」来推辞,拒绝耶稣以及祂带来的盼望,他们宁可躲在清明节「哭场」中的一角,何其可怜!

可怜事还有一桩。人间宗教是桩大事业,不仅藉着七七法会来赚钱,赚钱的手法却也真幽暗,藉着死人赚活人的钱。这种无奈与悲剧,在復活节中可以休矣。当马利亚一听到復活的耶稣唿叫她,她立刻跳出「清明节」的阴郁,顿时之间「喜乐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忧伤之灵」(以赛亚书61:3),从此不再需要香料和眼泪。

在復活节裡,棺材和裹尸布成为多余,相对之下,清明节一切祭祀、点缀,耗费是何等的浪费!若有復活节的洗礼,财主和贵妇死后所佔有的好山好水与棺木,和法老王放在金字塔中他一登基后所有的积蓄和收刮,大可成为活人用地或国家的建设,一切可以更「清明」一点,因着復活节,清明节变「清明」!

最要紧的事,我们若让復活进入清明节,那些没有盼望,活着的「死人」,可以在「活人」耶稣中找到活的意义。当耶稣「叫醒」仍在哭泣中的马利亚后,除了享受「在花园中」与主面对面的甘甜外,更被耶稣託付重责大任:「妳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翰福音20:17)马利亚的人生顿时转弯,欢欢喜喜成为復活的见证人。復活节果真颠覆了受难节,更颠覆了清明节!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