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外遇」已经是现代人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坦白说,多数人对外遇的理解还是很少。正因如此人们总对外遇者充满失望甚至愤怒,也有很多人对外遇者敬而远之,不知怎么跟这样的人相处,想当然耳,有过外遇的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也很难面对身边的人。

这种态势对于减少外遇事件不但毫无帮助,甚至让很多排斥外遇的人莫名其妙掉进去。

外遇事件 从耶稣时代谈起

外遇的现象在现代社会防不胜防的问题,很多人不了解外遇,而深陷其中。

外遇的现象在现代社会防不胜防的问题,很多人不了解外遇,而深陷其中。

故事还是从耶稣说起吧!话说耶稣时代,不但民风比现代保守,向来以「遵守十诫」着称的犹太人更难接受婚姻以外的性行为。

于是,有天好戏上场了,一名不守妇道的现行犯被逮个正着,愤怒的群众拿起石头準备「遵古法习俗」打死她,只是一群宗教领袖另有打算,一方面想标榜自己的高道德,一方面也想活鱼二吃,顺便将耶稣一军,利用这个新闻事件把耶稣搞臭,于是他们率领群众揪着这名无地自容的妇人去找耶稣,噼头就问:「该不该打?」

这一招相当毒辣,耶稣要是说:「打!」,就是在罗马统治下行私刑,刚好给耶稣一个「造反」的政治罪名。要是说:「不打」,那就是违反犹太传统,消息传出去,肯定很多民众失望,他在百姓间的宗教地位势必大受打击,因为当时很多百姓对耶稣有着政治与宗教的双重期待,对宗教领袖是一大威胁。如今天赐良机,无论耶稣怎么答,都可以趁机杀杀他的锐气。

《圣经》记载这故事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洒狗血新闻,也再次显示自古以来,「丑闻」都是拿来操作的,表面上看来民众关心社会善良风俗,想用手上的石头表明自己跟妇人是不同层级的人,不能忍受这种不道德。实际上,小孩子是来看热闹,宗教领袖是来造势,社会人士前来表态,一阵热闹的背后对于「如何处理男女不良关係」毫无助益。

大队人马喊打喊杀,浩浩荡荡背后,对于受害者没有助益,对于社会教化更是错误示範,这跟墙上张贴「礼义廉耻」一样,徒具形式,没有命中红心。整个社会唾弃这种行为只显示出不知所措,反而凸显出社会不够成熟!

用爱心说诚实话 动机不是「审判」而是「彼此规範」

面对这种「性丑闻」,最大的盲点就是没有认清「不健康的两性关係,本身就是一种刑罚」。上帝创造两性世界,最高难度就是如何处理两性在身心方面的差异与吸引力,进而找出一个合适的距离。

距离拿捏错误,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所以,外遇也好,一夜情也好,换妻也好,轰趴也好,充满想像空间的性关係,其实本身绝对不是刺激而是折磨。如果只用「压抑」来处理「性」,很容易形成一种矛盾意识,就是一面严责,一面羡慕,这种吊诡早在法国文豪雨果的知名作品《鐘楼怪人》中描述得淋漓尽致。讽刺神职人员道貌岸然,一方面鄙视吉卜赛女郎,一方面却搞不定自己的「禁慾」而想一亲芳泽,这种论述把人性看得深入清晰。

不能断言当年拿着石头準备丢人的都有「酸葡萄心理」,纳闷自己为何不是旖恋的对象,但是光是「指指点点」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耶稣的回应不但为整件事定了调,也成为今日基督徒看待「不健康的两性关係」的準则。

耶稣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谁没有罪可以先动手」。这个前提非常关键,当然不是说「我们不完美,所以没资格说别人」,而是我们不完美所以更能体会别人的不完美,彼此指出错误的时候,不是嘲笑,而是指正以及彼此提醒。

这是《圣经》一贯的立场,就是「用爱心说诚实话」,别人做错,抱持沉默其实是不道德的,我们不但可以指责别人也应该指出错误,社会才会进步,但动机不在「审判」,而是「彼此规範」。

在国外不遵守公共秩序,几乎都会有人挺身而出,这不是公审而是整体社会素质,指出别人错误的人并没有优越感,只有社会责任。华人社会有非常良好的道德传统,但是要谨慎,不要把良好社会风气操作成致人于死的公审,这几年的媒体文化很有这种错谬的味道。

耶稣的第二个回应就是「不定你的罪」,这是极其宝贵的榜样,正因错误的性关係本身是痛苦,被揭发更是羞辱,所以耶稣不再定罪,对于一个罪证确凿的人来说,不必定罪而是如何「赎罪」,当耶稣对妇人这样说,显然已经决定担负她的罪,而不是「把有罪当成无罪」。

那些观众为当事人做了什么?《圣经》只说,他们期望落空,没热闹可看,还被耶稣反将一军,于是「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出去了」,这些人出去只是期待下一个社会事件,对他们几乎水过无痕,这也是现代人的写照啊!

耶稣第叁个回应就是劝告妇人「不要再犯罪了」,耶稣没有警告她下次再犯的严重后果与加重罚则,也没有宣告她已经从色情得到释放,更没有提到祖先的咒诅这类的论调,只是很正常地说「不要再犯了」。会不会再犯?干卿底事?我们只要祝福,不要看热闹,不要八卦,不要多管閒事!

耶稣的爱与救赎 认清人的不完美却能存盼望

外遇是包着糖衣的毒药,一旦尝试很多负面效应随之而来。

外遇是包着糖衣的毒药,一旦尝试很多负面效应随之而来。

王建民的外遇肯定是错,他也坦承错误,而且不是在被爆料后才认错,而是主动处理,所以已经是「旧闻」了,对错很清楚,他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家人,这种伤害在他做错的时候就发生了,媒体揭发以后就更深了,一个男人会外遇就是自私,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如果他被抓包才认错,我相信媒体不会这么客气;如果他推托卸责,媒体也不会放过。他解释外遇是因为受伤压力大,这只是一种说明,看不出有逃避的倾向,要瞭解一个人要看他过去,他一直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如果要用「压力大就可以外遇?」个人觉得有冤枉他的嫌疑。

外遇是包着糖衣的毒药,没有人喜欢外遇,任何不健康的性行为都跟外遇一样,极其短暂激情过后就是无尽的痛苦折磨,没有人在外遇中快乐,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不必为此找藉口,把外遇解释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配偶的痛苦上」,是对外遇不了解。

任何外遇都是要被谴责的,但重点是用什么态度谴责,用圣人的态度去谴责只是证明社会的冷酷,用罪人的态度去同理亦显无力,同情外遇根本无济于事,这时基督徒对十字架的理解就弥足珍贵,我们是被上帝「用爱视为的宝贵」,信仰中的「因信称义」深化我们跟上帝的关係。

体会这层关係,就知道没有人完美,但是仍有盼望,所以不是希望王建民信基督教,而是祝福他经歷上帝同在,在真理中得自由就能有合宜的态度得释放,不然自责或社会压力都会让他更加郁闷,这不是好事,尤其他是不惯表达的人。

有没有人帮助他省思何以用外遇处理压力?有没有人有效协助他好好跟妻子一起迎向未来?不是忘记就算了,这些都远比他有没有诚恳认错,或是他能不能重出江湖更加重要。

对王建民失望的人把他钉十字架也平復不了心中的遗憾,遑论能够帮助他。爱护王建民的人再怎么替他合理化,也减轻不了他的痛苦,更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到底要抱持怎样的心态看待这种事?长久以来,人们窥视他人感情生活到底是什么心态?媒体试图淡化外遇或是将之合理化又是怎么回事?

整个社会跟当事人都知道这件事错了,但是又怎样?难道「不知道对错」是我们的盲点?当然不是!知道了,却无力改变,才是关键,因为缺乏检视问题的深度,习惯教条,却不习惯有效应对。

你想活在一个互助的社会,还是嗜血的世界?大家想毁掉他,还是真心希望他站起来?这则新闻又投射了你我心中的哪些过往或是规条?只有上帝知道!对外遇有更多认识与防範,每个人都有正确抒压观念,都更看重健康的两性关係,这才是你我该关心的事!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