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提供/少数民族宣教中心)

2005年,江冠明牧师带着「为基督赢得未得之民,将福音传于万族万邦」的异象,成立少数民族宣教中心。正如启示录14章6节后半所记:「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全球共有16,800多个民族,其中仍有近7,000个民族未曾接触福音。

这些民族大多是分布在高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不管在生活条件、教育资源上都较为匮乏,更缺乏天国的好消息和基督的爱。因此,江冠明以「Minority(少数民族) to Minority; Muslim(穆斯林) to Muslim」(简称M2M)的宣教策略,积极培养在地宣教士,使其将福音带入自己的民族,成为整个民族的祝福。

目前,少数民族宣教中心在8个国家,包括大陆、越南、寮国、柬埔寨、缅甸、印尼、尼泊尔、吉尔吉斯培训、差派并协助建立教会。

向主祷告10年的宣教传承

「跨文化宣教学院」今年4月于台中成立,乃是看见宣教前线的需要、在异象传承的迫切下孕育而生,一切源自于看见「需要」与回应「唿召」。

2012年,江冠明执行副院长就有感动想成立「跨文化宣教学院」,却迟迟未能实际展开运作。2014年前,他被诊断罹患第3期甲状腺癌,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及有限,因此决定把握时间将异象传递下去。

「求神再给我10年,好吗?」他向神恳切的唿求。盼望能有10年的时间训练台湾的跨文化宣教同工,使海外宣教异象后继有人,继续完成神託付给华人教会的大使命。

(照片提供/少数民族宣教中心)

跨文化宣教基甸300勇士训练计画

「跨文化宣教学院」就是基于宣教前线的需要量身定做的宣教士训练学院。透过训练、装备、差遣、行动,帮助学员领受传承的使命。其目标就是每一年训练30位的跨文化宣教士,10年兴起300位宣教勇士,如同基甸的300勇士一样,成为台湾跨文化宣教史上的「宣教精兵」。

「跨文化宣教学院」要与台湾教会合作,成为宣教伙伴,一起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同时也成为教会和机构训练跨文化宣教士的平台,期许自己成为祝福众教会的平台、「栽培与传承」跨文化宣教士的学院。

资深宣教士与第一线宣教士组成教练团队

「跨文化宣教学院」从世界各国邀请,拥有实际经验的宣教士来授课。这些宣教士均在宣教前线事奉不同的族群、实际触及未得之民。在跨文化宣教的文化衝击下,持续回应主的爱,热切事奉主所託付的百姓。

这些资深的宣教士们,将以自己生命的见证及门徒培育的方式来帮助学员,在个人佈道、门徒训练与教会植堂、教会牧养、婚姻辅导,以及如何募款、运用新媒体方面等,透过活泼而灵活的课程训练装备学员,使其能顺利踏上跨文化宣教的征途。
 

(照片提供/少数民族宣教中心)

宣教的工人如何回应主唿召

多次在唿召宣教的聚会中,江冠明被弟兄姊妹问到:「如何成为一名忠心的跨文化宣教士,完成基督给教会的託付?」

他总是带着鼓励的语气回应:「要有『为主受苦』的心志和一颗谦卑的心,乐于接受跨文化宣教的装备。」因为许多少数民族的族群,长期在社群和大社会中被边缘化,遭受歧视与非对等族群尊重的对待,在过去的歷史中留下许多血泪、辛酸的歷史伤痕,其内心多处于自卑;因此,更需要我们以谦卑、同理心付出关怀。

(照片提供/少数民族宣教中心)

让台湾成为万族万民的祝福

过去是美国、欧洲各国等地的宣教士,将福音带给我们。如今是我们将福音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的时刻。江冠明热切表示,现在正是台湾还福音债的时候了。

这10多年来有不少主所差遣的僕人,在不同的聚会中向台湾的教会指出「台湾教会是宣教的航空母舰。」「跨文化宣教学院」本着执行副院长江冠明牧师、以及在前线服事的许多宣教同工们的殷殷期待,盼望能与台湾众教会一起回应主的唿召,让台湾教会成为万族万民的祝福。

「跨文化宣教不只是给予,我们才是当中最大的受益者!」

热切邀请台湾众教会及牧长同工们,鼓励想瞭解「跨文化宣教」或「预备成为宣教士」的弟兄姊妹,一起参加10/28星期六下午二点的「跨文化宣教学院」招生说明会。让我们的感动不只是停留在心中,还要能加上勇敢的行动,一起来回应基督大使命的託付!

如果您是塬住民的弟兄姊妹,「跨文化宣教学院」将提供奖学金的申请,详情请参加招生说明会。【点我了解更多】

(照片提供/少数民族宣教中心)

宣传海报。

宣传海报。 (图片提供/少数民族宣教中心)

▌HOT!!! 本周超热门 ▌

宋美龄逝世14周年》从厌烦听道到日夜跪祷 前第一夫人困苦中活出信仰榜样

最艰难的日子有极大的平安 林书豪发代祷信:为我祷告,让我不忘自己的唿召 篮网力挺、做他的坚强后盾

一首诗 牵起一段教会復兴史 多少人都因这首诗献身

代祷》比尔牧师中弹伤势严重,儿童事工募款急需帮忙 「圣诞节就快到了,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失望」

「不为成功,乃为服事」 一部宣教士纪录片,竟创下韩国上半年纪录片票房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