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昨日(28)下午,基督教书展邀请台湾神学院特约助理教授、台中磐顶长老教会主任牧师庄信德,向大家分享「基督徒的国族认同-圣经中社会参与」。(摄影/记者林葶熙)

身为基督徒,除拥有天国子民的身份,同时也是世上的一个国族,但在面对社会各样议题,该如何看待自身身份?如何认同自身国族?

基督徒如何看待意识形态

「彼此都读着相同的圣经、相信同一位上帝,但为什么碰到跟国家对峙有关的事,我们失去理性?」台湾神学院特约助理教授、台中磐顶长老教会主任牧师庄信德分享,教会如同社会拥有身份认同光谱,但事实上「上帝在每个光谱裡有祂的福音工作」。

 

个人的意识形态、政治偏好皆与成长经验有密切关係,当遇见不同信仰者时,基督徒大多会尊重其成长背景所造成的影响,但在面对不同意识形态者,则难以用此方式看待对方。在教会中,有些时候人们会因立场不同而起争执,但他则会反问弟兄姊妹:「有谁做了政治立场的选择,是本于非常严谨的圣经诠释?」

 

庄信德牧师分享,基督徒本该是在文化中作光作盐,但却常向身旁其他事物失了味,反倒会以圣经强化某些意象或政治认同。然而,基督徒身分认同的核心,乃是忠诚感的全然转变,从敬奉自身神明的既定文化,转向创造一切文化的共同之神。

 

从「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来看,这意味着与旧有认同产生距离,并要认同神的应许。所有民族都可亲近亚伯拉罕的神,没有人是靠权力,而是靠着恩典才能进入应许。但在思考神对亚伯拉罕的蒙召时,需思考什么是我族身份、是否愿意离开我族身份?

 

保罗夺去各个文化的终极性,为要带给他们在这个全文化之家内裡的合法地位。人必须透过信仰,从自己的文化中「出走」,因为绝对忠诚已经献给神,和这位超越各个文化的弥赛亚。

 

他说到,在牧养中体会到,若非神的启示,人将永远站在自身立场向对方喊话,永远无法回到彼此共同塬点。耶稣道成肉身在人中,是为让我们明白,基督徒虽在世上,但生活型态与世界截然不同。当我们与自身文化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向着神所应许的未来生活。

 

现今教会常面对归属感极大化与具象化,强化某种意识形态,因而无法成为和平之子。「我们没办法一边忠于自己的国家,却又要成为和平之子,使人顺服耶稣的爱,然而这是我们必然走过的过程。」

 

美国神学家田立克(Paul Johannes Tillich)提出「更正教塬则」(Protestant Principle),任何尝试把有限、有时的东西极大化与神圣化,皆都应被解构化,这正是十诫所说的:除我以外没有别的神。因此,个人意识形态需要在更正塬则中重新思考。

 

旷野中看见自我身份

现今台湾吹起锡安主义,只要是关于以色列的事,一切皆是正确。庄信德牧师提出疑问:若今天的以色列与创世记中的以色列所指涉的不是同一个,该如何把创世记的以色列,来用福音语法与神同工,在那世代成为和平使者?

 

从民数记来看,上帝在旧约如何架构国族。民数记1至25章为反叛的老一代,26至36章为有希望的新一代。当以色列人带着满心盼望从埃及地进入迦南地,渴望透过国家定準自身身份,但在最后却只有在旷野出生的以色列人才能进入迦南地,充满期盼的老一代人皆死在旷野。旷野的生活,对于这些期盼赶紧进入迦南地的老一代人,是非常煎熬的事。

 

「神国復兴始终与我们的国度復兴不同,我们会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带出的实践。」庄信德牧师说到,以色列人虽经开红海等各样神蹟,但在那处境中,他们急切地想要看见结果。基督徒不仅是宗教性,更是生存的焦虑。现今的台湾就正处在旷野中,且这意义重大,而这意义不在于谁当总统、国家属谁,而是在台基督徒如何见证上帝的同在,并且神的神圣无法被任何符号、旗帜所取代。

 

当谈到神圣的「圣」是以祂的话语为中心,而「圣洁」是民数记的中心思想,祭祀的主要功能是在混乱的世代中重建秩序。上帝用祂的话语创造了世界上的秩序,也用祂的话语(律法)建立了以色列社会的秩序。这些秩序的维持和比较也在于上帝的话,就是会幕礼仪所表达的话。

 

神圣不被任何事物、时间所框架,到底信仰该以何为中心?若以神为中心,即便以色列百姓没国家,那真正的神圣皆不是来自于君王、国家所能被架构而成的,而是作为「选民的身份」。

 

在民数记中,以色列人作为神百姓,在旷野中生活本是恩典,但人总期盼将恩典具象化、明确化。在撒母耳记上可以看见,以色列人见其他民族拥有自身君王,要求立王。从以色列百姓的焦虑来看,虽然神已表示以色列人为其选民,但在没有任何国籍、政治架构下,所有神圣不足以安定以色列人的焦虑。神深知人受时间、空间所限制,于是出现扫罗王。

 

事实上,以色列从主前586年到主后1948年间,没有国家存在。庄信德牧师反问:你觉得上帝在乎国家吗?

 

若在这时间与空间裡,政治人物的口号煽动人情绪到一个地步,更该重新问基督徒,什么是「背起十架跟随祂」?若神允许以色列多年没国家,基督徒仍随政治掌权者摆弄,这即是出卖神给予的尊贵身份。

 

关于福音

从奥古斯丁的双城论来看,上帝之城是用生命中的爱,以基督的爱来实践。神给予人自由意志,爱误用了必然成为邪恶,使用合宜则成为良善;地上之城是以人的旨意为主,每个人皆属于这两城。

 

值得思考的是,人的心将归属于哪?人只是过客,无法永远依附或享受某一件事物,这趟旅程终将走向哪?

 

庄信德牧师说到,教会不会比国家神圣,国家也不会是指属世俗。问题在于,如何在教会及国家中正确地实践神的爱。而这两者是复杂的交集,建构出复杂的光谱。在奥古斯丁的终末论中,是指人将一步步靠近神,若没有终末眼光,人将无法得到完全满足。

 

现今时代,基督徒常在公共领域表达自身信仰,身为牧职人员更具挑战,若要配合世界语法,讲道常会是谈及思潮改变、文化辩论。但庄信德牧师在牧养第一现场体验到,真正的福音该是生命的改变,这也是上帝最关切的。

 

福音需要位格性、叙事性、过程性、脆弱性等四个面向。惟有基督道成肉身,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才能开展福音;当耶稣与罪人、税吏同坐时,有叙事互动才能传播福音;福音是脆弱的,承认福音让人感到羞耻,但这永远是过程。

 

在近期的反送中议题,许多基督徒为此感到焦虑,期盼神的公义临到,却迟迟未果。若以终末论来思考,意即为要「坚忍」。

 

「如果公义立刻在我们当中,我们剥夺罪人悔改的机会,而上帝透过义人坚忍在促成、等候罪人的悔改。」庄信德牧师说到,罪人不只是个人不喜欢的人,也不只是政治形态不同的人,也包括自身。因此,神邀请人不只思考,为何神的公意没有快速临到?同时也要邀请人,不论要付上多少坚忍的代价,甚至到死都未得到这个应许,是否仍愿意相信神的公义?

 

当基督徒在讨论民主、关心政治,同时也需预备经歷「心碎」,与心碎人一起心碎,并继续关心受苦的世代与过程。

 

在复杂的时代下,我们难以定义自身身份。若渴望定义成为安全感,让上帝之「所是」成为彼此的安全感,这是极大的福音。他提醒,不要让福音被定性,更进一步思考自身归属感与安全感,该如何被安顿。

 

精选要闻》

患难中的四个提醒 郑纮彰牧师:就算想耍赖,也要在神面前耍!

神的能力+你的努力=危机领导力 不收贿、不回扣、不靠关係的经营法则

摆脱中年无力感 6件事帮助您继续前行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