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长老教会众多牧长参加宣教报告发表记者会,中间为马偕第四代Anne Mackay夫妇。

长老教会众多牧长参加宣教报告发表记者会,中间为马偕第四代Anne Mackay夫妇。 (摄影/记者林纯如)

马偕纪念医院与淡江中学合作,耗时1年多,将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与宣教师们当年在台写给加拿大长老教会总会的亲笔书信,翻译为中文版《北台湾宣教报告–马偕在北台湾之纪事》,第一套选在20日,也就是马偕诞辰纪念日的前一天发行。

这份珍贵的史料,不仅呈现当年海外宣教士在台奉献的辛劳,面对民众仇视外国人和基督信仰的压力,仍坚毅的推动宣教事工,展现「宁愿烧尽、不愿朽坏」、「一切为基督」的典範与情怀。除此之外,信件更能一窥19世纪台湾的风土民情。宣教报告可分为四大部分,包括医学、民情风俗、教育、信仰。

马偕博士第四代Anne Mackay夫妇、马偕纪念医院杨育正院长、马偕纪念社会事业基金会董事长黄春生牧师、长老教会总会总干事林芳仲牧师、淡江中学郑国展董事长及刘建政校长、参与翻译的加拿大籍宣教师Louise Gamble亲临新书发表记者会现场。

医学:北台首办西医院、公共卫生、马偕逝世病情报告

宣教报告内容,同样以书信方式呈现。

宣教报告内容,同样以书信方式呈现。 (摄影/记者林纯如)

马偕在书信中提及,1873年北台湾第一间西医院「沪尾偕医馆」启用,只要他人在淡水,每一天都会去医院关照病人,「若非上主恩待我们,实在没办法做什么。」

到了1875年,偕医馆规模发展更大。第一位从加拿大来台协助马偕的宣教师-华雅各(J.B. Fraser)医师在宣教报告裡,记载1875年医院详细的数据,包括配药、拔牙、初诊、复诊人数,病人的职业及疾病种类,也一一记录。

宣教报告中提到19世纪末公共卫生的情况,1892年爆发亚洲型霍乱,流行性感冒、疟疾也来搅局;1897年,曾经在14世纪席捲欧洲的黑死病,竟也在台湾首度出现。

而马偕博士临终前,主治医师罗为霖(W. McClure)撰写的病歷资料,也首度公开。

风土民情:客家庄景色、破除风水迷信、后山塬民文化

1878年年底,马偕与闰虔益牧师(Kenneth F.Junor)前进客家庄,闰虔益记录他们在客家庄旅馆裡住宿的景况。为了打破传统对风水的迷信,马偕建立的每间教会,都有高耸的尖塔,「刺透风水,指向天国。」

马偕进入宜兰、花莲,也记录了所见所闻,道路、村庄、井口、房屋、语言、生活用品、以物易物等文化,都在马偕的笔下有清晰的描述。

教育:北台西式教育的开端、台湾女子教育首学

靠着加拿大牛津民众的奉献,马偕建立牛津学堂,启用礼拜邀来重量级清朝官员和外籍地方士绅。尔后,又成立台湾第一间女子学堂「女学校」。

信仰:生活点滴揭宣教进展

北台湾宣教报告第一套,共5册。

北台湾宣教报告第一套,共5册。 (摄影/记者林纯如)

书信当中,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马偕与宣教师们的宣教事工果效。他曾写道后埔仔礼拜堂(现新庄教会)落成后几天,就被大火烧毁。但他毫不畏惧,「我来这儿是要让仇敌看见并晓得,我们既不畏惧人,也不怕魔鬼。」

因着这次经验,他回忆曾经遭受类似威胁,去拜访镇上的仕绅,以为会被羞辱,想不到仕绅派人敲锣打鼓放送「宣教是要来免费拔牙,无论老少都可前往,不可叫他『番仔』」。

胶卷保存珍贵书信史料 1年9个月完成首套北台宣教报告

几年前,加拿大宣教师Louise Gamble与淡江中学陈冠州组长、时任淡江中学校长的姚聪荣到加拿大拜访,获得马偕手写书信的数位保存胶卷。因此,展开「北台湾宣教报告出版计画」,还塬7千份史料。过程并不简单,岁月的痕迹让手稿内容缺乏完整性,判读正确内容具有难度。

英文版套书已于2012年6月完成,但考量需翻译成中文,才能让更多人了解。第一套共5册,记载期间为1868至1901年,第二套记载1902至1914年,预计今年12月26日马偕医院院庆时推出,而第叁套1914至1923年的宣教报告,仍在翻译中。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