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湾虽小,在基督教信仰发展上,仍是「领头羊」, 期待台湾成为一把钥匙,开启岛内信仰合一与转化; 进而帮助其他国家,成为列国的祝福。

(摄影/记者吴佳玲)

台北灵粮堂主任牧师周神助一直是「合一」与「转化」的积极推动者,从2001年第一次正式到耶路撒冷参加万国祷告大会,遇上加拿大「万国守望者」事工负责人戴冕恩牧师(David Demian)之后,多次邀请他到台湾演讲,开启岛内「合一」旅程。近两、叁年,非洲乌干达牧师慕约翰,更多次受邀来到台湾传讲转化与復兴的信息。

周神助牧师认为,台湾走在神的命定与旨意中,先有「合一」才能带来「转化」,若两者的次序倒过来,大概也很难看见果效。

经过近10年努力,台湾在「合一」上,开始立下基础。接受本报专访时,他特别谈到「合一」、「权柄」、「祭坛」、「转化」四者对基督教復兴的重要性,以及展望台湾基督教发展,该如何继续往前迈进。

10年「合一」发展基础 是「走」出来的

一直致力于推动台湾教会「合一」的主要倡导者周神助牧师表示,「合一」绝对不是新创的概念,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耶稣已经不断为「合一」祷告;但台湾众教会的「合一」,约从10年前才真正开始。

「若在10年前听到『合一』,知道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但也会觉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因为那时自己对于『合一』的认识很肤浅,实际的行动更是少。」周神助牧师说。

但近几年,谈到「合一」,感觉已经截然不同,因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合一」上也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一旦开始走上「合一」的道路,就像开始一趟没有终点的旅程,只有一直往下走,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教会敢说「合一」或「转化」已经足够或达到目标。

「合一」是一个「平台」,而不是最终「目的」; 如果没有「合一」,世人不会相信耶稣是神差来的。 周神助牧师一针见血的点出「合一」的真正意涵。

(摄影/记者吴佳玲)

真正的「合一」,不是讲出来或听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周神助牧师强调,台湾今天有这样合一的基础,是过去几年环岛走了几次的成果,尤其对于过去在基督教信仰中居于弱势的族群,如塬住民、客家族群、年轻一代基督徒与女性的牧者会传道等,都是从真诚的「道歉」开始,学习尊荣彼此,才能迈出「合一」第一步。

除了台湾岛内的合一要继续向前走之外,也要不断拓展合一的深度、广度与纯度。近几年,走出台湾进行的合一也颇有成效,陆续和香港、澳门、大陆教会有更多连结。去年在香港和牧者合一团队共同举办的「华人同心携手回家」聚会,让台湾和香港、大陆的弟兄姊妹有机会在主的面前一同祷告,彼此拥抱、彼此饶恕,希望今年可以扩大举办这个聚会活动。

周神助牧师相信接下来在马来西亚和印度也将会有极大的转变,今年更计画在印度建立一个全国合一的网络。

不要惧怕「权柄」 拥有正确心态

只要合一,神就会把权柄赐给我们。

(摄影/记者吴佳玲)

许多教会牧师对权柄会有些惧怕与排斥,以致无法看到「权柄」的重要性。周神助牧师以自身过往经验为例,被别人管理总会带来伤害,所以很怕被人管,更害怕管理别人,所以早期对教会管理採「无为而治」,或让别人去管。

但近两、叁年,神慢慢改变他的观念,让他开始体悟到「权柄」的宝贵,神赐下权柄,是要成全我们,让我们能进入神的心意与秩序裡,并且治理这地。所以,掌握权柄的「心态」很重要,更要求神赐下属天的智慧;治理要从「爱」出发,目的在「成全他人」,而非成全自己。

「顺服神的权柄、学习与操练权柄的运用,和国度的復兴与转化有很深的关係。」周神助牧师表示,当领袖合一,教会就有权柄;城市裡不同教会牧者合一,神就赐下权柄,进而对城市、国家产生影响力。

要让「祭坛」的火烧得更旺

(摄影/记者吴佳玲)

周神助牧师引用慕约翰牧师的说法,不论是读经、祷告、敬拜,都要有神同在。近年来,不断遍植祷告祭坛在个人、家庭、职场与城市当中,但光祷告是不够的,祷告的方向要看到神的同在,祷告的深度与强度也要比以前更加提升,让祭坛的火烧得更旺,因为祷告可以带来城市与国家的转化。

近年来,台湾基督徒比例不断提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台基督徒人数已超过总人口的5%,台北更超过11%,连以往信主人数极少的云林、嘉义等县市,也有比例增加。周神助牧师指出,基督徒受洗后留下来的比率大幅提高,演艺人员受洗的人数越来越多,留在教会服事的弟兄姊妹,也更能享受在其中,台湾整体的属灵氛围已全然不同。

台湾要进入神的命定,成为一把转化的钥匙,当我们开门之后,也要带动其他国家的转化,成为列国的祝福。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