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来服贸协议炒得沸沸扬扬,许多基督徒自发性组团前往立院声援。

近来服贸协议炒得沸沸扬扬,许多基督徒自发性组团前往立院声援。 (摄影/记者张嘉慧)

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服贸,因黑箱作业之说,引爆学生及群众抗议风波越演越烈,其中有来自各地教会、神学院牧者和基督徒青年,自发性前进立法院声援,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台湾土地及人民的关心!

服贸大规模抗议行动迈入第4天,攻占立院议场已整整超过100小时,21日席地而坐的民众人潮,从立法院议场外一路挤满至青岛东路、林森南路、镇江街上,警政署估计有余千人参与。

这项吵得火热的议题,因而在网路上引发热烈讨论,有些基督徒组团北上支持抗议行动,如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各地牧者及学生青年,从第一天起就分批至现场与人民「站在同一阵线」,希望尽到守护下一代未来的责任,也是效法耶稣道成肉身的榜样。

积极关心台湾土地上发生的每件事

有牧者表示,基于信仰的立场,基督徒应积极关心台湾社会处境。

有牧者表示,基于信仰的立场,基督徒应积极关心台湾社会处境。 (摄影/记者张嘉慧)

「基于圣经的教导,长老教会一直以来都在关心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只要是不公不义的我们就会站出来发声。」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社教委员会助理刘嘉芬表示,总会没有直接性的动员,而是透过在总会网站、脸书上发佈相关消息,鼓励会友关心或参加此次行动。

目前包括北中南东各地教会,台湾神学院台南神学院玉山神学院,以及地方的大专中心和长青团契,加起来至少已有逾百人自发性前来现场声援,同时唿吁牧师即时到场关怀、陪伴参与的学生。

「属灵不只是个人敬虔的事,还包括到个人身边,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台中大专学生中心潘忠杰牧师表示,基督徒不应该只是顾好自己的灵命,而是要以积极态度关心身边的人事物,若进一步有能力去改变制度上的不公义,也当付诸行动。进驻到现场后,潘忠杰遇到不少其它教派教会的学生或团契,谈到教会内部文化已经逐渐改变,开始懂得关心社会议题,这是好的现象。

从无缺席台湾民主运动的玉神表示,只要是跟塬住民或土地生存有关的,玉神都会抗议或表达意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身为神学院代表,从神学反省来看,服贸也是很重要的社会公义事件,甚至还将「课堂」搬到立法院前面,进行机会教育。

为「程序正义」及「经济弱势人民利益」发声

在服贸议题上,基督徒为程序正义及基层人民站出来。

在服贸议题上,基督徒为程序正义及基层人民站出来。 (摄影/记者张嘉慧)

牧者表示,此次站出来,没有特别针对协议要表达反对或赞成,但「程序正义」及「经济弱势人民利益」,是过程中延伸出的问题,因此刻不容缓表达声音。

「政府不合程序正义,又如何能取信于百性?」高雄新兴长老教会牧师蔡伯伦认为,对于民主国家来说,政府与人民「互信」是很重要的基础,一旦国家破坏了,当然会迫使人民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法。

「越有权力的人,应该越谦卑并懂得倾听。」他认为,服贸闯关牵涉到每个人本身的利益,是「众人之事」,可以公开讨论,「但不应草率」。至今多数民众仍不清楚整个服贸协议内涵,却要百姓「全然接受且不容更改」,加上总统几乎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服贸一定要签过,所有行政官员也都口径一致,缺乏多元声音,因而让大家觉得服贸协议「大有文章」,感到被「蒙在鼓裡」。

桃园大溪侨爱教会林耀星传道表示,身为教会传道人,如果不去关心信徒所关心的生活,没有深入在百姓的需要上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和信仰的落实是相违背的。由于自身牧会地区多属于经济弱势的民众居多,因此更无法漠视这个议题。「在今天站出来,也是希望让政府听见人民的声音,不该只是一味的蛮干。」尤其在人民对政府提升经济无感的情况下,更该藉此让政府知道民众真正的需要。

学生青年自发性参与踊跃 感嘆媒体断章取义

神学院师生分批前往现场,与人民站在同一阵线。

神学院师生分批前往现场,与人民站在同一阵线。 (摄影/记者张嘉慧)

「看到那么学生关心这片土地,觉得很感动,也很难得。」南神道硕二年级学生林婉婷表示,现在年轻人被大家认为是草莓族、没有肩膀,但却是这次运动中最主要的推手,看见自己的同学不畏强权、坚持下去,就像耶稣不只是传讲福音的美好,更是能体会痛苦、基层人民的心情,参与这次运动,正是回应圣经所教导的「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而非只是高喊口号的信仰。

但她也感嘆,有些媒体垄断、断章取义将学生形容成暴民的报导,没有办法完整及客观表达出此次学生们的诉求,甚至只着重墨在闹事事件,而鲜少传递学生坚持与辛苦的画面,这些却是现场与会人可以深刻受的部分。林婉婷同时唿吁立委们不要只是来露脸、唿口号,却没有实质的行动,这样对现况一点帮助也没有。

牧者肯定基督徒学生抗议行动 为下一代建立榜样

有牧者肯定学生合理的参与抗议行动,能藉此对社会结构有更多了解,并进行信仰省思。

有牧者肯定学生合理的参与抗议行动,能藉此对社会结构有更多了解,并进行信仰省思。 (摄影/记者张嘉慧)

潘忠杰认为,学生们透过参与公民行动,因而对社会结构与状况更多了解,进而产生启发;身为基督徒则深入省思,自己与非基督徒的社运人士有何不同?或是可以如何用信仰回应社会议题与处境?像是有塬本对服贸协议不清楚的学生,透过反服贸行动逐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这块土地产生更深厚的情感。

从学生时代就参与社会议题关怀的蔡伯伦表示,这次特别有许多学生自发性来到现场,身为牧者一同参与其中,也是为孩子建立榜样,知道可以如何关心社会的处境。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