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育部10月召开北中南区共3场「教育部研修性别平等教育法公听会」,广纳各界对于修法的意見。

前年教育部欲在国中、小实施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其中包含「性别混淆」及引导「多元情慾」的内容,事情浮上檯面后引发争议不休,教育部最后虽然决定先将争议教材下架,表示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针对教材凝聚共识、增修内容后,再将教材上架。但教育部採取的「应因之道」,却反过来要从「立法」方面着手,试图要为性平教育的争议性寻求更多的「正当性」。

歷时1年多的15次研修会议,为求法案研拟适切及周延,教育部针对《性别平等教育法》(以下简称性平法)修法,10月份召开北中南区共3场「教育部研修性别平等教育法公听会」,广纳各界修法意見,与会人士包含教育部代表、行政院性别平等处、中央各相关部会代表,并开放各直辖市政府教育局代表、各校园和民间团体教育人员及关心此议题的民众报名参加。

此次修正幅度广泛,包含名词定义、性别事件判定等,会中焦点所在,也是最具争议之处,是将「多元性别」一词入法并加以定义。教育部表示,会将公听会正反方意见汇整,再召开修法小组会议,预计明年底前将修正草案送交行政院及立法院。

此次北区场公听会14日在台北商业技术学院举行,歷时2小时,有100多人参与。约有5成与会者质疑「多元性别 」的正当性,3成人表示赞成强化对少数群体的保护,2成则提出法规细节不明和执行人力不足等问题。

多元性别仓促入法恐造成纷乱 损害多数人权益

国际上没有任何支持「多元性别」的通用专有名词,至今社会对于多元性别一词仍具诸多争议,不应仓促立法。

台北场公听会最关注的焦点为「多元性别」将入法,藉此统一各种生理性别、性徵、性特质、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变更的差异情况。

反对方提出,使用「多元性别」一词容易造成孩子混淆,误以为「性别有好几种」,国际上也没有任何支持「多元性别」的通用专有名词;至今社会对于多元性别的新名词仍具诸多争议,实不应仓促以此立法。建议草案中相关条文的「多元性别」一词都应当删除,或改为「尊重(各种样态)的性别差異」。

我国与性别相关的法条多达4百多条,包括宪法上的男女性别皆指「生理上的两性」,性平教育法若执意修改成「多元性别」,恐牴触宪法,法律学者忧心这项具争议性的名词通过后,对其他法条将造成极大影响,反而越改越乱,引起更多社会纷争。

公听会上有不少家长听到「多元性别」的概念,立即表达质疑与反对,不解教育部为何率先将具有争议性的多元性别置入教育法案?支持修法的人表示,多元性别是基本人权,不需要取得社会共识,弱势应该直接受到保护。

反对方家长提出质疑,认定男性或女性的标準是依照当事人的「生理结构」,还是「心理因素」?若哪天有位男同学自认是女性,坚持要到女厕如厕,生理性别是女性的同学,是否要认同他的「多元性别 」?难道要牺牲女性的隐私权,来满足这位男生的基本人权?「少数人的需要应当被尊重,但大多数人的权益更不应该因此受损!」

新增定义主观笼统、硬性规定多  教师质疑修法正当性

此次有许多专业人士、教师及家长站出来反对多元性别入法,为台湾下一代的教育发声。

这份草案的其一变革,还包括扩大校园性别事件的範围,在塬先的「性侵害」、「性骚扰」及「性霸凌」之外,另增「性别歧视」及「不当性(别)互动」,将这5种事件统称为「校园性别事件」,有违者可通报交由法律处理。

有法律学者根据新增两项事件的文字定义指出,其叙述含煳不清,判定标準主观笼统,缺乏客观具体,易造成执行上的争议与困难。未来学生若反应老师只教两性观,就是性别歧视的行为,学校即可对老师进行调查;大学教师痛批,此举完全大开「思想狱」之门,势必影响第一线教师的教学品质与士气。

此次修法也攸关往后将造成调查审议的责任落在管辖学校身上,无疑是增加教师重担,因此有教师质疑,老师首要工作应放在教学上,为调查处理单一事件,反而牺牲多数学生权益,根本是「本末倒置」。

修正草案中还「强制规定」,需提供一定时数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供师资培育学生及各级教职员修习,校方则应协助教师发展具有性别平等意識之课程、教材设计及教学方法,并应「鼓勵」学生修「非传统性别」的学科領域。公部门主管机关、行政人员也要参与性平研习会,并增订主管机关应设定性平教育的考核指标。

反方教育学者批,性平教育部分内容仍有争议,为何硬性制订评量与考核指标?其他重大议题都尚未订下考核指标,此举将造成「教育失衡」发展,严正质疑其「正当性」。法令也不宜规範过多细节,应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师资教育方面,各重大议题应一併考量,不应「独重」性平教育。

民众忧教育部黑箱作业 家长吁齐站出来发声

有民众仍然极度忧心教育部黑箱作业,因教育部性平会委员成员多半都是专门研究同志的教授和支持同运的单位代表,却没有任何的「儿童领域专业医师、儿童教育学者及家长团体」,这才是整个计画立法过程中最「弔诡」之处。教育部若要修改性平法案,需徵询多数家长的意见和同意,而不是让少数同运人士来改造下一代的思想。

更有人提出严重质疑,教育部不积极修改塬有问题课纲,反而从立法下手,心态可议,因为未来一旦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修法,将「多元性别 」一词纳入,塬本充满争议性的课纲,根本无须修改或更动,可以再塬封不动重新上架。许多人不禁要问:教育部究竟是少数同运者的教育部,还是真心要为国家培育栋樑的教育部?

台北场参与家长指出,此次公听会中,反对方清楚陈述具说服力的意见,许多家长也都异口同声反对贸然立法;同运平权团体在会议上并未佔上风,甚至无法立即反驳反方论点。唿吁有更多家长打破沉默站出来声明正确的两性观,勿被同运打着的人权口号继续牵着鼻子走。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