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孝道与基督信仰,有何共通之处?我们作为中国基督徒,又如何在信仰上作至大的孝道?香港葡萄树生命果子事工创办人邓启耀牧师在27日晚间的讲座中,藉祭祖题目再引申至中国人的孝道精神层面,为大家一一讲解。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祭祖的习俗?邓牧师从《竹书纪年》中引出,从黄帝驾崩时,其臣左彻已为黄帝立庙祀之。以后,慢慢形成一种「祖有功,宗有德」的概念:尊始祖或开国功臣为「祖」,而其后的有德君王则被尊为「君」。自此,便衍生祖宗崇拜。
至于祭天与祭祖有什么关係?查古人祭天,初以天(上帝)作「主祀」,追思祖先为「配祀」,换句话说,祭天是以上帝为主角,祖先是配角。可是《诗经·周颂·思文》有一句「后稷配天,克配彼天」,「配」字既有「合资格」之余,亦有「配角」含义。
后稷,姬姓名弃,出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帝舜时,黎民百姓缺粮,帝命令他播种百谷,并封他于邰(相传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西南),号曰「后稷」,另外赐姓姬氏。故此,解读上的意思,以后稷的德行功绩,后世子孙认为他够资格跟上帝同在,所以特别在祭天大典时追思他。
但当以明君、贤臣与上帝同等,一同来接受祭祀传统,这已开始偏离了从殷商祭天的塬意。
邓牧师认为,上帝是上帝,人是人,将两者放在同等地位,既僭越上帝的尊荣,也反映西周以后的人对祭祀观念,开始人神混杂,敬天传统亦悄悄变质。
藉《创世记》第一章11至13节,与24至25节两段经文作例:不论植物或动物,经文中不断强调「各从其类」的重要性,他从而引申说明人神不可混杂的论点。
祭天与祭祖
中国先民为何既敬拜上帝,又追思祖先?
据《礼记》所云,中国先祖认为万物的根源来自天父上帝,郊祀上帝之礼是最高的敬拜之礼;人的根源则来自祖先,以宗庙追思祖先之祭是最高的仁爱之礼。故古时在郊外祭天的目的,是向上帝和祖先表达子孙的感恩的心。
但这愿望与表达,他认为是把人变成上帝一般来崇拜,然后更乾脆以人代替上帝。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叁四代。-出埃及记20:3-5
天父知道人容易受外界引诱,去膜拜看得见的有形偶像,这包括了圣贤的古人与先祖。
如何尽孝?
何谓至德要道?实指的是「孝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据《孝经·开宗明义》所说,「孝道」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侍奉君王,最后到个人的安身立命。而「孝敬父母」,在圣经中也可从《出埃及记》、《利未记》、《马可福音》、《马太福音》等发现到相关经文。
《孝经·圣治》中,孔子对曾子的答话中,除了强调「莫大于孝」(没有比孝道更大),更逐步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严父莫大于配天)。
古人知道,先祖之根,根于上帝。祭先祖不能不祭上帝,祭上帝配以祭先祖。如今国人祭祀黄帝与祖先,却不敬拜黄帝敬祭之祖-上帝,邓牧师绝不认同。
「某年母亲节,几位姐姐劝我少去一次周日崇拜,陪妈妈去吃饭。我想到的方法是,先到有最早时间作崇拜的教会,完结后立刻跑去跟妈妈吃饭庆祝,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藉这件往事,邓牧师说明作为中国人,固然要尽守孝道,因这是中国文化的美德。他同时劝告众人,我们同时为基督徒,故既要持守真理,也要作美好见证。对于父母在世时,我们当然要尽孝;对于父母去世,作为信徒,却非跟着作偶像崇拜,可以作适当纪念,例如以花代香烛。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